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工業設計教學感性因素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在產品設計的過程中,感性因素是相對于理性因素而言的。在過去很長的一段社會科技發展過程中,產品進入了一個同質化時代。只尋求從基本功能化、理性化的角度來誘導消費者的設計行為已經很難區分產品的個性與特質。當然,理性因素的設計要求依然是當今產品設計的重要也是基本要求之一。因此,人們在消費時,以感性訴求出發的產品一改以往過于強調產品基本功能和強大產品賣點的硬性手法,代之以親切、柔和,更能打動人,從而促進消費。
在本科教育的過程中,強調感性因素的設計理論和強化學生對感性因素的設計方法應引入到產品設計教學環節中。感性因素的設計創新實際上是學生切合消費者心理、提升產品語意學的過程,應貫穿于整個大學本科四年教學中,也是每個專業設計師必備的設計狀態。因此,感性設計課程的導入以及合理有效的運用將會為產品設計課程帶來一些新的效果。以感性設計因素中對設計元素的收集、聯想、分析、提取、聯系、闡述等方法開展設計方法的思考與歸納,也可以說把設計的問題定位到一個主題或信息影響等因素上。并提倡運用更多的可能性與方法、觀點闡述來啟發設計思路的延伸,解決、完善設計中的某個問題點,達到創作的要求。主要內容包括:
1.對生活環境、方式現狀等因素的聯系與思考,進行設計表現元素的個性闡述;
2.從不可能到可能,再到可行等內容提煉與思維訓練;
3.問題導向式教學方式的應用與實施;
4.設計元素聯想與思考應用于產品設計課程;
5.產品語意在形態上的傳達及準確性思考;
6.快題訓練的設計思維與表現能力的培養;
7.從感性到理性的再設計過程。
這些主要是針對工業設計專業基礎專業課程中,讓學生以感性思維為主體出發,去尋求理性的設計創作。關鍵問題是感性思維的培養與思維擴張對產品基礎設計課程的影響。
感性思維培養是對學生創造的理性能力再次塑造的過程,而產品設計教學與設計實踐不僅僅是以執行一種工業標準為要求;培養學生的創作設計能力,在于讓學生怎樣看待問題、解決問題,尋求更多更有見解的思考點與設計的聯系點;同時也倡導教師與學生在輕松和諧、交流互動的教學模式下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有益于工業設計教學與質量的提高。
感性思維的創造具有極大的魅力和說服力,但它畢竟基于人類的感情,人的感情是復雜而又易變的,要想真正使產品感性思維達到預期的目的,它還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
1.產品感性因素設計現實基礎的原則
消費者不是一個可以任意施加影響的消極主體,而是一個具有一定的要求、信念、定勢和意向,有著判斷是非標準的積極客體,他們對產品內容完全是根據自己要求的價值標準加以攝取或排斥的。所以,以產品打動人是產品設計的生命,是贏得受眾的本質力量,也是對社會負責,對消費者負責的表現。
心理學家魯道夫·阿恩海姆認為:藝術創作是以知覺為基礎的,它不是憑空創造,而是以生活積累和生活體驗為基礎的,而藝術家的生活積累則以知覺為媒介,藝術創造的基礎就是對客觀對象的表現性知覺。產品感性思維應以現實為基礎,以現實為對照,不滿足于現實而表達理想和激情。同樣,這種激情應來源于生活,來源于內心深處對生活的熱愛和憧憬。只有做到了這一點,才能真正被受眾所接受。
2.產品感性因素設計諧趣幽默的原則
幽默之所以受人們的喜愛,根源在于其獨特的美學特征與審美價值,它運用“理性的倒錯”等特殊手法,通過對美的肯定和對丑的嘲諷兩種不同質的情感復合,創造出一種充滿情趣而又耐人尋味的幽默境地,促使接受者直覺地領悟到它所表達的真實概念和態度,從而產生一種特殊的審美效果。產品的感性因素設計正是通過幽默的情趣淡化了產品的直接功利性,使消費者在歡笑中自然而然、不知不覺地接受某種商業和文化信息,從而減少了人們對冰冷產品的逆反心理,增強了產品的感染力。
3.產品感性因素設計應理性浪漫的原則
日本藝術設計師松井桂三說過,情感經常是一種在設計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它能夠把觀賞者的心吸引過來,讓他們就有全新的感受。如果說自由藝術創作的情感可以是隱晦的、深奧的,別人不理解也可以的話,產品的感性因素則不能這樣,它必須注重效應,因此它要求較直觀和外露,使人們在短時間內能夠理解。因此在進行感性思維創作時,我們鼓勵宣泄激情,但這種激性的宣泄又必須在一定的理智控制之下進行,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理性浪漫”,只有這樣,它才能把主體內在的濃烈的情感作為對象納入一定的視覺形式之中,使之對象化和物態化,成為有意義的形式。
總之,在競爭日益激烈、產品鋪天蓋地的當今社會里,感性訴求已經成為取悅消費者的一把利劍,特別是在我國這么一個“情為上”的國度里,這種情況顯得更加重要。只有在感性訴求中盡量減少商業味,把絲絲情感融入到無情商業之中,才更能被消費者所接受,也只有我們進一步去探討感性思維的創作與實施方法,才能真正達到最終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