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探求民族因素融入建筑設計之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在我們的印象里傳統元素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如:中國的繪畫、書法、篆刻;中國的戲劇、臉譜、武術;中國的江南水鄉、蘇州園林、山西窯洞、敦煌莫高窟;中國的民俗藝術元素如剪紙、皮影、貴州的蠟染、蘇州刺繡等,還有出土的文物如彩陶、瓷器、玉器、漢代瓦當、以及規模宏大的秦陵兵馬俑等等。太多太多的中國文化元素無一不顯示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中國元素所賦予的很深的文化內涵和文化意蘊。可以說先民為我們留下豐富的文化資源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如今在我們的現代設計中,中國傳統元素符號被廣泛的應用在工業設計、景觀設計、平面設計、動漫設計和建筑設計等不同領域。
縱觀中國建筑發展,我們從20世紀70年代就看到中國最前衛的建筑北京香山飯店,是由華裔建筑大師貝聿銘在中國的第一個設計,他提醒中國建筑師在努力學習外國建筑的同時別忘傳統,因為優秀作品都是吸取傳統元素的精華。他的作品有很多如香港中銀大廈、肯尼迪圖書館、著名的巴黎盧浮宮入口的玻璃金字塔等等,在玻璃金字塔中貝老運用了中國的陰陽理論,陰陽調和、陰陽平衡的基本理念。
另外,以設計機場而聞名的法國建筑師保羅·安德魯在中國設計的國家大劇院和上海東方藝術中心,以高資金,大屋頂,高消費的理念而著稱,據說國家大劇院耗資31億。上海東方藝術中心,耗資11億,平均每天維護成本就達9萬元。據悉,他設計的法國戴高樂機場發生坍塌事故后,人們也在擔心以大屋頂著稱的國家大劇院的安全。
還有2008年為奧運會設計的鳥巢、水立方,以及由造價50多億的CCTV央視總部大樓的Z型建筑,還有上海以高著稱的上海東方明珠電視塔(高468m)、上海環球金融中心(高492m)、上海金貿飯店(高420.5m)等等。近幾年,現代建筑在中國尤其是在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大都市層出不窮,建筑的新、奇、特引起世人的眾說紛紜、褒貶不一。正如陳丹青在《退步集續集》所說,中國建筑有兩種,一種是老祖宗留下的,一種是外國人設計的。觀賞之余,我們應該思索,中國建筑是以越高、越怪異、越大、越新奇、耗資越多的景觀才是最好的、國際的、超前的嗎?我們的中國的建筑將何去何從。今天,中國現代建筑師也在尋求適合本民族的建筑,因為最民族的也是最國際的,也是世界的。那么民族的也是傳統的,讓我們先了解本民族的傳統元素。
1中國古建筑中的傳統元素
1.1中國古建筑以木構架結構為主,以間為單位的構成單位建筑,再以單座建筑為單位圍合成庭院,組成各種建筑組群如北京故宮是規模宏大的皇家建筑群,還有北京四合院民居有濃厚的生活氣息,都是以間為單位圍合成的建筑組群,是十分理想的室外生活空間。
另外,在中國是唯一運用斗拱形式的建筑體系,斗拱是我國傳統木構架建筑中的一個奇特構件,斗拱是層層疊加的,秩序井然,越抱越緊,看似零碎的部件,卻有難以估量的承載力,可以托起千鈞重量懸挑出檐,層層疊加,將檐口的力均勻傳遞到柱子上,其目的是將檐口加大并富有美感。
1.2中國古建筑的色彩使用強烈的原色裝飾,主要以紅黃為主要顏色,玻璃瓦的屋頂(黃綠藍黑)皇家建筑以紅色墻壁,(紅栗黑綠)的梁百姓民居以灰白為主要色彩。
1.3中國古建筑中以中軸對稱的建筑形式,體現“以中為尊”的文化理念,數字選擇(奇數),體現陰陽、五行、八卦等建筑還有裝飾彩畫,紋飾,仙人,走獸(雕刻,壁畫)處處體現中國特有的吉祥寓意。
2現代建筑中傳統元素的運用——中國館
中國館建筑本身既吸取傳統文化營養,又開拓創新。吸取了中國哲學思想,比如“天人合一”、“和諧共生”、“道法自然”等。展館建筑外觀原來以西周鼎的造型為元素,建筑有四根粗大的方柱,托起斗狀的主體建筑,后有轉化為古代官帽以“東方之冠,鼎盛中華,天下糧倉,富庶百姓”的構思主題,表達中國文化的精神與氣質。中國館整個建筑具有明顯的中國特色,它是融合了多種中國元素,并用現代手法加以整合、提煉和構成。
2.1國家館的造型還借鑒了夏商周時期鼎器文化的概念
鼎有四足,起支撐作用。傳達出力量感和權威感,這就需要用四組巨柱,像巨型的四腳鼎將中國館架空升起,呈現出挺拔奔放的氣勢,同時又使這個龐大建筑擺脫了壓抑感,象征了中國人民“只要團結,沒有什么做不到”,以“中國之器”展開設計,后來又冠名為“東方之冠”。而挑出前傾的斗拱又能傳達出一種“力量”的感覺。同時向前傾斜的倒梯形結構,是現代建筑向力學的又一挑戰。體現傳統建筑構件元素與現代科技相結合。
2.2中國古代建筑極其智慧地采用了斗拱
中國館借鑒斗拱的造型又將斗拱進行創新,將傳統的斗拱曲線拉直,層層出挑,主體造型顯示出現代工程技術的力度美和結構美。這些簡約化的裝飾線條,自然完成了傳統建筑的當代表達。
2.3建筑外觀鐫刻有疊篆文字,環廊外側立面印有中國歷史朝代名稱,(夏、商、周、春秋、戰國、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象征著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而環廊中的小品表面,還刻有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名稱,象征中國地大物博和各地區間的團結合作
所有這些都對中國傳統元素做了全面而細致的表達。
2.4建筑外觀是色彩是“中國紅”是故宮的紅色中采集而來的,并且對紅色進行退暈的形式有深到淺變化為四種紅色,增加了色彩的變化
代表著喜悅和鼓舞、大氣、穩重、傳達出喜慶、吉祥、歡樂、和諧的情感,展示出“熱情、奮進、團結”的民族品格。這是對中國特色的又一最好解讀。
2.5俯瞰中國館的設計,就會發現其頂部平面呈經緯分明的網格架構,這個設計靈感來自于中國古代城市棋盤式的布局,即所謂“九宮格”結構
九宮格相傳為唐代書法家歐陽詢所創制。歐陽詢創制了“九宮格”的界格形式。九宮格,中間一小格稱為“中宮”,上面三格稱為“上三宮”,下面三格稱為“下三宮”,左右兩格分別稱為“左宮”和“右宮”。可以說,中國館融合了很多的中國元素,運用現代的手法加以整合、提煉來完成,是傳統元素在現代建筑中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