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汽車縱梁成形工藝優化與模具設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介紹了汽車縱梁加強板的特點及其成形工藝,并將兩種制件的成形工藝進行了對比分析。介紹了兩種制件成形模的結構設計要點和控制制件回彈的方法,并進行對比分析。優化后的制件工藝可靠,模具結構穩定,既縮短了生產周期,又節約了生產成本,對此類制件的開發及模具設計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受力結構件;成形工藝;高強度鋼;回彈控制
1引言
縱梁承載著車身的大部分重量,并吸附著絕大部分撞擊能量,是汽車上不可或缺的受力結構件。縱梁加強板的存在,不但使縱梁在整體強度上得到進一步強化,使撐力區的傳力性能大大增強,而且在變形時能夠有效吸收、衰減車輛碰撞時的沖擊能量。隨著汽車輕量化進程的不斷推進,高強度鋼板在梁架件中的使用比例越來越大,強度越來越高,使得在其沖壓成形過程中造成極大的困難,對沖壓工藝、模具設計及制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
2制件特點分析
如圖1所示的兩種制件,分別為我公司承接的某兩款輕型卡車的縱梁加強板,具有以下共同特點:①材料厚,強度高。為了滿足汽車輕量化和承載的需要,兩種制件均選用高強度鋼材料B510L,厚度為4.5mm;②沖孔多,部分安裝孔位置要求高。為了滿足裝配及吸收車輛運動過程中的沖擊能量,制件上設計許多形狀各異的孔;③型面及邊線裝配精度要求高。雖然縱梁加強板焊接在縱梁上、下板內部,但是該制件的型面及邊線與縱梁上、下板均有配合和搭接焊接關系,且搭接面均為垂直面,制件回彈控制難度大,制件尺寸要求比較嚴格。本文以這兩種制件為例,從成形工藝及模具設計的角度進行比較和分析,將此類制件的成形方案予以討論和總結,希望能對此類制件的模具設計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3制件成形工藝方案
3.1制件Ⅰ成形工藝方案
如圖2所示,采用左右雙件連在一起成形,這樣能有效消除兩側翻邊帶來的側向力,保證成形的穩定性。由于將左右件連在一起生產,則必須在成形后增加分離工序,因此,決定將各處側孔、螺栓安裝孔及易變形孔均調整到沖孔分離工序完成,這樣能夠更好的保證孔徑及孔位要求,滿足裝配需要。同時,由于左右件連在一起生產,制件所有外形均需要落料來實現,那么落料沖孔工序的沖裁力也就成倍的增長。另外,由于該制件的孔多而密集,為了保證模具的使用功能及強度,必須將沖孔盡量分工序沖裁。綜合考慮客戶現有設備的狀態,決定將落料沖孔分為兩道工序,并且采用分級沖孔的方式才能滿足生產需要。綜上所述,制件Ⅰ成形方案定為:落料沖孔➝落料沖孔➝成形➝沖孔側沖孔分離。
3.2制件Ⅱ成形工藝方案
如圖3所示,采用將左右件分別旋轉5°單獨成形,這樣不但能更好的控制制件翻邊引起的回彈,而且兩側翻邊帶來的側向力得到了消除,成形穩定性也有一定的保障。由于采用單件成形的方案,制件不需要單獨設置分離工序,只需將各處側孔、螺栓安裝孔及易變形孔布置在沖孔側沖孔工序完成,剩余部分孔布置在落料沖孔工序完成即可。這樣以來,落料沖孔模的沖裁力能夠大幅度降低,對生產設備的要求也相應地降低。另外,針對制件Ⅱ的特點進行分析,將制件的直線邊線部分,采用下料來保證,后序的落料沖孔工位不涉及到直線修邊,這樣就明顯提升了該制件的材料利用率,大大降低了生產生本,提高了生產效率。綜上所述,制件Ⅱ成形方案定為:落料沖孔➝成形➝沖孔側沖孔。
3.3兩種成形工藝方案的對比
經過上述比較分析,制件Ⅰ的成形方案在成形穩定性方面好于制件Ⅱ的成形方案,但是在控制制件回彈、生產設備要求及生產成本的控制等方面均比制件Ⅱ的成形方案差。因此,按照制件Ⅱ的成形工藝方案設計、制造的模具,得到了客戶更高的評價和認可。
4制件Ⅱ模具結構設計分析
4.1落料沖孔模的結構設計
如圖4所示,制件Ⅱ落料沖孔模的下模結構及制件排樣示意圖。針對該制件特點分析,直線邊由下料保證,其余部分由落料保證,采用調頭沖裁的排樣方法,單件毛坯料可以生產兩件制件,最終的廢料只有很少一部分。這樣不但大大提高了材料利用率,而且提高了生產效率。坯料依靠浮動定位板定位,送料側采用浮動卸料板撐料,兩側靠廢料刀將廢料從寬度方向切斷,既保證了調頭后坯料的方便操作,又能保證切斷后的廢料順利滑落。經過大批量生產的驗證,該模具結構穩定,可靠性強,可為相似制件提供參考。
4.2成形模的結構設計
由于該制件型面裝配精度要求高,制件的回彈控制是所有問題中的重中之重。制件Ⅰ成形時,由于左右零件連在一起,必須在成形凸模上增加回彈角或者在成形凸模底面開槽來消除回彈,并且鑒于理論情況和實際狀態存在差別,回彈角往往通過多次調試才能準確確定,在生產成本和生產周期上造成一定的浪費。如圖5所示,在制件Ⅱ成形模設計時,將左、右件制件分別旋轉5°成形,就不必在刻意凸模上單獨增加回彈角,同時將底面R角墩死,這樣使材料產生充分的塑性變形而有效控制回彈量。實踐證明,此種成形方案不需要在凸模上增加回彈角,不但大大降低了模具調試成本,而且縮短了生產周期。
5結束語
總結同類制件的特點,及時調整制件工藝方案,針對制件關鍵尺寸要求,優化制件模具設計。最終在滿足制件要求及客戶需要的情況下,減少了生產周期,降低了生產成本,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可為同類制件的開發及模具設計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王孝培.沖壓手冊[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80~87
[2]沖模設計手冊編寫組.沖模設計手冊[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9:420~432.
[3]朱元友.中厚板多孔位大型沖孔模設計[J].模具工業,2010,36(6):34~35
[4]劉曉波,周德坤,楊國豐.汽車側前橫梁修邊沖孔模設計[J].模具工業,2009,35(7):36~39
[5]張懃,柳強,黃利文.梁型件成形方法研討[J].模具制造,2016,(11):17~21
[6]第四機械工業部標準化研究所.冷壓沖模設計[M].北京:二二O七工廠,1981:130~142
作者:李彩娟 程阿苗 詹卓 張玲玲 張會軍 單位:陜西黃河工模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