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醫學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改革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通過對高職醫學院校大專生計算機教學的現狀及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文章對計算機教學的模式內容及發展方向進行了認真思考及研究,提出了分層教學模式及相應的教學內容,并在教學中賦予實踐,得出對應于大專生計算機教學的方式內容改革的一些經驗做法。
關鍵詞:
醫護大專生;計算機;教學模式;改革
1現狀分析
醫護類大專生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教育是我校的公共課程。近幾年,我校大專生的計算機教學,一般只進行基本素質教育,主要包括windows和office兩項教學內容,存在知識滯后、方法陳舊、模式簡單、教學效果不明顯等弊端,距離現代信息技術對教育的要求相差甚遠。計算機特別是互聯網帶來的巨大變化,迫使我們必須以新的角度觀察計算機教育問題,不斷適應計算機技術的新變化,不斷創新我們的教育體系。而且隨著醫院信息化的深入,計算機在醫學上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對醫務人員的計算機操作水平要求越來越高,因此,高職醫學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方式及教學內容的改革已經迫在眉睫。現在醫院基本上都采取一卡通,全程信息化服務。醫院各級普遍反映,我們的學生雖然學習了《計算機應用基礎》這門課程,但是到醫院參加工作以后,對醫院的各種管理系統并不熟悉,不能滿足工作需要。《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不僅僅是傳授計算機的基礎知識,更不是片面追求“學而致用”的職業培訓,而是把計算機作為一種工具,來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培養他們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各種能力,包括職業能力的提高。因此,進行課程改革迫在眉睫。
2教學內容改革思路的探討
我們通過教學內容調查,按學生專業需求進行改革。在原來的計算機應用基礎上引入醫院信息系統中常用的功能。醫院信息系統(HIS)用以收集、處理、分析、儲存和傳遞醫療信息、醫院管理信息。一個完整的醫院信息系統可以完成如下任務:病人登記、預約、病歷管理、病房管理、臨床監護、膳食管理、醫院行政管理、健康檢查登記、藥房和藥庫管理、病人結帳和出院、醫療輔助診斷決策、醫學圖書資料檢索、教育和訓練、會診和轉院、統計分析、實驗室自動化和接口。在我們的教學中引入醫院最常用的一些系統,例如:病人掛號,繳費,醫生開處方,護士管理,病人入院出院,藥品管理等。在護理專業的計算機教學中引入計算機在護理工作中的應用,主要分為三個方面:護理,護士教育以及護士管理。在影像專業重點突出醫療輔助診斷決策系統,包括計算機在透視、CT、磁共振等方面結合的應用。要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在教材的基礎上進行二次開發,引入HIS系統的應用,將HIS系統和《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相結合,構成全新的《醫用計算機應用基礎》是本次改革的成果,最終讓我們的學生能更好地服務社會。
3教學方法的改革是保障
3.1基于“職業崗位模式培養”進行改革:
以職業崗位培養為主線,將職場案例融入教學,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并且實現模塊化的教學方式,搭建網絡教學平臺,實現多元化的教學模式。
3.2建立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教學:
以工作過程為導向課程的開發思路,是從職業情境中的工作過程導出“行動領域”,再經教學整合形成“學習領域”,并通過具體“學習情境”來實施。每個學習情境包含多個不同工作任務,涵蓋學習領域所有知識點,通過完成工作任務,讓學生構建相關理論知識體系,發展職業能力。它具有整體性、合作性和個性化特點。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校醫合作、校內實訓基地建設等多種途徑,采取工學結合、半工半讀等形式,充分開發學習資源,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實踐機會。同時,要求教師具備醫院工作與學校教學能力。教學的關鍵是將計算機知識融合到醫學專業的具體實例當中,使醫學專業的學生懂得如何運用計算機知識解決本專業的各種實際問題。例如,以住院患者費用管理系統、藥庫管理系統等數據庫進行案例分析,模擬設計流程,制作各學科網頁及醫學動畫等。具備鮮明醫學特色的教學內容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更利于學生對計算機知識的融會貫通。
3.3以任務為載體設計學習模塊:
教師針對各專業學生的就業崗位進行充分調查研究,了解該崗位現在、將來面臨的各項任務,通過典型工作任務分析,確立綜合能力培養目標,將工作領域的具體工作任務轉換成學習領域的綜合項目課題,強調學生獲取過程性知識,解決“怎么做”和“怎樣做得好”的問題,再根據不同專業特點,設計專業性創新項目。項目教學以學生為主體,以能力為目標,以項目為載體,通過分解任務,將講與練有機結合,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整個教學過程。在教學方面,采用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組織形式,開展情境教學。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的學習,并在完成既定任務的同時,引導學生進行一種學習實踐活動。學生帶著具體的任務在探索中學習,小組探討,最后作業提交。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更大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從而培養學生獨立探索、自主學習的能力。
3.4實行嵌入式認證、教學實施模塊化:
計算機目前有多種等級認證,結合我校的具體情況,為使學生學到更好的實用技術,我們選擇的是NIT認證和中高級醫療信息化認證。我們將NIT認證過程嵌入到教學中,將我們的常規性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實行分階段模塊化教學。
3.5在教學評價方面走出認識上的誤區,探索有利于學生發展的評價方式:
在目前的評價模式下,評價課堂教學效果主要手段仍然是考試。但是,很多時候計算機學科的考試工作并未體現出其自身特點,比如仍然大量單純采用筆試或上機考試作為考試手段;計算機考試試卷的質量也不高,往往機械地要求學生背所謂的“難點”、“重點”。因此,根據高職校計算機教學的特點,采取合適的評價模式—“以考促學”即在課堂教學中適當結合社會證書的內容并參加相應考試,是改進評價模式的有力手段。
4結語
通過幾個學期的教學實踐,進行了統計分析和調查,發現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積極性有很大提高,而且對于與實際工作聯系較大的課程內容,學生更感興趣。因此,我們根據此情況又做了一些相應的改進,增加學生相對感興趣的課程。學生對我們的改革也持贊同態度,并且在教學改革過程中給予了很大的支持。希望通過本文的論述,能給高職醫學院校的大專生計算機教學提供一些參考。
作者:王照 單位:河南護理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