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旅游外語課程設計的探求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旅游英語》課程學習情境的設計
課程依據所對應的典型工作任務和教學目標,將教學內容提煉歸納為四大模塊:旅游服務英語、旅行社涉外業務、涉外導游業務和出境領隊業務。在除了旅游服務英語的三大模塊中,選出16個具體工作任務,分為旅行社涉外業務,涉外導游業務,出境領隊業務。通過對典型工作任務工作過程的分析,提出相應的能力、知識和素質的要求,將其融入到設計的仿真的旅游服務工作情景的學習情境中。根據確定的學習情景,按照認知規律和能力遞進的原則合理編排課程內容。現在以旅行社涉外業務模塊內容為例進行說明,見表1。
《旅游英語》教學組織模式
(一)教學方法
1.突出學習情境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由于學習情境是教學內容得以呈現和運用的主要載體,所以,學習情境的設置成為課程設計的核心。在進行學習情境的設置時,堅持以下兩個衡量標準:
(1)工作任務是否反映涉外旅游服務的真實情況;
(2)工作任務是否有利于學生在已有的語言能力和旅游服務能力的基礎上,將新知識自然地運用,以完成新的工作任務并形成新的技能。
2.基于學習情境的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
(1)集情境教學、任務型教學、角色扮演、合作學習于一體的“社會建構主義教學法”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發揮情境在認知發展過程中的作用,將工作任務作為教學的載體,提倡將學生始終置于仿真的涉外旅游服務場景中,引導他們在課程學習的不同階段分別通過角色扮演、合作學習、協同工作等方式,自主獲取為實施旅游服務工作所需要的語言知識,并將之運用于交流活動,從而形成完成工作所應具備語言技能。社會建構主義教學方法是互動模式和建構模式框架內各種教學方法的組合。教師在課程教學的各個階段,可根據需要對這些教學方法進行靈活結合,以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大化。
(2)案例教學法通過典型的案例(各類旅游事故的處理或者是客人的投訴等),引導學生對這些情況進行分析,找出問題和學會解決問題,以及從中獲得借鑒的經驗及教訓。案例分析培養學生分析能力、解決突發事件能力和溝通協調能力。
(3)業務實戰教學法可以依托校外實訓基地———旅行社,讓學生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完成真實的涉外旅游服務任務。學生可以借助在旅行社實習的機會按照旅游行業各個工作崗位職業標準和操作程序進行訓練。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綜合職業能力。
(二)教學手段
發揮數字語音室、計算機、投影儀等多媒體設施設備在教學中的作用,將大量有關旅游服務的數字圖片、視頻、錄音和錄像資料作為模擬討論的來源,制作精美、富有表現力和直觀性強、容量大、交互性強的多媒體課件和電子學習包;將分布式認知理論引入教學、充分發揮計算機網絡在課程學習中的作用,建立起溝通渠道便捷交流環境,從而拓寬課程學習的時間和空間。
《旅游英語》考核評價手段和方法
考核評價主要遵循三個基本原則:一是堅持堅持能力本位的原則,即課程考核必須擯棄單純的記憶測試,堅持能力本位的原則,強調以旅游服務能力的強弱來確定學生成績的高低。二是過程性考核的原則,即在學習過程中,自始至終對學生完成各種工作任務的態度和成效進行跟蹤記錄,使之成為過程性考核的主要依據,以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自我管理。三是評價主體多元化的原則,即學業成績的評定權不應限于教師一人,應鼓勵學生進行實事求是的自我評價和互評,并充分尊重他們的結論。此外,在可能的情況下,參加校外輪崗實習的學生在企業獲得的有關旅游服務能力的評價也應成為學業成績評定的組成部分。
基于以上原則,《旅游英語》課程的考核必須引入行業標準,以職業技能和職業綜合素質為主要考核內容。考核的方式應采取兩種方法:過程性考核與終結性考核,其中過程性考核又分為態度考核(考勤、作業完成次數和參與工作任務的積極性)和任務考核(完成工作任務的數量與質量);終結性考核包含理論考核與技能考核。
結論
《旅游英語》課程的設計是圍繞旅行社工作崗位工作群,以工作任務為中心,由工作過程導出“行動領域”,再由教學整合形成“學習領域”,并通過具體的學習情境來實施,讓學生在工作過程和交際任務的實踐中提升旅游英語溝通能力。通過跟蹤調查,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旅游英語》課程教學的扎實開展,充分體現高職教育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特色,進一步加強了學生的職業競爭的能力。
作者:張曉航單位:福建信息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