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本科會計專業課程體系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筆者這里討論的兩個問題都屬于會計教育模式的問題。會計教育模式是指對會計教育的目標、對象、內容、方法以及組織管理方式等按照一定特征進行的整體描述,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導下,為了實現培養目標而采用的具有一定特征的整個會計人才培養過程的樣式和運作方式。這種樣式和運作方式是在會計教育實踐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一般都有相當程度的穩定性。
目前,企業界對會計本科畢業生要求的能力素質依次是:實際操作能力(90%),協調能力(42%),創新能力(32%),組織能力(14%),交際能力和辨別能力(8%)(張練,2004)。本科會計專業培養的是適應社會需求的高級專門人才,因此必須提高會計專業學生的素質才能適應這一需要,而制約專業素養的兩個重要環節就是課程體系和教學手段,本文擬從這兩個方面談一些看法。
一、目前本科會計教育在課程體系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從課程設置來看
現在的會計教育,課程設置不盡合理,缺乏科學性,專業面偏窄。高校整體課程設置包括: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和選修課。目前不少學校為了學生將來就業的需要,增加大量的外語和計算機等基礎課的課時,這些課程主要是為了加強學生的基本技能和素質培養,但對于專業知識的掌握沒有直接關系;專業基礎課指經濟管理類基礎課程,比如經濟學、管理學的課程,主要是為學生打好專業基礎,拓展知識面;專業課對學生來講最為重要,直接影響到學生對專業技能的掌握和專業素質的培養;選修課主要依據學生興趣而設,多為專業的前沿領域內容或交叉學科內容,對于本科教育來講,更多的起到開拓視野的目的,學時也較少。
目前在會計本科課程設置的突出問題是:
1.專業課時設置不合理,導致必要知識點覆蓋不完整。比如成本會計、審計學等重要課程往往只有40課時左右,許多知識點不能完整傳授;另外一些比如商業會計等課程,因為核算內容簡單,業務流程較為單一,應壓縮課時,但有些學校卻同等對待,導致最后變成財務會計課程的翻版。
2.課程體系不健全,規劃不合理。會計學專業畢業生畢業后應具備適應社會各行業需求的能力,眾所周知,企業和事業單位財務核算截然不同,但許多高校在課程設置上完全按照企業會計人才的目標來設置,甚至根本就沒有預算會計類的課程,導致許多事業單位會計所需課程缺失。
3.因人設課的情況也較普遍。有些課沒有教師上,就少設置點甚至不設置,有些課程上課的教師較多,就多設置一點。正是由于這種課程配置的不合理和隨機性,會計相關的專業課課時就顯得比較緊張,幾乎擠不出課時來增設旨在擴大學生知識面的課程和提高學生專業素質的課程。
(二)從課程內容來看
大都側重理論知識的教授,而且對于知識的講解趨于表面化,很少深入論述理論知識的合理性和恰當性,大量的準則和規章制度作為學生職業生涯必須牢記的知識,要求學生去死記硬背。現在的會計教育逐漸加大對實務操作的重視,但是對于實務操作的原理卻講得很少,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從教材選用來看
從現時會計教育所使用的教材來看,教材內容上也顯得比較單薄,知識容量很小,內容缺乏必要的前瞻性,新科技、新技術在教材中很少有體現,比如電子商務技術在教材中很少有體現,教材水平參差不齊,重復編寫的現象嚴重。
二、本科會計教育方式存在的問題
會計教育方式包括會計教學手段和會計教學方法。
(一)會計教學手段
目前我國高等學校的正規會計教育,在教育手段上基本是單向傳播式的傳統教育。這種單向傳播式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的學習處于被動狀態,教師以專家的身份將知識講給學生聽,學生將其收到的信息轉化為記憶,通過不斷地重復、預習、練習使這種記憶得到強化,再經過進一步的整合,從而形成龐大的知識結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始終是主導者,學習內容、學習階段、學習周期都是教師決定,學生學習積極性逐漸降低,學習的主動性喪失殆盡。
(二)會計教學方法
高校會計教育在教學方法上多是以課堂傳授為主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被動式學習方法。這種教學方法直接導致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渠道不夠暢通,很少有教師與學生就某一會計問題或與會計相關的內容進行廣泛的討論。在知識考核上,教師也很少考慮學生想學的內容,大多是按照計劃授課,按教學大綱出題考試。這導致學生對所學知識缺乏感性認識,只了解原理,卻不懂應用,畢業后難以適應工作崗位要求。
三、改革本科會計教育模式的一些設想
(一)會計教育內容的改革
教育內容是會計教育事業的關鍵環節。無論其他環節建設多么到位,沒有科學的教育內容,教育改革都是一句空話。因此,實施會計教育建設,必須做好教育內容的改革工作。
1.合理安排課程設置。要對現有課程進行梳理,大量削減重復的,對學生全面素質提高無用的課程,提高利用的效率,從實際出發,開設適當的旨在擴大學生知識面和提高學生專業素質的課程。在研究新方案時,應按照會計學知識的內在關系,探索出一個可行的新思路,設計出一個科學合理的課程結構,借以將財務會計學的知識結構系統化,并將能力培養的要求有效地融入這種課程結構及教育內容之中。而且這些知識結構的設計要多方論證,適當征求學生的意見。
主要體現在:(1)合并相近或相似課程。比如《會計學原理》和《中級財務會計》,內容框架大體相同,可以合并為《會計學》。在一個學習階段學習,一部分講理論,一部分講實務。(2)合并課程中的重復內容。比如《成本會計》和《管理會計》中目標成本、標準成本及作業成本法內容。(3)結合會計人才市場需求狀況,有針對性的增設行業會計課程,不能局限于工業企業會計。比如增設《預算會計》、《金融會計》、《基建工程會計》、《農業會計》等。課時可以在20-30課時。(4)增設前沿課程。主要體現在選修課程。可以增設《會計理論前沿》、《會計實務前沿》等課程。這些課程的教師應由資歷比較深厚、從業經驗豐富的人員來擔任,比如聘請知名企業的CFO或會計師事務所的資深會計師等。
2.豐富實踐教學內容。現代教育強調“寬口徑、厚基礎、高素質”,會計教育也不例外。這種要求體現在會計學教學內容上,應當以培養學生財務會計的系統知識結構和職業能力作為基本目標。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廣泛開展案例教學,開設會計模擬實習課,以及校外實習等,加強實務操作能力的培養。
3.抓好教材建設。會計學教材建設的主要任務是圍繞課程目標,抓好主教材和實驗等教材的配套建設,通過發動學科專家和主講教師自行編寫相關教材、教學參考資料。在教材編寫之前,必須明確課程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從系統觀出發,著眼于整體來建設部分項目,必須打破高校教學對固定書本和教材的過分依賴,要適當引入會計領域的一些新觀點、新方法在企業應用的典型案例;要將作為導讀導教的教科書與大量的指導閱讀書有機地結合起來;還要留好“接口”,便于修改和重新組合內容。教材的形式應便于學生自主學習,啟發學生思維,便于使用先進教學方法和手段,反映會計學課程的特色。同時,圖書的出版發行工作也要做好統一規劃,避免教材的重復編寫。
(二)情景教學方式的設計
1.情景教學方式的目標: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應變能力和判斷力、獨立工作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2.情景教學方式的學習階段設計
以綜合專題的形式,即在初步學習了財務會計核算的基本理論知識后,從現有的教學課程安排來看,應在學習完《財務會計》、《財務管理》、《稅法》、《經濟法》等課程之后。要求學生掌握財務會計核算的基本知識要點,能夠進行獨立的制單、編制審核憑證、帳簿記錄等工作。
課時設置在30-40學時左右,可以獨立成課或與會計實驗課結合。
3.教學條件設計
(1)要求有多媒體教學設備或實驗設備。具備會計手工和電算化的實驗條件。
(2)事先要求學生復習或預習相應的知識點,同時相關教學設備和教學材料要分配給學生。
4.情景教學過程
(1)設置分析對象(企業或其他單位)的背景資料,可以由多媒體設備顯示。比如主要產品概況、當期主要經營行為的介紹等。
(2)教師介紹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和學習內容,并講解主要的知識點和關鍵操作環節。
教師課堂上的講解可以只占課程內容的大約四分之一,講解重點可以放在:專題的框架結構、重點和難點講解;準則和其他會計制度的規定;列出本專題需閱讀的參考書章節,以備學生課后閱讀。然后布置本節課的主要任務。
(3)學生進行職責分工,分別擔當不同角色。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小組成員包括出納、會計、審核、主管人員等。不同人員承擔不同職責,需要完成不同任務。教師留給學生的任務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個人任務;一種是小組任務。在個人任務中,注重對學生所學習的知識的綜合運用,而不是類似于我們注重強調的剛剛所學的具體知識和問題。在小組任務中,可以將四至五個學生分為一組,通過小組同學的合作來共同完成一個較大的項目,以財務會計核算為例,這種項目既可以是某一完整任務,比如從材料采購到產品銷售收回資金,也可以是專題任務,比如某種主要產品的成本核算。一個任務完成后,在下一個任務學生互換角色,以達到不同內容練習的目的。這種任務要求大家合理分工,協調合作完成,不允許搭便車。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又鍛煉了在工作中與人溝通和協調能力。
(4)科學的評價體系。教師在情景教學中,不僅僅作為知識的傳授者,同時也是情景的設計者和教學結果的評價者。因此,教師在情景教學結束后,要根據適當的評價體系,對學生進行評價。評價的內容包括:小組任務的完成情況(比如是否正確的核算業務,會計核算程序能否得到有效執行);個人職責的勝任情況;協作配合情況;個人的工作態度和工作方法;對會計職業的認知和感受等。據此,給出合理的成績。
情景教學不同于案例教學,其信息量更大,學生參予更多,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另外,由于企業單位對學生的實踐能力要求越來越高,而目前高校由于實習經費、實習單位財務保密等原因,實踐鍛煉越來越困難,這樣,只能把實踐環節搬到課堂,通過盡量接近實際情況的情景教學來解決這一矛盾。當然,這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結語
新的世紀、新的經濟環境等多方面的變化,促使我國現階段的會計教育要適應新環境的發展需要,要結合我國會計教育模式的實際情況,認真分析會計教育模式的特點,以便從中找出可借鑒和吸取之處。本文僅從會計本科教育的課程設置和情景教學問題做了粗淺的分析,今后將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活動,面對提出新的問題及建議,繼續思考,深化這一問題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