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IT咨詢業發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定義IT咨詢
中國的IT咨詢市場簡單地說可以分為宏觀戰略咨詢、IT管理咨詢、IT技術咨詢。由于宏觀戰略咨詢一般不以IT為主;而IT技術咨詢往往主要集中在電信、金融等行業,行業性和技術性很強,這樣,IT管理咨詢其實構成了中國IT咨詢市場的主體。借助IT技術幫助企業進行管理變革的咨詢及實施服務,包括企業咨詢規劃、流程重組、供應鏈管理、IT戰略咨詢、企業信息化建設等咨詢及專業服務,構成了IT管理咨詢的主要內容和范圍。
二、中國IT咨詢市場規模
據權威機構數據,全球IT服務產業總體市場規模2004年將達到9000億美元(包括IT咨詢及軟硬件集成),其中純IT咨詢及服務的規模應該占到50%。隨著中國信息化建設的加快,IT咨詢市場在國內已經初步形成,并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WTO給中國的咨詢業及專業服務帶來了更多的市場機會。由于國內企業面臨全球化競爭的影響,必然會加大管理信息化的投入,以信息技術為基礎、以管理革命為核心的IT咨詢必然會迅速發展。相信隨著我國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不斷推進,管理咨詢及IT服務產業一定大有可為。
三、當前中國IT咨詢市場基本狀況
現狀1
從總體上說,IT咨詢在中國目前已經形成了市場的區分,以德勤、畢馬威、普華永道等為代表的國際知名IT咨詢公司,與他們的合作伙伴SAP、Oracle、BEA等在競爭數量極其有限的超級大客戶(主要是外資企業),而國內的咨詢公司基本上無法插手。在市場另一端,國內咨詢公司在剛剛萌動的國內企業市場上開始爭奪,而大咨詢公司對這樣的小市場還未發生興趣。目前的競爭就是在這高低兩端分別展開的。
現狀2
按照企業信息化咨詢服務提供商主體的不同,可以將企業的IT咨詢市場進一步細分為三個:1、軟件、解決方案供應商自己提供咨詢服務的市場;2、與軟件、解決方案供應商結成關系的管理咨詢公司提供咨詢的市場;3、管理咨詢公司自主提供中立、第三方咨詢服務的市場。
目前,前兩個細分市場仍占壓倒性的優勢和市場份額,但實際上卻存在很大的問題。在第一個市場,用戶企業與IT廠商是直接的甲方乙方關系,由于缺乏第三方,雙方的利益沖突常常出現且無法調停,一方面,企業用戶缺乏必要的、系統的信息化知識和判斷力,在雙方的博弈中常常處于弱勢,或者徘徊觀望,錯過了利用信息技術提升競爭力的機會,或者盲目聽從軟件廠商的游說,倉促上馬,直接面臨信息化的巨大風險,陷入“信息化黑洞”。另一方面,作為乙方的IT廠商一般對甲方的業務、管理不熟悉,乙方對甲方的需求分析和項目規劃及實施的廣度、深度、力度都不到位,使乙方套牢在一個項目中難以自拔,陷入“信息化泥潭”。不是雙贏而是雙敗。在第二個市場上,咨詢服務商實際上是IT廠商的商,利益驅使決定了他們共同作為乙方與甲方的合作關系,第一個市場的弊病仍然是不可避免的。而在第三個市場,作為中立的第三方不僅僅幫助用戶獲得最大利益,而且也同時幫助IT廠商獲得相應的利益。中立的第三方咨詢服務商溝通、協調甲乙方關系,幫助企業進行可行性研究、整體規劃、選型招標、實施監理和驗收評估,保護企業信息化投資,同時又扮演公證員的角色,拒絕甲方提出的無理要求,保護IT廠商的利益。她的出現正在使雙方力量在成功實施項目的基礎上得以平衡,第三方咨詢應該是國內的咨詢市場逐步成熟的必經之路。
四、中國IT咨詢業面臨的若干問題
1、缺乏本土理論與方法論指導。中國的IT咨詢的理論和方法論無一不是來自國外,缺少本土管理理論和方法論指導,缺乏理論上和方法論上的系統性的中國IT咨詢業顯得膚淺、浮躁、教條主義。
2、缺乏傳統咨詢經驗。IT咨詢是傳統咨詢發展到信息時代的必然結果,是以傳統管理咨詢為基礎的。整個中國的管理思想和傳統咨詢缺乏基礎,沒有給IT咨詢留下豐富的文化、思想以及經驗,難以支撐現代IT咨詢的迅速發展。
3、缺乏良好的行業體制。咨詢業是一個標準的知識行業,咨詢企業的體制與一般的公司有著比較大的差異,強調團隊合作、知識共享,咨詢企業在管理上和體制上有著其充分獨特性。但是這些咨詢業所特有的體制與管理目前還不能在普遍意義上被中國的咨詢企業所充分接受和消化。
4、缺乏本土化的高級人才。咨詢業最重要的是懂現代管理、懂先進IT、懂本土文化、懂溝通技巧、懂咨詢技巧的人才,但是這樣的人才實在是太少了,從某種意義說,人才的缺乏是中國咨詢業的最大軟肋。
以上諸多問題的解決,只有一條出路,在發展中國本土IT咨詢業的過程中解決這些問題。中國的IT咨詢業,只能在戰爭中學習戰爭,在戰爭中成長。
五、結語
當前,經過體制轉型后,我國企業正進入管理改造和信息化建設的高潮期,這為IT咨詢業創造出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另一方面,提供IT咨詢的企業越來越多。這兩方面的力量將促使我國IT咨詢業健康快速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