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物理教課實踐中實驗設計的試探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比如演示“海波熔化”實驗時,讓學生參與海波熔化的全過程,引導他們觀察海波所處的狀態、溫度計示數的變化,同時教師配以輕松的講解。這樣一個互動、活躍的課堂改變了學生的被動局面,使學生真正參與進來,而且樂在其中。實驗目的自然就達到,并且學生在輕松快樂的過程中自主獲得知識。
引導下的探究實驗
新的課程標準改變了過去強調知識傳承的傾向,旨在突出知識的探究過程,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家在研究這些知識的心路歷程,真正體會到知識的形成過程,而不是作為一個外在的、定死的知識點填壓給學生。隨著物理教學的深入,學生開始涉及探究性實驗。這要求一開始就指導有方,建立學生動手的信心,使學生有成功的快樂體驗,最終要歸到獲得知識上。“音調由什么決定”是比較早的探究實驗。
實驗選用的工具是尺,這一平常的工具可以使所有學生參與其中,學生也樂于去做。此時教師不加指導,那學生的盲目是顯而易見的,最后連自己都不知道在干什么。確立目的是關鍵,不要求一步到位,但要層層深入達到最后的目的。可以引導學生:這一把尺如何產生聲音?這聲音有什么區別?你認為這區別跟什么有關?改變尺伸出的長度可以直接告訴學生。這樣大部分學生會將最終的因素聯系起來,獲得結論,同時也會表現出獲得新知的興奮。教師應及時表揚、鼓勵,時間久了學生自然會懂得如何下手去探究。
當教學中遇到特別困難的實驗,處理不當會對學習興趣造成一定影響,這也需要教師去引導學生克服困難。比如,“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中,調節蠟燭、光屏的位置得到清晰的像是難點,要引導學生順一個方向調節,記錄數據,將數據與某個特定的值(焦距)比較總結出規律。實驗的目的是讓學生成為主體充分參與進來,體驗成功獲得知識,教師是配角,起誘導作用,使學生自主學習。
開放的自主探究
教育家葉圣陶說:“教任何課最終的目的都在于不需要教,假如學生都達到這樣一種境界,能夠自己去探究,自己去判斷、辨析,自己去歷練,從而獲得正確的知識和熟練的能力。”新課程下的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更加體現學生對物理現象規律自主研究,培養自主探究的習慣,教師的作用不是把現成的結論灌輸給學生,而是營造氛圍,激起探究心理,誘導完成整個過程。
例:探究“串、并聯電路電流規律”的實驗,教師可不予干涉,學生可完全自行按照書本獨立完成。學生各施其能、分工合作,一起分享結果,教師也要適當點評。得出基本結論的同時,有的學生還會得出“并聯電路各支路的電流相等”,雖然這只在特定條件下才成立,但教師不要直接下結論,要尊重學生的成果。可將它作為一個新的探究課題,適時解決。在這開放、容錯、存異的實驗氣氛中,將全體學生推進到主體地位,促使他們帶著強烈的自主研究的心理要求,自覺地發現并自行解決問題,牢牢掌握學習的主動權。
真正從課堂走向生活
學習任何知識都不能脫離實際,紙上談兵是不行的。新課程的改革也要求我們“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生活”。但真正落實到行動上,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多鼓勵學生觀察身邊的事物,發現問題。讓學生的視野“擴散”到書本、課堂以外。例:學校有裝開水的桶,外面保溫材料用的是棉布,里面是熱水不一會兒就涼了。有一位學生發現了這個問題并想進一步改良,我并沒有給他潑冷水,而是鼓勵他繼續研究,并且讓其他有興趣的同學和他共同努力。大家通過觀察大膽猜想泡沫的隔熱效果可能比棉布好,并進行了實驗證實這一猜想,給學校提出了改良意見。
學以至用才是學習的根本目的。物理實驗是要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參與、合作等等,并能體會活動的樂趣,同時增長自己的知識。新課程給教師提供了足夠的空間,由此才有了我以上的幾點工作體會,肯定有不足之處,旨在拋磚引玉。
作者:王玉婷單位:無錫市洛社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