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析城市中心區線性濱水空間設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城市濱水空間作為城市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滿足何種程度的公共性成為衡量城市現代化和社會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尺。論文在考察禹城市洛北干渠現狀環境并充分收集相關資料的基礎上,對洛北干渠的文化特性加以分析,對項目進行相應的重新設計和改造,以期得到一個兼有休閑娛樂和文化宣傳功能的景觀園林。
【關鍵詞】城市線性濱水空間;洛北干渠;景觀設計;文化契合
1引言
隨著城市經濟建設的不斷快速發展,國內各大中城市的景觀面貌日新月異,對城市環境的需求也越來越高。在這樣的背景下,城市河道空間的改造和重新設計也越來越多地得到人們的重視。因此,選擇合理的設計方法和正確的設計程序至關重要[1]。
2城市濱水空間改造的意義
2.1改善生態環境方面
簡單的濱水空間綠地不能承載生態改善的功能,而改造后的綠地由于植物數量的增加以及水體的凈化使環境對外界污染的消解能力增強,進而提升了環境對污染的抗性。
2.2展示城市文化形象
位于城市中心區的線性濱水空間,相較于面狀或塊狀的綠地,其空間的延展面較長,場地走向多靈活多變,因此,與人們接觸的機會也更多,并且可以此優勢條件作為城市文化形象展示的窗口。
2.3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質量
由于濱水空間地塊的狹長特性,會串聯各種性質的城市區域,其中居住用地是很重要的成分。因此,濱水區的改造,應充分考慮周邊居民的活動需要,整合市政公共綠地,提供給綠地周圍居民更多的休憩娛樂空間,對社區活動的組織也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3城市中心區線性濱水空間改造的基本策略
3.1了解當地文化
挖掘城市文脈,增加場地設計與當地文化方面的契合度,恰當選擇設計主題,指導設計具有當地特色而具有不可復制性。
3.2現狀環境分析
現狀環境分析,主要包括分析現狀用地性質及其周邊情況,對不同人群的需求加以分析并進行適當的迎合,對地塊不同區段的功能進行合理定位,針對周邊不同性質的區域提出相應設計方式和手法,分析人流出現較多的區域作為重點區域進行打造。
3.3合理設計
運用景觀增加人們參與濱水空間活動的機會,提高設計場地的利用率,增強綠地的觀賞性和游覽的趣味性。合理組織交通游線,利用視覺的廊道使濱水景觀滲透到城市環境中,進而增強地塊與城市之間的連接和互動。
3.4合理組織周邊交通
梳理場地周邊的市政交通,增強場地的可達性。可達性是評價濱水空間吸引度的重要指標,作為城市文化宣傳的窗口,濱水空間應擁有充分的可達性才能具備一定的城市宣傳的力度。
3.5加強宣傳力度
增加對城市中心區濱水綠地的引導宣傳,提升使用者對地塊的感知度,能夠在文化宣傳的同時吸引更多的使用者。
4城市濱水空間改造的方式和手法
4.1根據周邊環境對場地的需求不同而選擇不同的改造方式
可以采取以下改造方式:(1)與周邊環境功能相隔離。對于周邊場地,改造后的濱水空間作為一個新的設計區域,無論是設計風格、新與舊、所具備的城市功能甚至是對環境的影響都可能有著巨大的差異,而這些差異并不能僅通過改造就能化解。因此,新舊環境在地塊的邊界碰撞,與其強硬地迎合周邊環境的干擾,不如直接與外界相屏蔽,獨立地創造出宜人的室外空間。(2)配合周邊環境的功能營造景觀。然而并非外部所有場地都獨立于濱水空間,當外界地塊對綠地有較大的依賴性時,應充分考慮二者之間的關系。尤其是居住用地或有公共建筑出現時,綠地的設計應充分提供活動空間,滿足人群休憩、娛樂或日常活動散步的需要。設計方法上可以預留一定的視線通道,運用借景的手法使二者之間的景觀相互滲透和融合,交相輝映,形成模糊的空間邊界,在這里內外環境的滲透于交叉得到了最好的詮釋。(3)完全延續周邊環境的功能營造景觀。而當外界環境的功能不足時,濱水綠地甚至可以完全延續外環境功能,彼此統一形成一塊全新的空間環境。
4.2城市中心區線性濱水空間的設計手法
設計方法方面,除了傳統的風景園林設計方法,由于場地還承擔著城市文化形象的對外宣傳作用,因此,應特別注意控制場地內外視線的交流。人流交匯處也正是視線的交匯之處,這樣的場地應經過特別的考慮。增強景觀的地域特征,借助地形和植物的搭配突出景觀的重要性,同時設置點景雕塑,以達到文化宣傳的目的。通過鮮艷的顏色或突然增大的體量也可以起到吸引人們視線的作用。為了突出場地的地域特色,可以選擇當地特有的材料,或使用特定時代的營造方法,使人們對自己城市的文化產生共鳴。另外,設計一些標志性的圖案并在場地的鋪裝或設施上反復出現是一種討巧的方式,能夠簡單快速地標記出場地的特性。
5禹城市洛北干渠景觀改造
5.1背景條件
設計地塊位于山東省禹城市中心區,全長約5400m,貫穿城市。設計地塊兩側分別包含了居住小區、政府大樓、公園以及污水處理廠等多種性質的城市用地。且由于場地的狹長特性被幾條城市干道分隔。
5.2文化探尋
禹城市與大禹治水有著極其深厚的淵源。因此,在設計之初,設計師選擇大禹治水的過程作為本次設計的主題,依照城市道路對設計場地的分段,將每個不同的區段對應一個大禹治水的階段,分別為:千古神功、規圓矩方、羽民安樂、儀醪醇香、貝丘春色、濬湖臥虹、堰塞鎖津、顧城遺韻、牧金鑄鼎、綠蒲清源。而之后的設計則各自圍繞其設計主題進行。
5.3設計手法
城市道路的交叉口是城市文化宣傳的重點區域,在這里設置主題廣場,一方面便于城市居民的活動,另一方面由于車流的帶動作用使這樣的地塊能得到更多的關注,進而達到宣傳的目的。而緊鄰城市居民區的部分應適當設置游步道、小型廣場和休息場地,因為場地狹長,游線的規劃與水體應有一定的進退關系,水體在游賞的過程中時隱時現,使人得到觀賞水景的樂趣。在中心段周邊出現了運動場,因此,在設計中呼應了運動的主題,增加了運動地塊的布置,使之與周邊地塊形成了新的更加完整的功能性用地。
6結語
城市中心區的濱水空間不再僅僅是一個以防護功能為主的綠地,用地性質的轉換,綠地功能的增加以及對其需求的不斷積累,需要越來越多的景觀設計師的參與。如何協調濱水空間與城市之間的關系,如何創造更加宜人更加舒適的景觀環境將是今后努力的方向。禹城市洛北干渠景觀改造項目的出現,只是類似項目在景觀方面的初級的探索。希望能在發揮濱水空間的價值和延續城市文化特點的方面對之后的項目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1】李春濤.試論城市帶狀綠地的發展與功能[J].安徽農業科學,2004(5):963-968.
作者:王爽 單位:北京北林地景園林規劃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