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多元素與書籍設計的融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作者:林妍單位:內蒙古民族大學美術學院教師
受后現代美學的影響,極簡主義的出現,特別是近幾年包豪斯再度受到追捧,黑白兩色在設計中的運用越發頻繁。而在這方面,日本的設計更加出彩,這個有些極端的民族運用黑和白這兩個亙古的元素所設計出的書籍更顯莊重,賦予傳統文化設計以理性之美。日本自古就有“和”之說,日本設計師更是在設計中追尋著“和風”而前進,傳統與現代、技術與創意、東方與西方、絢爛與雅致被雜糅到了一起,形成了日本獨具特色的審美規范。但對于當代中國的書籍設計而言,借鑒日本的設計經驗,即把這個原是指自然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的“和”應用于設計實非易事。
首先,做書籍設計最重要的是通過有的放矢的歸納、分析和總結,把書籍中要傳達的信息以最準確的方式傳遞給讀者,這要求設計者具有理性的思維能力,能在書籍這個有限的空間內將其結構、色彩、文字及版式做一個最好的融合。以文字為例,漢字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本身即是一種藝術表現形式,讀者也是通過文字來接受書籍所傳達的信息,如何編輯文字以及文字在書籍中的表現方式,就成為書籍設計中的重要部分。但很多書籍設計者并沒有用心去感受文字的力量,而是更注重奢華的外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呂敬人先生說:“好書,有趣,有益”。對于這樣一個要求——“有趣”,設計師所要做的就是讓讀者一眼就可以看到一本書中最有趣最精彩的地方,其目的是在內容的基礎上升華其形式。讀者在購買書的時候,不僅僅是購買這本書的內在價值或信息資料,還有書籍背后的創意理念及經過設計之后書籍所帶給人的美的啟示和愉悅感。讀者和設計者產生互動和交流也是可以通過書籍來實現的。
其次,做書籍設計要考慮到有形有勢,形與勢雖皆為表,世人重表輕里確實為常見。從大方向來說,形與勢適用于任何設計對象,而且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因為它有打動人心的力量。在這個工業發達的社會,功能性已經不是決定消費者進行選擇的唯一條件,符合心意的外表有時才是觸發消費的主要原因。所以就有了這樣一類的設計師,他們專門投消費者所好,為商業而設計。
設計師在進行創作的過程中也會產生自我意識與現實之間的矛盾,“和”在這樣的設計中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化解矛盾、創造平衡。而回歸到書籍設計中,它就要符合時代主題,充分發揮商業因素在社會中起到的作用。書籍不僅僅是文化,也是一種商品,作為消費者的讀者,也在挑選具有最大價值的消費品,這個商品包含著書籍的內容與形式。書籍的價值有一部分是由設計師決定的,既可以創造經濟效益又符合自己的創作風格與理念,此為人、我之和;書籍中所蘊含的傳統文化的意蘊與電腦影像技術的結合,此為中、西互融,古今之和;在書籍設計中,設計者應該把握各個元素形與勢的和諧、結構與色彩的和諧、商業與觀念甚至讀者的心理與書籍內容等各種微妙的和諧。
洗盡鉛華返璞歸真
“裝訂書籍,不在華美飾觀,而要護帙有道,款式古雅,厚薄得宜,精致端正,方為第一。”《藏書紀要》•明當今社會,什么都講究“以人為本”,書籍設計同樣如此,從書本的大小、重量,紙張的質感、顏色、觸感,到文字的排版、留白及頁碼的設計,都需要處處留意,以符合人們日常的閱讀習慣。杉浦康平先生提出了書籍的“五感”問題,意在說明書籍帶給了人除書籍內容以外的感受,這就是人與書之間的和諧。這也是為什么即使科技發展至今,大多數人依然否定多媒體、電子書、互聯網將要取代傳統書籍的重要原因。雖然書籍本身的不便攜性和信息量小成為了它的致命弱點,因而制約其在當代社會的發展,但是大多數人還是喜歡書本在手中翻閱的感覺。讀書讀得舒服,品書品的盡興,讀書是在享受書籍帶來的樂趣,是一種情感的交融,一種生活的感悟。
書籍設計追求審美和功能之間的和諧。在書店我們常常看到過于形式化的書籍,外表華麗而內容泛泛,這是現在書籍市場上比較嚴重的問題。世間精神永存,而非形式,若無思想,一切設計皆為空談,這樣的書遲早也會湮埋在時間的沙漠里。設計作為一種思想,在書籍中尤為突出,在“五感”的基礎之上,我們發現了書籍設計的無限的可能性。所以一本好書,要內外兼修。但是設計過度有時也是存在的,就如過度包裝一樣,書籍的設計也要恰到好處才好。書本清高之物,無需俗物來飾,這也應該是“書卷氣”的一種表現方式。
在現代書籍設計中,設計師完全可以用簡練的元素傳達出深厚的文化底蘊,而特種紙的應用必然會給書籍增色不少,亦能帶給讀者別樣的感受。但是過于依賴這種特殊的載體而忽視設計本身的意義,就會使設計流于空泛。之前談到做書籍設計要符合時代主題,在這個力求環保的社會,設計師是否也應遵循這樣的規律來做設計呢?事實上,環保意識應存在于每一個設計師的頭腦中,這種公共道德理念是設計師應具備的職業素養,這種理念會跟隨其作品傳遞給受眾,因此環保意識和設計理念之間應該存在一種和諧的共鳴。而特種紙的應用首先便帶來了紙張浪費的問題,繼而就是特種紙應用后所帶來的書籍成本的增加,接下來還會讓一些不成熟的設計者投機取巧地以特種紙來帶替設計,造成三重浪費,這就是環保理念與特種紙應用在書籍設計中的不和。
雖然書籍市場上存在著這樣的問題,但我們并不是要把特種紙全盤否定,因為特種紙所帶來的視覺感受和觸覺感受,甚至是嗅覺感受和聽覺感受,是單純設計所做不到的。對于優秀的設計者來說,特種紙的應用是使書籍設計更加人性化的一種手段。令人扼腕的是,社會的不良風氣確實帶動了奢侈圖書這個行業,更加夸張的書籍包裝,真金白銀的書簽,似乎使得送禮送書既風雅又不落俗套,真可謂是書中自有黃金屋了。
讓我們記住古人說的話,“裝訂書籍,不在華美飾觀,而要護帙有道。款式大雅,厚薄得宜,精致端莊,方為第一。”在這個多元文化交融的時代,我們需要讓書籍設計多一分純粹,讓書籍返璞歸真,讓書籍回歸其最本真的質樸。藝術引發設計,缺陷引發設計,雖然中國當代的書籍設計中存在著很多問題,但是設計師們都在進行著不斷地探索和改革,正如上文所說,未來的書籍設計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