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本土化設計教學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確立常規教學理論與本土項目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設計的目的在于作品能夠成功地運用到社會,為人們的生活提升品質。其主要的評價標準是作品的創意性與產品化。在中國設計專業教學中,基于傳統的設計教學注重設計作品的視覺美感共性而忽略本土文化的深度挖掘與融合,致使中國的設計長期以來追隨西方的設計觀念,要改變這一現狀,首先設計教學上確立常規教學理論與本土項目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其次是要確立立足于中國本土文化底蘊融合的設計教學理念。在本土化設計教學環節中,應該將專業共識理論部分作為專業常識來讓學生理解,如圖形創意課程教學環節,將圖形創意的思維方法、創造手法、表現形式等作為共性知識體系來講解,讓學生對學習目標有個充分的認識,兼顧了課題教學的常規化。而在學生作品創造的環節,將項目具體到某個民族某個地方的某個項目上便于促進本土化設計的創意研究,凸顯出教學特色。如“室內陳設設計”課程中的家具設計實踐環節,要求學生運用某個民族的元素進行設計,教學設計中,不僅要求學生了解原始形象的來由、內涵、意義等,同時對元素的形象創造過程都要有一個過程的記錄,比如以草圖或效果圖的形式記錄下來,學生最后提交的作品就能成為系統的一套具有本土化特色的設計作品。
在對共性知識的理解下,不僅從原始元素形象到創造作品形象,以及元素本身的內涵、審美特征等方面都可以呈現出中國本土化設計的特點,教學形式不僅強調結果還注重過程。立足本土化設計的教學不僅要將理論和具體項目捆綁,而且還要在課程實踐階段安排對本土文化研究與學習的時間,讓學生在設計階段深入實地地對傳統文化、地方民族元素進行收集、分析、整理、研究,讓最終創造的作品真正體現本土化的特點。確立常規教學理論與本土項目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還體現在本土項目實踐的整體貫穿性上,即每階段的專業課程到畢業設計、畢業論文都能和本土特色項目結合起來,每個專業課程階段都讓學生進行一個地域民族元素的考察,學生畢業完成的作品都體現某一地方或某一民族的東西,這樣一來,本土化的設計作品將是很系統的。學生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明白各個階段的創造活動以及創造方法,可以舉一反三、由點及面,應對其他地域的設計問題時可以形成一個系統的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更能體現出良好的設計能力。比如環境藝術設計的學生,在進入專業課學習階段,可以進行分課程階段來解決相應的問題。比如課程實踐以大理白族文化元素進行創意,在“居住空間”課程可以讓學生從單體民居居室布局及空間的設計上融入白族文化元素;在“公共空間設計”課程讓學生結合白族餐飲空間設計融入白族文化元素“;陳設設計”課程要求學生結合白族的圖案元素進行家具設計等等。在整個過程中,學生始終結合了白族的民族文化進行研究,對白族的文化就有了充分的認識,不僅完成了設計實訓,也加強了民族文化的認知,體現本土化設計創造的主旨。
2加強本土元素、符號的深層次挖掘
中國民族眾多,同一民族在不同地域也存在差異,設計作品要具有其民族的典型特征必須對其民族有全面的認識。從目前學生創造的很多‘中國元素’作品來看,很多作品還缺乏深層次的特色與內涵。本土化設計的教學要取得更好的效果,必須在設計考察階段對本土元素、符號作深層次的挖掘與研究。在本土化設計教學的課程體系中,計劃部分時間來進行藝術采風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學生在做設計時,運用到的民族元素或了解民族的地域文化等方面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從網絡上“拿來”,之后模仿、套用。從這種現象上不難看出,在做本土化設計作品時,沒有對本土化元素進行深入的考察與思考分析,缺乏對本土元素、符號的足夠收集與整理是脫離設計目的的。因此,在本土化設計的教學中導入考察階段的教學,讓學生有一定的時間來分析考察是非常重要的。通過對圖片資料的收集,結合文獻資料的查閱,不僅對本土化元素、符號有了深層次的挖掘,也為設計創意的階段性工作做好了必要的準備。在設計考察環節,要求學生從多方面進行資料的收集、整理、挖掘:首先,要求學生通過網絡、書籍查閱相關的資料,對所設計項目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生活習俗等有一個相應的了解,通過網絡、書籍的圖片資料進行收集,從初步資料對設計項目的本土文化有一個大體的印象。其次,帶領學生深入實地進行細致的學習研究。這個過程,根據項目的不同考察方面可以有選擇,也會因設計項目的不同考察周期而有所區別。如面對VI設計項目,學生應從圖像符號上面進行考察收集,讓學生充分收集本土化的視覺元素資料并進行系統的管理,因為在民族視覺圖像方面具有本土文化的視覺元素很多,如民族視覺圖像的符號化有圖騰符號、圖案符號、文字符號、意象化符號等等,這些符號直接或間接地出現在當地具有典型代表的器物、生活用品、工藝品、繪畫、建筑、服裝等媒介上。通過元素、符號的實地考察與收集,形成重要的資料,用以創作階段的取材與加工。最后,指導學生整理資料。這個過程是學生根據設計項目的考察與資料收集后,需要在眾多的資料中反復比較分析,結合創意想法,找出自己認為具有可參考價值或能夠運用的圖像資料或文本資料,為設計作品的創作活動提供重要的參考。
3注重本土元素、符號的提煉與創新
從目前的部分資料文獻來看,中國本土化的元素、形象、符號很多,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都有自身的特點,除人們熟悉的典型形象與符號外,代表一個地域或民族的本土化元素、符號還有很多,值得更多的設計師不斷去挖掘與創造。在各地域民族文化蘊藏豐富的現狀下是值得通過教育與學習來傳承與不斷挖掘創造的。設計是創造性的實踐活動,設計作品需要融入設計者的“新意”。本土化設計的教學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注重本土元素、符號的提煉與創新是最為重要的環節。在本土化設計教學的框架下,培養學生進行本土元素、符號的提煉與創新能力需要不斷實踐。將傳統元素轉變為全新形象而要具有本土化的象征意義或精神內涵的作品,是設計者當下共同面對的創意難題,需要根植于民族地域的視野去分析與思考,汲取精華。創造具有代表性的本土化設計需要在傳統元素、符號中反復去發現、思考,教學中結合學生的想法進行指導,要求學生在對本土元素、符號的逐步分析中結合創新點進行發揮。在本土化設計作品的創新環節,一方面應指導學生對傳統元素、視覺形象的運用能力,另一方面還應該提倡學生對本土化元素、符號的再創新能力,取其精華,提煉蘊藏于傳統元素、形象中的內涵去大膽創造。創造出新的形象是最為重要的,在方法上可以引導學生從形象的重構、具象形象的抽象化、形象的簡化、形象的夸張、形象的隱喻等方面進行設計創新。
作者:徐曹明單位:玉溪師范學院藝術學院藝術設計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