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園林生態設計與生態技術的運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園林建設工作已從單純追求景觀效果向重視生態和環保方向發展,生態設計與生態技術在風景園林設計及建設中得到大量運用,生態理念與園林景觀工程相融合。本文通過梳理寧德市東湖南公園建設及養護中所運用的生態設計與生態技術,分析了其中的生態環保理念,以供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生態設計;生態技術;園林運用;寧德市
東湖南公園生態學一詞源于德語,其主要研究分析的是生物體和其他物體的關系,包括周邊的生存環境、動物及植物等。此定義是由德國生物學家提出的,其一開始指的是對相同環境下動物的研究學科,發展至今其研究領域逐漸拓展為探究生物與其生存環境間關系的學科[1]。這里的環境指的不單是非生物形態的環境,也包括生物形態的環境。生物環境包括同種生物間的關系及異種生物間的關系;非生物環境一般指的是自然環境,如空氣、水、溫度、濕度、地質構造等。通常情況下所說的生態系統都是存在一定界限的,在這個范圍內生存的動物、植物及微生物等都是相互依存的,它們共同組成了一條相對完整的食物鏈,再加上界限內的自然環境就形成了比較穩定的生態系統。這其中的非生物因子(如空氣、水及土壤等)與生物之間具有交互作用,以此來確保物質與能量之間的相對穩定。自然界中的生態系統形態及種類是多種多樣的,同時其大小也是各不相同的,具體到自然界中小的生態系統,可以僅由一滴河水構成,也可以由一洼相對封閉的小池塘組成;而大的生態系統則可能是成片的森林、連綿的山脈、無盡的沙漠等。每個生態系統都有其獨特的構造,以確保其內部的能量及物質轉化保持動態平衡。地球上所有的小型生態系統共同組成了生態圈的大型生態系統,并實現了地球整體物質與能量間的穩定轉化[2,3]。每個生態系統內部的物種變動情況都是相對穩定的,同時生態系統還具備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在外部環境發生變化時,其內部的物種也會產生相應的交替更新變化,而后適應環境的新物種會慢慢占據生存優勢。不同的生態系統間既相互區別又存在聯系,甚至有一些生物會同時處在多個生態系統中。除了自然的生態系統外,還有一種人造的生態系統,如城市生態系統、公園生態系統等,這些都是需要人為養護的,否則很難維持下去。現階段常說的生態設計其主要設計理念就是與環境相融合,將環境因素加入設計中,使其成為設計的依據。一般認為的生態設計指的是在開展景觀設計工作時,加入景觀生態學的原理及方法,其關鍵要考慮的是景觀的空間格局與空間過程的關系。生態技術指的是不但能達到人類的生存需求,同時節約各種資源及能源而且不會對環境造成破壞的所有措施及策略。此項技術是在現代生物學、生態學及信息科學等學科的基礎上發展衍生而來的,其對于生產過程及產品的處理并不是單個的,而是綜合的、多方面的,其目標是在生產過程中對環境及生態產生最小的影響,最好是沒有影響。生態技術還可提高對物品的利用率,可將一種生產生成的垃圾產物作為原料應用到另一種生產過程中,做到對資源的重復利用。現階段的生態技術主要分為四種,一是替代技術;二是再利用技術;三是減量技術;四是資源化技術。替代技術主要是利用最新的研究成果來代替原來的資源、工藝、產品及材料,以此來提升資源的利用率,降低生產對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再利用技術則是通過延長材料及產品的使用周期來達到降低資源消耗的目的;減量技術主要是對生產材料的節省及降低有污染材料的使用量來實現對生態的保護;資源化技術是對生產過程中形成的垃圾進行再利用。生態設計和生態技術大都遵循Reduce(減量)、Reuse(復用)、Recycle(再生)、Recovery(資源回收)這四個生態環保理念。本文通過查找寧德市東湖南公園建設及養護中所運用的生態設計與生態技術,分析其生態環保理念。
1案例概況
寧德市是福建省東北翼中心城市,東面是浩瀚的東海,和我國寶島臺灣隔海相望,位于長江、珠江三角洲兩個發達經濟區的中心,南接省會福州市,是福建省離長三角、日本和韓國最近的中心城市。寧德市東湖南公園位于寧德市東僑開發區東湖塘南岸,南公園于2005年初開工,2007年6月完工,公園占地21.9hm2,園內設有金蘋果廣場、疊水擋墻、內庭假山、親水平臺、健身慢道等。公園建成之后成為當地的休閑健身場所,每日吸引大量市民來此休閑娛樂。在公園建設之始,公園周邊基本為農田灘涂,東湖塘為當地居民的養殖魚塘。更早之前,在東湖塘堤壩建立之前,公園及周邊場地均為灘涂濕地,現狀陸地均為當時人工填海形成。根據當地規劃,經過近10年的市政建設,東湖周邊逐漸建成了較為完善的市政公共設施及居住小區。公園作為銜接城市與東湖、人類活動與自然之間的過渡區域,除了作為城市中供市民休閑活動的場所,還起到了生態廊道的作用。
2生態設計運用與分析
2.1林蔭生態停車場
公園設有兩處林蔭生態停車場,面積約2000m²,有機動車停車位約80個。停車位鋪裝選用“8”字形透水植草磚,每連續三個標準停車位之間設置2m寬的綠化帶,種植綠化進行分隔,停車場與市政人行道間也種植喬木和綠籬進行隔離。該停車場建成至今,作為綠籬的紅葉石楠,經修剪已形成1.8m高的茂盛綠籬,很好地將公園停車場與相鄰市政道路分隔開來,形成視線的阻擋,減少市政噪聲對公園的影響。綠化分隔帶內種植的秋楓,樹冠也基本成型,在夏季能夠提供一定的樹蔭,減少陽光直射。但同時也出現了由于停車場使用頻率高,植草磚停車位草地生長情況不佳的現象。林蔭生態停車場設計間接地體現了生態學中的Reduce(減量)理念:透水鋪裝的使用減少了雨天地表的徑流量,符合海綿城市對綠地的要求;綠化覆蓋率較普通露天停車場高,避免了夏季停車時陽光直射,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車輛內部的溫度,減少了空調的使用時間,降低了使用空調對環境的污染。
2.2用廢石堆砌的假山
公園內的假山設計是城市市政道路建設隧道爆破中所得大塊廢石堆砌而成,廢石等建設棄料的使用體現了Recovery(資源回收)的生態理念,即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變為有用的資源。
2.3原魚塘護堤的利用
東湖塘原為當地居民的養殖魚塘,現作為濕地公園水體,不再進行大規模的養殖活動,先前修建的部分護堤在設計中直接作為公園的駁岸得到了保留。該設計運用了Reuse(復用)的生態理念,一方面對原魚塘護堤的重新利用減少了建設成本,另一方面保留的魚塘護堤作為歷史的印記,記錄著當地的歷史。
3生態技術運用與分析
3.1園林廢料的處理
公園在日常養護管理中,綠化修剪產生的大量枝條葉片如何處理?先前的做法一般為集中焚燒,但隨著近幾年對環保的重視,各地不再允許隨意焚燒園林垃圾。目前公園修剪垃圾由市政環衛集中進行垃圾無公害化處理,有機覆蓋物對城市綠地土壤的影響如下。(1)有機覆蓋物有很好的保持土壤含水量的作用。(2)有機覆蓋物能影響土壤溫度,在炎熱的季節起到很好的降溫作用,在寒冷的季節起到很好的保溫作用。(3)有機覆蓋物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的營養狀況,能增加土壤有機質的含量,增加了土壤速效氮的含量。(4)有機覆蓋物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雜草的生長。有機覆蓋物中,松針、園林廢棄物、樹皮在保持土壤水分、改善土壤溫度和提高土壤營養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陳玉娟,2009)。據此,在今后的公園養護工作中,可將園林修剪垃圾進行簡單粉碎后,覆蓋在公園綠地的土壤表面,既減少了垃圾外運,又可改善公園綠地土壤狀況。將園林廢棄物作為有機物進行土壤覆蓋這一技術,同時體現了Recycle(再生)和Recovery(資源回收)這兩種生態理念。
3.2公園棕櫚科植物的紅棕象甲聚集信息素誘殺防治技術
昆蟲信息素是昆蟲聚集、覓食、交配、警戒等各種信息的化合物,是昆蟲交流的化學分子語言。紅棕象甲聚集信息素是人工合成可有效調控昆蟲吸引行為的化合物,既敏感又專一,作用距離遠,誘惑力強。人工合成模擬自然界的昆蟲信息素,通過誘芯釋放人工合成的聚集信息化合物,經釋放器緩釋,引誘成蟲至誘捕器,并用物理方法殺死成蟲,從而阻止其繁衍后代,最終達到防治的目的(張炯森,2011)。該技術既減少了有毒農藥在公園內施用對環境及游人的污染,又能有效防治棕櫚科害蟲為害,體現了Reduce(減量)的生態理念。同時該技術只需更換含有信息素的誘芯,而誘捕器可以重復多次使用,體現了Reuse(復用)的理念。
4結語
通過對寧德市東湖南公園中的園林生態設計與生態技術進行調查梳理,得出生態環保理念不僅可運用在園林工作的單個方面和階段,更應運用在各個方面和階段。一項生態設計和技術可以是單個生態環保理念的體現,更可是多個生態環保理念的綜合體現,生態環保工作依然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李博.生態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陳玉娟.有機覆蓋物對城市綠地土壤的影響[D].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2009.
[3]張炯森.紅棕象甲聚集信息素大量誘殺防治技術研究[J].湖南農機,2011,38(05):219-220.
作者:曹有泉 單位:寧德市園林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