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綠色建筑技術在建筑設計的優化與結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建筑行業的快速發展雖然加快了城市的建設,但也給環境帶來了不利的影響,隨著綠色建筑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廣泛應用,人們除了關注建筑自身的節能性,也開始關注建筑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在對具體的工程項目進行研究后發現,要想有效地提升建筑的節能性、環保性,應對設計階段進行優化,在此基礎上確保建筑施工過程中不會給周邊環境帶來影響。一般情況下會使用風能、太陽能等自然資源來保證建筑自身的綠色節能效果,同時在進行設計優化時可以采用軟件對相關因素進行研究,以此來確保建筑與環境間的契合度。
在建筑設計中合理地使用綠色建筑技術[1]不僅有效的節約建筑成本,還可以有效地提升建筑企業的競爭力,實現建筑企業綠色可持續發展。從居住者的角度來看,綠色建筑不僅可以有效地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與身心健康;同時綠色建筑還可實現我國綠色可持續發展的要求,進一步推動我國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為人們構建起健康、和諧的社會環境。總的來說,綠色建筑已成為未來建筑行業發展的主要方向,所以應強化綠色建筑技術與建筑設計的優化與結合[2],進一步推動我國建筑行業綠色發展。
1綠色建筑技術的概述
在科技的帶動下建筑技術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綠色建筑成為新型的建筑技術并得到了大力的推廣與使用。綠色建筑技術是以綠色理念為基礎,將其與建筑施工技術進行有效的結合,在此基礎上降低建筑能耗并減少對環境的污染,為人們營造出健康、環保、低碳、舒適的生活環境,充分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綠色建筑技術主要有以下特點:第一,在使用的過程中可以很好地與建筑工程所在地的地理條件、自然環境以及經濟發展等進行有效的結合,所以適應性非常好,綠色建筑的實施模式靈活性較強,在使用的過程中重點強調建筑建成后的使用效果,所以在使用該技術時要對應用目的進行明確,進而為建筑企業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3]。第二,在與普通建筑技術進行對比后,綠色建筑技術具有較好的共通性,可以更好地彌補普通建筑技術中的缺點,讓建筑行業達到一個更高的層次,實現建筑行業綠色可持續發展[4]。
2綠色建筑設計的基本原則
2.1高效性原則
綠色建筑設計中可以對自然資源、生態資源進行充分利用,所以在進行綠色建筑規劃設計時應將綠色理念貫穿于整體項目建設的過程中,綠色建筑規劃設計主要包括建筑區域水源節約、建筑材料的二次利用以及建筑所在地的土地規劃等。
2.2地域性原則
我國地域廣闊,各地區間的自然條件、地理環境、資源含有量以及氣候條件、經濟發展等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所以在使用綠色建筑設計時應根據該地區的地域條件合理的使用。
2.3協同性原則
從經濟建設與發展的角度來看綠色建筑就是一項普通的工程建筑,但是從生態環境角度來看綠色建筑可以為人們創建更加和諧的、綠色的生存環境,可以更好的促進建筑的綠色生態可持續性發展。所以在進行綠色建筑設計時應與建筑周邊環境進行有效的融合,使建筑與環境間可以做到協同性發展。
3綠色建筑技術在建設設計中的作用
3.1有效利用綠色資源,實現節能作用
綠色能源及節能技術的使用可以實現綠色建筑設計的高效性,綠色建筑設計所使用的節能材料、節能方式以及回收資源的方式應滿足綠色建筑的實際要求,并合理地利用通風[5]、保溫保濕、隔熱以及能源循環等方面的功能。建筑設計人員在進行綠色建筑規劃時應與綠色能源、綠色技術等進行有效地結合,實現建筑對資源的有效利用。例如,可以利用晝光照明技術,在此基礎上減少對電力能源的消耗導致環境污染問題;還可以有效地利用可再生資源,如太陽能、風能等,合理地使用可再生資源不僅可以降低建筑給環境帶來的污染,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建筑企業的成本。
3.2實現高效循環利用水資源的作用
綠色建筑技術中節水技術也是實現綠色建筑、降低資源使用量的有效方式,在使用綠色節水技術時可以將雨水凈化系統、水質監控系統進行合理的設計與利用,在此基礎上實現對水資源的循環利用,達到節水的目標[6]。在對建筑范圍內綠地維護時可以使用綠色灌溉技術,通常會采用微灌設備、噴灌設備,利用雨水凈化裝置對雨水、蒸汽等進行有效地回收并將其用作植物的灌溉中。在綠色建筑技術的推動下可以實現水資源循環使用的目標并有效節約建筑中的資源成本。此外,在進行水資源管理時可以利用網絡設備構建起自動化節水控制系統,實現綠色建筑中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3.3實現建筑節地規劃結合室內外環境設計的作用
在進行建設場地節能規劃時,設計人員應對地下空間結構進行有效的、細致的分析,同時與綠色建筑技術中的室內外環境以及土地規劃內容等進行有效地結合,在此基礎上對室內結構進行規劃,利用綠色建筑技術對室外自然景觀進行規劃。通過建筑區域內土地的合理規劃以及室內外環境技術的應用,使建筑的布局更加合理并符合綠色建筑的設計及使用要求,實現建筑冬暖夏涼的設計要求。
4綠色建筑設計方法與策略
綠色建筑設計包含內容豐富,例如室外場地綠色規劃布局、室內綠色節能環境設計、建筑能源節約等,在實際進行綠色建筑設計中,需要遵循綠色建筑理念,在規劃階段就要對建筑整體進行考慮,結合當地氣候,合理利用風能、光能等綠色能源,保證建筑功能性得到良好發揮,達到能源節約的目的[7]。具體綠色建筑設計策略包括:科學的日照與遮陽設施設計;合理的通風設計;良好圍護結構熱工設計;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廢棄物的回收與利用;污水清潔處理、綠色材料的選用等。基于上述種種策略,需要在建筑設計中,將這些策略全面落實到建筑設計圖紙,提升綠色建筑技術的可實施性。為保證相應綠色建筑設計方法與策略得到有效的落實,需要在項目初期,組建一個由不同專業共同構成的設計團隊,并在統一的綠色建筑設計目標指引下,加強不同專業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協調好不同專業之間設計沖突矛盾關系,只有各專業的通力合作,才能夠使得綠色建筑的設計得以有效實現。
5實現綠色建筑技術與建筑設計的優化與結合
5.1規劃階段的設計優化與結合
綠色建筑規劃階段應對施工場地的氣候特點等進行分析,并利用計算機模擬方式對建筑空間的朝向、布局中的熱能、光能、風能等進行優化,主要是由于建筑設計規劃只要通過報規就無法再對其進行修改或是調整。在對總體平面設計進行優化后對建筑的平面體型以及布置結構進行有效的調整并對建筑的陰影分布進行整體的優化,確保此建筑群內的建筑都可以擁有較好的日照效果(圖1)。在對建筑通風模式進行有效地模擬后形成最好的建筑布局,并可以對室內、室外的空間進行有效的布局形成穿堂風,使建筑可以達到最好的通風效果(圖2)。
5.2建筑設計與氣候相適應性
通過對建筑設計與氣候間的研究可以發現,建筑對氣候的適應性已成為綠色建筑的主要特點[8]。要想使該項工作達到最好的效果應根據綠色建筑中不同的特點與不同的氣候情況結合后進行分析,從中可以發現不同地區建筑在創新與發展的過程中都具有不同的特征,例如建筑的結構形式、建筑的使用功能、建筑的室內外環境以及工程場地的地理地貌等,所反映出的經濟性、舒適性、安全性等已成為綠色建筑設計中的主導因素。建筑的外觀指的是具有該地區特點建筑的直觀表現,其需要適應該地區的地理地貌以及氣候條件等,并與當地的風土人情、人文歷史以及設計人員的審美相結合,確保綠色建筑的功能可以滿足使用者的所有需要,且可以給使用者帶來更加直觀的感受。可以說人們的健康與綠色建筑的功能有著直接的關系,也會影響資源、能源的使用。
5.3建筑節能設計和形態設計的優化與結合
綠色建筑設計與建筑設計有著本質上的區別,主要的區別在于綠色建筑設計利用量化分析法來代替感知性認知,在此基礎上進行施工作業,如果沒有做好量化分析工作就無法發揮出綠色節能建筑的作用。在使用量化分析法時可以利用計算機模擬方式對建筑設計中能源的消耗量、影響等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對建筑設計進行合理的優化。要想達到綠色建筑的要求并實現綠色建筑的目標,在進行綠色建筑設計時應將節能優化與實際設計進行有效地結合,再利用計算機模擬方式對建筑地設計方案中的建筑能耗進行分析,進一步對綠色建筑的設計效果進行優化。在進行建筑形態設計時所使用的設計方法不僅要保證建筑外觀的美觀性還應與綠色建筑設計進行有效的結合,使綠色建筑不僅擁有較好的建筑外觀還有較好的節能效果,提升綠色建筑的使用效率。以倫敦瑞士再保險大廈設計為例,該建筑表面如同松果表面自然生長的螺旋曲線一樣,其表面多分布有螺旋形結構的暗色條帶,整體呈“子彈頭”曲線形態(圖3),同時曲線形在建筑周圍對氣體產生引導,并被建筑邊緣呈鋸齒形布局的內庭幕墻上可開啟的窗扇所捕獲,在上下樓層之間風壓差的驅動下,捕獲的自然風能沿著內庭盤旋而上,有效實現了自然通風。
5.4提高綠色建筑技術理念認識
首先,應進一步拓展綠色建筑技術的發展方向,并積極地借鑒國外綠色建筑技術中的優點并將其精髓引入,再與我國的實際環境相結合使其更加適應我國綠色建筑發展的需要,可以更好地適應不同的建筑、自然環境以及人文環境等。一些特殊地區、特殊環境的建筑工程更應充分地將綠色建筑技術與傳統建筑技術進行有機的結合,使其可以更加適應建筑所在地的條件;其次,根據本地區建筑行業的發展需要對綠色建筑技術的發展路線進行有效的調整。綠色建筑中包含了多個方面的內容,它是各城市建設中的單獨個體并且其功能系統獨立性較強,從技術層面上看綠色建筑技術屬于獨立的系統,在進行綠色建筑技術系統構建時應從建筑設計與建筑施工方面進行統一的考量,為后續使用提供便利。
結語
將綠色建筑技術應用到實際的工程中并對兩者進行有效的優化與結合,其實就是將建筑與自然環境進行優化與結合,在這個過程中應合理地引入先進的技術與設備,并選擇設計水平較高、專業知識比較豐富的設計人員來完成綠色建筑的設計工作,同時還應根據時展的要求做好綠色建筑設計人員的培訓工作,提升設計人員的時代感,確保設計可以滿足時展、社會發展的要求。實現綠色建筑技術與建筑本身的結合,為人們創建自然和諧的環境,推動建筑行業的綠色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夏尼.建筑設計中綠色建筑技術優化結合[J].江西建材,2017(17):15+21.
[2]肖大威,許吉航.綠色建筑發展之路的探索[J].南方建筑,2017(2):4-7.
[3]何懿.論綠色建筑技術在建筑設計中的優化與結合[J].建材與裝飾,2017(44):103-104.
[4]臧鑫宇,王山喬,陳天.綠色視角下的生態城市設計理論溯源與策略研究[J].南方建筑,2017(2):14-20.
[5]陳巒.分析建筑設計中綠色建筑技術的優化作用[J].低碳世界,2017(31):172-173.
[6]吳杰,張宇峰,吳揚.綠色住宅參數化優化設計平臺的開發進展與展望[J].南方建筑,2018(3):30-36.
[7]王戰武.綠色建筑技術在建筑設計中的優化與結合探討[J].建材與裝飾,2018(40):92-93.
[8]馬明君.試析綠色建筑技術在建筑設計中的優化與結合[J].民營科技,2018(11):126.
作者:王欣怡 單位:武漢理工大學土木工程與建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