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信息化金融會計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金融會計風險的種類
1.1金融會計規范風險
首先從客觀角度上講,目前我國金融會計理論雖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經濟全球化和金融一體化的形勢下,我國市場有著太多不可估量的因素,因此我們仍然無法做到完全規避風險。在我國,會計規范過于靈活難以把握,對于一些業務行為界定不明確,這給了很多銀行管理層濫用職權的機會。其次,我國的會計準則目前還處于不規范階段,與國際上的相關規定還是有很大的出入,在一些細節問題上考慮還不夠全面,這也導致金融行業時常出現鉆政策漏洞的現象。再次,隨著網絡信息化的不斷深入,金融行業的衍生產品種類太多,有些甚至已經深入到虛擬市場當中,我們無法對所有產品進行及時的監控,這也導致了風險的不可避免性。
1.2.核算風險
金融會計的核算風險主要是指金融會計在企業會計實務中,因會計核算的許多環節失控帶來的風險。其主要表現為:對記賬憑證審查不嚴、沒有及時進行賬務處理、對賬務復核監管不當、沒有完善的電腦制約機制以及采取不當的核算方法而造成的資金被挪用、騙取、截留、貪污、盜竊等等的損失。這屬于非故意失誤,可以通過完善相關會計核算機制,通過定期審核財務資料等方法來減少其發生的概率。
1.3監督風險
金融會計在日常業務過程中除了要完成必要的記錄和核算外,還要對企業的運營狀況進行監督。由于制度和管理機制的不健全,很多公司存在會計執行監督不嚴,監督作用不明顯等現象,沒有對那些不合理或者不合法行為進行有效的監督。比如在金融業,很多銀行追逐利益最大化,一味地追求存款規模,沒有較為嚴謹的制度監督,時常會先預支再入賬,因此企業超支的情況屢屢發生。長此以往,企業的信譽會愈來愈低,不利于企業的長期發展。
1.4信息操縱風險
信息操縱風險是目前金融會計行業最為普遍的風險之一。通常情況下,屬于故意形成風險。金融會計作為特殊的角色,常常會因為自身行為不當或者為了滿足一己私利,使得金融部門的會計信息存在虛假成分,并且由于相關部門不能夠及時地進行風險評估,導致情況進一步地惡化,給企業和國家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
2信息化金融會計風險出現的原因
通常來講,金融會計風險的產生主要有兩種原因,即客觀原因和主觀原因。由于金融市場處于重大轉型期,各方面因素較為復雜,因此很難做到完全的公平管理和公平競爭,也很難做到對金融市場及時地監控,這就導致一些企業為了獲利而采取不正當手段造成信息失真,進而導致金融會計風險的出現。同時,不可否認金融會計風險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為一些會計人員意志不堅定,面對誘惑無法做到公平判斷。以我國金融市場為例,很多的金融會計風險都是由主觀原因引起的。因此,下面通過對非故意形成的金融會計風險和故意形成的會計風險這兩方面來闡述其產生的原因。
2.1非故意形成的金融會計風險產生的原因
非故意會計風險主要是指由于客觀因素而引起的金融會計風險。2.1.1外部經濟環境的影響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國際經濟形勢將對我國的市場造成沖擊,金融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少數企業受利益的驅動,通過一些不正當的手段進行惡意競爭,這些手段有:低息放貸,高息攬儲,或違背會計原則虛增虛減利潤等,這樣的違法手段不僅增大了企業的經營成本,也破壞了競爭基本原則,不可避免地產生企業金融會計風險。這類風險通常很難避免和預判,企業只能科學管理,盡量減少風險發生的可能。2.1.2金融監管模式不完善客觀上講,目前我國的金融機構管理體制還不夠健全,這樣會導致金融市場存在很多的隱性風險。例如,本地保護政策讓金融行業存在著很多不公平公正的現象;部分金融機構內部控制機制不完善,會計信息造假等現象時有發生。[3]2.1.3內部管理模式不健全由于企業管理層對于內部控制和監督制約機制不夠重視,也沒有形成定期的審核財務會計資料的相應制度,從而導致會計人員工作不認真導致記錯,漏記等現象。失真的會計信息將導致企業的經營活動不能實現科學化、制度化,影響了企業的健康有序發展。當然,通過嚴格的管理和審查制度,這類風險一般可以避免。
2.2故意形成的會計風險產生的原因
不可否認,在我國金融行業此類風險發生的概率在逐年增加,其風險的來源主要是會計人員或者管理層。在日常業務中,金融會計故意編造虛假的會計信息的原因通常有兩種:①會計人員為了滿足一己私利,擅自編造、偽造或者涂改會計資料,進而形成了會計風險。尤其是金融行業常常會接觸比較大的資金流動,使得工作人員很難保持絕對公正。②管理層誘導會計編造虛假信息。這可能是因為一些金融機構為了穩定股價,或者是在企業財務狀況出現問題時為了轉移投資者視線采取這種方式。同時還有少數不良企業為了偷稅漏稅,進而采取造假賬的方法,嚴重地危害了國家利益。此外,還有一些管理者為了提高自己的管理業績,因此會授意會計人員編造虛假信息等等。金融會計所服務的不同利益群體對于會計有著不同的要求。會計工作人員無法真正做到滿足各方利益,就不可避免地給一些利益群體帶來一定的損失。
3信息化金融會計風險的防范與化解
3.1建立完善的內部管理和監督體制
①建立完善的內部管理體制,首先應對企業實行上下監管的管理體制,互相制約,互相監督,從而使企業具有健全的會計控制體系。若出現風險狀況,會計人員能迅速反應,處理必要的金融風險,從而使金融風險不斷地減少。②建立完善的監督體制,應該從制度規定和行為帶頭作用兩方面入手。企業既需要完善的監督體制規定,也需要企業高層以身作則,互相監督,上下聯動,充分發揮金融會計的監督作用。
3.2加強金融會計人員隊伍建設
不僅應從法制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著手,采取多種形式和途徑,讓金融會計人員愛崗敬業,切實提高守法意識,能夠依法辦事。同時,不斷完善金融會計人員的業務技術培訓機制,通過多種形式的業務技能培訓,不斷提高其業務技能。此外,應建立針對會計人員的獎勵和處罰制度,使金融會計人員自覺地將業務工作納入有效的管理機制之中。
3.3不斷完善金融企業的會計制度
十八大以來,我國金融領域的改革步伐明顯加快,市場化脈絡日漸清晰。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金融市場將會愈來愈活躍。為了防范金融風險的發生,企業必須制定與時俱進的、完善的會計制度,確保會計在進行日常業務記錄時的準確性,才能有效地規避金融風險。同時學習國外的先進理論,結合中國實際國情進行創新,審慎對待。
4綜述
總之,信息化下的金融會計風險無處不在,不容忽視。我們應當增強企業金融會計風險意識,提升其業務能力與素養。同時,保障金融會計信息安全,從根本上改善企業或金融機構的管理制度,積極建立健全的防范與化解金融會計風險的機制體制,防患于未然,促進企業或金融機構的發展與壯大。
作者:劉美惠單位:天津商業大學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