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生態園林設計中植物配置分析2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
1)在充分考慮綠地自然情況的前提之下進行植物的配置,按照植物生態習性和生長習性對樹種進行合理搭配,配置為喬、灌、草、藤共同構成的復層植物群落,同時遵循植物群落相應的生長規律,在良性人工的干擾之下,形成一個能自我更新、穩定、合理的可持續發展植物群落系統。
2)在進行園林綠化樹種的選擇之時,一定要以鄉土性的植物作為主體,避免由于遷移、引種、運輸等造成植物成活率低,進而出現不必要損失的狀況,并且不能選擇有異味、有毒、易過敏、有飛絮的植物,同時還要避免惡性雜草的入侵。
3)在進行植物配置之時,冬季,由于落葉樹會進入休眠落葉期,在進行植物配置之時,要注意針葉樹與闊葉樹的搭配比例,從而讓植物群落能在四季都能充分的發揮其生態效益。
4)在園林綠地里開設耐踐踏草坪,以便為人們提供避難場所,與此同時,還能使人們與綠地更加接近,從而實現人與園林綠地共生的目的,以便滿足人們在生理和心理上對綠地的需求。
5)如果生態園林中的植物群落突然爆發病蟲害,那么要盡可能的不用除草劑、殺蟲劑、化肥等化學藥品,以免造成土壤的污染,同時也可以采取生物學的形式來維護生態環境。
6)在進行生態園林的設計之前,一定要對實地實行精準的測量和勘察,以便對實地氣候加以充分掌握,同時按照綠地功能需求的不同,將設計的特色凸顯出來,并本著經濟合理、適地適樹的原則來實行;在配置植物材料之時,不能單單追求奇特、新鮮、自我,而應對植物采取比例搭配的形式,對植物生態效益加以充分考慮,從而創造出一個更加舒適的生活環境。
二、植物配置在生態園林設計過程中需注意問題
(一)植物群落需注意問題
不同的植物群落所具備的面積、規模和層次要有所不同,在進行園林設計之時,要對群落的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加以規范,以此確保群落的發育以及穩定狀況,在進行植物組合之時,不能單單將地被、藤本、喬、灌進行簡單組合,而應從城市原有穩定植物群落或自然界里去尋找穩定、健康的組合,并在此基礎之上,綜合考慮園林美學原理與生態學原理,從而建造出一個適宜城市生態的植物群落。
(二)在“互惠共生”原則的指引下,對植物彼此間的關系進行協調
長期生活在一起的兩個物種,會由于彼此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而使雙方都從中獲益。比如:樺木、核桃、雪松、桑、云杉、蘭科植物等與菌根之間的共生關系;某些植物的分泌物會有利于其他植物的生長發育,例如,黑接骨木有利于云杉根的分布,白蠟、皂莢等在一起生長,對彼此的成長都有促進作用;但某些植物分泌物卻不利于其他植物的生長,例如云杉、松樹、白樺不適宜與松樹、蘋果等種在一起,由此可見,在進行植物種類的配置之時,一定要將此因素加進考慮之中。
(三)在配置植物之時,要注意將地方特色凸顯出來
因為各個地區的城市規模不同,于是在經濟發展上也呈現不平衡的狀態,地域文化、歷史文脈、自然資源、自然條件等的差異非常大,在進行城市綠化建設之時,一定要因地制宜,秉承實事求是的態度,在設計城市園林之時,與當地人文資源、自然資源相結合,同時融進地方文化特點,通過對歷史文脈的把握,使地域文化特色得以體現,如此一來,園林綠化品味才能得到提升。城市中土壤理化性能差、空氣污染等因素對園林植物生長不利,因此在進行植物選擇之時,需將主導放在適應性比較強的一些鄉土樹身上,鄉土樹種規模大不但能使生態效益較快的產生,同時還能使地方特色得以彰顯。
三、結語
園林設計作為一門時間和空間性的藝術,園林設計主體便是植物,在對生態園林進行植物配置之時,一定要對環境和具體位置加以分析,并對生物多樣性、生物學、生態學等原理多加以用,進而對園林進行設計,從而達到美化環境,滿足人們生活需要的目的。
作者:朱利威徐維堪單位:海逸園林有限公司
(二)
一、生態園林植物配置的方式及種類的選擇
1.1植物配置應該注意層次,符合地域的土壤條件
進行植物的配置時首先就要對地域的土壤條件進行測試,pH值在7.5~8.5之間時,適合栽種木槿、丁香、連翹和黃楊等植物,而pH值在5.5~6.5時,就需要栽種喜歡弱酸性環境的植物,例如海棠類、櫻花、以及絕大部分觀葉類植物。另外,地域的礦物質不同,適合栽種的植物也有所差別。植物的配置應該注意色彩的搭配和葉色、花色的配置,以使色彩和層次更為豐富。
1.2觀花和觀葉植物的搭配,注意環保要求
在進行植物種類的選擇時,也要考慮環保的要求,有些植物的栽種不僅僅能夠起到美化的效果,而且對環境還能起到維護和改善的作用,對于有毒害氣體排放的地區在植物栽培時應該考慮對這些毒氣有較強吸收的植物,白皮松、銀杏和華北衛矛會是不錯的選擇。觀花和觀葉植物的結合也會讓觀賞期延長并且能夠突出觀葉樹的主景作用,例如,紅楓、銀杏和云杉等就可以和觀花植物相配置。
1.3配置植物需要講究季節,講究陽光的強度和氣候條件
為了使人們可以感受到自然和四季的更替變化,在植物的配置上還應該考慮到季節的變化,總的配置效果應該遵從三季有花,四季有綠的原則。當地氣候環境的改變在植物配置過程中也是必需要考慮的,陽光照射的強度會隨著季節而改變,北方和南方的差異,需要配置的植物也有所不同。在配置時,常綠植物的比例應該在1/3左右,在搭配的過程中,闊葉樹、草坪、喬木和灌木應該互相搭配,以避免單調。
二、適當補充草本花卉
在植物的配置上,應該講究統一和諧,互相協調,可以將金娃娃萱草搭配在櫻花樹下,這樣就可以實現色彩上的豐富,達到良好的觀賞效果。在木本花卉配置的基礎上,增添草本花卉不但會增強植物配置的層次感,還能突出主題植物,讓整個畫面更加賞心悅目。
三、生態園林配置時應注意事項及產生的效益
①生態園林植物配置的注意內容。生態園林的植物配置上要考慮地域和文化的差異,遵循因地制宜的植物,在效果基本一致的情況下應該選擇鄉土樹種,這樣既能達到目的又可以保證植物栽種的成活率。植物的群落和造型設計需要根據栽種的規模和面積來確定,既要考慮到群落的正常生長,又要符合設計原則和觀賞需求。另外,植物配置應該要互惠共生,也就是某種植物的分泌物應該有利于其它植物而不能抑制其它植物的生長,例如,核桃和云杉就能有很好的相互促進作用,而蘋果樹和云杉則不宜種在一起。②生態園林產生的效益。生態園林的設計和實施可以收到多種效益,從類型上可以分為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經濟效益是指生態園林進行的植物配置具有較好的促進生長和防御病蟲害的作用,穩定的植物群落減少了日常的養護工作,無疑為園林的后期養護節約了成本。社會效益是指生態園林不僅僅有利于人們娛樂休閑,創造和諧的環境,還能教育人們尊重自然的客觀規律,與自然和諧共處。生態效益是通過園林的設計和建設使得城市環境得到了較大的改變,噪音和毒害氣體也減輕了不少,對于環境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四、結語
綜上所述,生態園林的設計是以生態學為基本原理,設計多個學科的研究工作,對于人們的生活場所和周圍環境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在進行生態園林設計時,需要將生態學和景觀藝術進行完美的結合,才能創造出利于城市發展和人們生活健康的園林。
作者:牛昕于桂芬李強單位:山西潞安礦業有限責任公司林業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