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藝術學院陶瓷設計教學探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南京藝術學院陶瓷專業歷史悠久,自創辦開始,為社會培養了不少具有專業素養的陶瓷設計人員。但南京藝術學院陶瓷專業在教學上并非停滯不前,而是與時俱進,根據陶瓷藝術在國內的發展狀況,有目的、有側重地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南京藝術學院陶瓷專業的發展歷程,尤其是它和陶瓷設計之間的關系,既是中國近四十年陶瓷發展的縮影,也帶有g身的特點。
關鍵詞:南京藝術學院;陶瓷專業;教學內容;自身特點
南京藝術學院陶瓷專業歷史悠久,早在1958年就在工藝美術專修科中設立了陶藝專修課程,但由于客觀原因,未能發展下來。直至1981年,南京藝術學院將工藝美術專業從美術系內分離出來,成立工藝美術系,設立陶瓷美術專業,由畢業于中央工藝美院的潘春芳老師主持籌建陶瓷專業工作室。南京藝術學院陶瓷美術專業創辦伊始,教學重點就是為了培養陶瓷生產的專業設計人員。在專業課程設置上,突顯陶瓷的設計創作性和制作使用技能培養,為當時社會培養了不少具有專業素養的陶瓷設計人員。2002年以降,由于當時陶瓷藝術發展的狀況,南京藝術學院陶瓷的教學向現代陶藝方向有所偏移。近年來,隨著國內陶瓷企業開始擴大國內市場,重新燃起了對陶瓷設計的需求,因此我們在課程中逐步加大了產業陶瓷設計的內容。南京藝術學院陶瓷專業的發展歷程,尤其是它和陶瓷設計之間的關系,既是中國近四十年陶瓷發展的縮影,也帶有_身的特點。
一、工藝美術學科中的陶瓷設計
南京藝術學院是一個綜合性的藝術院校,其中的陶瓷專業隸屬于設計學院工藝美術系。南京藝術學院現在的工藝美術系前身是現代手工藝系,是以材料、現代創作觀念和手工藝技術的結合為基礎的系科,陶瓷專業的學生在三年的專業學習中除了學習和陶瓷設計相關的課程,還要學習系統的陶瓷材料和藝術創作課程,比如材料工藝、燒成工藝、不同的手工和模具成型技術工藝、手工及花紙轉印裝飾工藝、陶藝創作課程等等。課程設計的目的在于使學生對陶瓷材料有較為全面和立體的理解,而陶瓷設計課程的訓練是達到這一教學目的的重要支撐。正是這樣獨特的位置使南京藝術學院陶瓷專業的陶瓷設計帶有與工業設計陶瓷產品相比非常不一樣的特點。如果說工業設計陶瓷產品更注重對產品功能的深挖、產品規模化的生產,那么南京藝術學院陶瓷專業師生的陶瓷設計更注重以下兩點:對材料獨特的解釋視角以及詩意的表達形式。南京藝術學院陶瓷專業師生在多年的教學和創作實踐中創作了大量的陶藝作品,進行了很多的材料實驗。這樣的材料實驗往往能夠提供不同的思路,因此南京藝術學院陶瓷專業的陶瓷設計常常是換一種角度對陶瓷材質的觀看。比如吳文龍的《華服》系列,包括燈具、花器、水杯等。華服的模具制作使用真皮革裁剪縫紉,然后固定塑形,最終用石膏翻制成工作模具并注漿成型。皮革般柔軟感性的外表,卻是堅硬、冰冷的骨瓷。用皮革的外表吸引你的觸摸,然后用冰冷的骨瓷拒絕你,溫暖且酷。同樣由于陶藝創作的背景,南京藝術學院陶瓷專業的陶瓷設計不只是單純的實用設計,同時也是表達的途徑。比如李雨花的《別處》茶具設計。《別處》的總體造型是幾個經典中國傳統陶瓷造型的嚴謹復刻,而《別處》設計的重點是對完美的破壞完美被切掉了一個部分,但正是被切掉的那個部分讓實體有了內容,在被切掉的部分里被放入風景和人,從而讓設計有了讓人遐想的敘事空間。
二、以動手為基礎的專業技術培養
進入計算機時代之后,設計師的形象就是坐在電腦前使用各種制圖軟件畫圖,在陶瓷設計中使用三維軟件也成為常態。這種工作方式的優點是快速直觀地看到效果,但也有缺點。曰用陶瓷是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頻率非常高的產品,尤其是把手、鈕蓋、壺嘴這樣帶有很強功能性的配件,其尺度和人手之間的互動和配合在電腦建模時常常會被忽略,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往往需要反復打樣調整。因此,手工制作模具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制作工藝,對學生在設計中建立產品尺度感也是非常有用的練習。其次,模具制作的過程也是發現新形式的過程。比如車模過程中偶然遇到的形態,手工休整異形態模種時對形態的感悟,翻制模具時澆石膏的圍擋物在石膏上留下的自然肌理,甚至模具本身具有的美感都可能產生啟發。這些過程具有感性力量,而這種感性最終會不同程度地反應到設計作品上來。比如蔣炎老師的《冰山》系列餐具,從熱金屬絲切割泡沫產生的肌理中獲得靈感,整套產品空間豐富且具有動感。谷金康的《平衡——在壓力與張力之間》系列花瓶,利用塑料膜覆蓋在堅硬飽滿的形態上加熱后收縮所造成的緊張感來塑形,這種帶有偶然性且不可重復的模具制作過程所帶來的不可預知的效果是電腦技術很難達到的,而且由于這種不可重復和預知,使模具制作本身成為一次令人激動的冒險。當然,南京藝術學院陶瓷同樣重視電腦技術。早在2008年工作室就購置了3D雕刻設備,近年又對設備進行了更新換代,在課程設置中針對陶瓷專業方向加入了專門的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但在課程設計之初就強調,使用計算機輔助設計不只是方便直觀,不只是換一個工具或方法進行設計,而是要突出計算機輔助設計的特點,也就是說用計算機和3D雕刻技術的結合做用手工做不出來或者難以制作的產品形態。比如復雜精密的幾何圖形、幾何形態的穿插和咬合等等。王欣、李雨花共同設計的花瓶《奇觀》所使用的計算機技術并不復雜,是兩個傳統陶瓷造型的相交。由于兩個造型不同,所以相交的點線非常復雜,如果用手工制作必定非常費時、費事、費力,且難以達到需要的精度。容器《我們》系列同樣是有趣的形式實驗,幾個容器摞碟成為一個新的造型,但不僅于此,分開的容器底部翻過來也可以成為容器,而上面容器的底部和下面容器的□部在形狀上完全吻合,從而讓一個容器有了多種可能。
三、跨專業的設計合作和競爭
南京藝術學院是一個綜合性的藝術院校,設計學院更是門類齊全,而不同專業方向的碰撞會產生新的火花。2015年南京藝術學院陶瓷和平面專業在畢業設計中合作創作了成套餐茶具<45。——節奏》,該作品獲得第一屆江蘇文化創意大賽銅獎并入選全國美展。同時,設計學院的其他設計專業也常常涉足陶瓷材質,和陶瓷專業的設計形成既合作又競爭的局面,比如時尚設計專業2017年的畢業設計《借景》系列餐具,在畫面設計上將傳統視覺元素以現代方式自由鋪陳,整體效果既強烈又典雅。其他專業在陶瓷設計上的嘗試對陶瓷專業也起到了鞭策作用。
四、校企合作使設計進入產業
南京藝術學院陶瓷專業從2010年起就和大型陶瓷企業高淳陶瓷有限公司進行密切合作。高淳陶瓷不僅給本專業學生提供了畢業設計的場地和技術支持,也多次將本專業的陶瓷設計產品化。比如王欣、李雨花、姚翔宇老師合作的《45°》餐具設計,蔣炎老師的《北京花布》茶具設計、《馬燈》組合餐具設計、《冰山》陶瓷餐具設計,李雨花的《流水》茶具設計、《別處》茶具設計、《自在》茶具設計等。由于有陶瓷企業的支撐,本專業很多陶瓷設計在各種獎項中頻繁獲獎。除《45°》獲獎之外,蔣炎老師的《流水》茶具設計獲首屆江蘇文創設計大賽金獎。除了高淳陶瓷,2014年陶瓷專業十多名學生利用暑期時間在宜興臺宜陶瓷廠進行設計實踐,工廠嚴謹的生產過程和對產品細節的把控對同學們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此外,校企合作不僅使專業師生了解和熟悉了生產流程,提高了設計能力,也對產業陶瓷市場有了更為直觀的認識。時代在變,對設計的理解也在不斷變化,設計的內涵應該是不斷豐富的。數碼技術的滲透,制陶工藝技術的推陳出新,都促使日用陶瓷設計教學的轉變。同時,在產業化陶瓷設計日趨理性的當代,以日常生活個性化為目標的陶瓷設計產品也悄然占據了半壁江山。由此,學院的陶瓷設計教學所需要的是更廣闊的視野、完善的知識體系與教學實踐的能力。在這種形勢下,南京藝術學院陶瓷工作室也在積極采取應對措施。比如邀請國外設計師參與教學,鼓勵學生參加更多有關設計教學的活動,在年輕教師的帶領下組織產品設計的興趣小組。特別是鼓勵建立跨界與橫向交流的能力,從更豐富的視角審視當下陶瓷與設計的關系,并養成良好的設計習慣,從而能夠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對設計的要求。南京藝術學院陶瓷的產品設計或許沒有主流工業設計那種簡潔理性,但是南京藝術學院的陶瓷產品設計以其豐富、有趣和感性,在現在這樣的一個變化和包容的時代用自己的方式繁榮著設計行業。
作者:李雨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