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物理教學作業設計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設計層次性作業
物理作業是物理教學的重要環節。而實際上,面對原有基礎不同、學習能力不同、基本技能不同、心理發展水平不同、學習習慣不同的鮮活個體,高度統一的作業嚴重違背了因材施教的原則,不利于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能使各層次的學生在各自的起點上都有所收獲,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不僅會導致學優生“吃不飽”、學困生“吃不了”,還可能出現作業的“低效”。因此,教師要樹立作業分層設計的意識,掌握作業分層設計的方法,根據不同教學內容設計不同層次的作業。比如可以把作業設計為“必做”和“選做”兩個層次“,必做題”要求全體學生都做“,選做題”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學有余力的可做,對學困生可不作要求。案例2.在完成《歐姆定律》一章的教學之后,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筆者設計了有梯度的分層作業:A層作業是一個電阻的電流、電壓或電阻值,進行相關的計算,B層作業是兩個電阻的串并聯電路中的電流、電壓或電阻的計算,C層作業是在B層作業的基礎上添加開關、滑動變阻器引起電路中電流、電壓或電阻變化的計算。這份作業的設計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收獲,有所提升。
二、設計合作型作業
“合作型作業”是新課程教學一貫提倡的教學理念,由獨立走向合作是作業改革的必然趨勢,物理學科更需注重。物理教學中常會有一些類似小實驗、小論文的作業,需要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去完成。學生在與他人的合作過程中,既能夠學習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賞他人,也能夠使自己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和欣賞。完成一次這樣作業的收獲會遠大于完成一次獨立作業,完成作業過程中的小組討論、交流、分享的能力,這種合作的意識和品質對學生今后的發展是大有益處的。案例3.在教學《水循環》一課之前,筆者給學生布置了一項作業:以社會調查的形式了解破壞和過度開發水資源給人類帶來了哪些危害,生活中有哪些浪費水的現象,我們平時應如何節約用水。通過合作交流、共同探討,他們一方面完成了調查報告,同時也培養了合作的意識和品質。
三、設計探究型作業
新課程改革提倡的“探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主動參與的前提下,根據自己的猜想或假設,在科學理論指導下,運用科學的方法對問題進行研究,在研究過程中獲得創新實踐能力和思維發展,自主構建知識體系的一種學習方式。探究性學習有利于發展學生的主體性,有利于積累學生自主學習、個性發展所需的知識,使群體智力資源轉化為個體智力資源,使學生學會學習,培養健康的社會情感及獨立的創造精神,而這些品質都是身處一個終身學習的社會所必需的。案例4.在學習完《壓強》一節之后,筆者設計了這樣一道題:利用身邊的材料設計一個“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的實驗方案,并在第二天的物理課上匯報實驗方案和結果。由于該實驗器材容易獲取,在課堂上也學會了該實驗的探究過程,因此,學生通過課后設計實驗、自主探究,可以進一步加深對該知識內容的理解,也提高了實驗操作能力。
四、設計整理型作業
筆者認為物理學科不同于數學、化學學科,它既重思維理解又重概念、規律、原理及公式的記憶,因此在物理教學中布置整理型作業顯得很有必要,特別是在布置周末作業時,安排學生進行知識整理對物理學習會大有裨益。案例5.在學習完《物態變化》一章后,布置學生將六種物態變化的概念、吸放熱情況及對生活中一些現象的解釋以方框圖的形式進行整理。又如,在完成《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的教學后,布置學生將凸透鏡四種常見的成像情況進行整理,包括成像的條件、像的性質及應用,可以根據課堂中分組實驗得到的結論來整理,也可以根據作圖的方法來整理。新課程理念下的作業設計應符合時代的要求,積極引導學生改變接受性的學習方式,探索和設計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物理作業,變單一、重知識的書面作業為重思維、重能力、重方法、多種形式并舉的物理作業。教師只有不斷注入新思想、充實新內容,才能發揮作業的新功能,使學生的學習煥發新光彩。
作者:王明單位:江蘇省南京市溧水區孔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