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低功耗數據接口設計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硬件設計
結合數據處理接口模塊的需求,系統的復位源設計有3個,分別是軟件復位、手動復位和上下電復位。其中軟件復位由使用數據處理接口模塊的主機發出,手動復位由維護人員通過地面測試設備發出,上下電復位通過5V電源監控芯片MAX791實現。軟件復位和手動復位通過二極管線與的方式接入MAX791的MR端。系統在以下4種情況時會產生復位:1)上電復位:上電過程中,當VCC>4.65V時,復位信號保持200ms有效后變高;2)下電復位:下電過程中,當VCC<4.65V時,復位信號一直有效;3)軟件復位:由主機中的CPU發出,當底板總線信號XRE-SET#有效時間>25μs時,產生復位,XRESET#無效后復位信號保持200ms有效;4)手動復位:由地面測試設備發出,當底板總線信號TS_RE-SET#有效時間>25μs時,產生復位,TS_RESET#無效后復位信號保持200ms有效。利用MAX791的看門狗功能,還可以對板上DSP的工作狀態進行監控,一旦出現軟件跑飛等情況,看門狗狗叫會導致DSP的NMI中斷發生,并且上報給主機GO/NOGO#信號有效。
2軟件設計
數據處理接口模塊的軟件主要由硬件初始化、自測試程序、周期數據收發和命令響應四大功能組成。其中周期數據的收發包含消息層和數據層兩個層次。消息層負責命令的辨識和數據的組織搬運,數據層負責協議的執行和發送接收等底層任務。數據層基本數據幀的格式見圖4所示。這里的同步字、數據長度、校驗方式由主機在初始化時確定。其中校驗方式可選擇兩種,若采用和校驗,則檢驗位占用1字節;若使用CRC校驗,校驗位占2字節。在周期數據收發的數據層中,RS422鏈路分為測控鏈路和任務鏈路兩部分。測控鏈路用于檢測設備的連通性和硬件的正確性,任務鏈路用于任務系統之間的通信。因此,將用于測控通信的鏈路設計為無鏈接協議鏈路,將用于任務通信的鏈路設計為有鏈接協議鏈路。有鏈接協議的任務鏈路的狀態轉移圖見圖5所示。任務鏈路的工作原理是:上電后首先進行通信測試,主端首先發送LTST,若從端回復ALTST為正常,測試完成后,轉入空閑工作狀態;空閑狀態時主從定期進行握手操作,當主機存在發送命令時,轉入消息發送狀態,當從端發來數據幀前導碼LHDR時主端轉入消息接收狀態;消息發送完成后會進行發送檢查,如果從接收無誤會發來ACK握手信號,當出現超時或從發來NACK信號時進行重新發送狀態,重試超過門限進入通信測試狀態;消息接收狀態時若消息正確則進入空閑狀態,若接收超時或消息錯誤時發送NACK通知主端重新發送,當錯誤次數超門限時進入通信測試狀態。
3低功耗設計
簡易無人機攜帶燃料有限,而實際任務中往往又要求其盡可能長時間的滯空,這就要求各類設備盡可能地以較小的功耗完成較多的功能。因此本文從硬件軟件等不同層面設計來降低模塊的功耗。降低功耗總的來說有關閉無用功能、減少無用操作和合理器件選型三個方法。在不使用DSP內部的AD、eCAN、SCI等資源時,可將對應的資源的時鐘HSPCLK和LSPCLK關閉,同時不使能這些資源,以達到降低功耗的目的。作為降壓型線性電源,TPS74401芯片的耗散功率PD=(VIN-VOUT)×IOUT,即電源的轉換效率取決于輸入輸出電壓差的大小,因此在電源轉換電路的設計上應在滿足電源芯片的最小dropoutvoltage的情況下盡量減小LDO器件輸入輸出電壓差,可提高轉換效率減少發熱功耗,本文中1.8V電源由最接近1.8V電壓的3.3V電源轉換而來。為保持較好的信號完整性,模塊上的印制板走線阻抗均按照單端50Ω差分100Ω控制。在RS422的發送端和接收端進行阻抗匹配以優化信號質量。在發送端使用33Ω串聯匹配方式,接收端采用120Ω并聯匹配方式,由于正常工作時差分電平約±5V,為降低直流功耗在并聯匹配電阻處串接一10pF電容,這樣既滿足瞬態的信號完整性要求,也可在穩態時達到隔離直流,減小匹配電阻上直流功耗的目的。詳見圖6所示。在軟件設計方面,采用定時查詢和中斷接收相結合的方式,減少DSP對外設的多余操作,避免不必要的輪詢操作所產生的功率消耗。本文介紹的串行數據接口板在今后的改進設計中,可以注意合理的器件選型,以達到降低功耗的目的。例如:現設計中1.8V電源轉換效率為54%,今后可結合實際電流消耗狀況選用合適的開關電源代替線性電源[4],并使開關電源工作在中等或較重負載狀態,可提高電源效率至80%左右;現有設計中CPLD動態功耗約為0.7W,由于該模塊中邏輯占用資源并不多,因此后期可考慮用更小功耗的中小規模可編程邏輯器件替換。目前現有設計中未考慮模塊的睡眠喚醒功能,今后可結合主機實際的需求,添加相應功能的電路,以降低待機功耗。
4結束語
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進一步優化硬件設計,選用低功耗、小體積、高密度的器件,提高系統集成度,以適應航空技術發展對航電設備提出的小體積、低功耗、輕重量的要求。
作者:王炳文陳伊卿張婷婷單位:中航工業西安航空計算技術研究所西安電力電子技術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