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基于工作過程的計算機的應用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建設是指“職業教育課程活動內容是以工作任務為中心來進行設定和組織,課程內容的學習在一定的情境中完成,而這些情境必須是構成工作任務內容的必要和重要組成部分”[1]。基于工作過程的實踐課程體系的建設思路是:以職業崗位調查為基礎,對典型任務進行分析,劃分行動領域,然后轉化成學習領域,進行學習情境設計,最后進行教學實施優化6個步驟[2]。首先,對社會人才需要進行調研,分析當前的就業情況和未來的就業前景,并總結當前和未來的職業崗位群,對未來職業崗位群的人才需求作出預測;通過職業崗位群的調查結果修改人才培養計劃中的專業培養目標。從職業崗位群的具體工作內容總結出典型工作任務,對這些任務中所涉及的知識點進行歸納,轉換成行動領域,劃分出10~15個典型內容。“行動領域是根據完成某一職業工作活動所需要的行動、行動產生和維持所需要的環境條件以及從業者的內在調節機制來設計、實施和評價職業教育的教學活動[3]”。其轉換過程實際是將工作任務轉化為學習單位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采用案例項目模式,將理論與實踐以及實際應用環境三者結合在一起,合理安排教學內容與實踐環節,學生通過對工作任務的訓練,能夠處理和對應工作中出現的多種問題,將多個模塊系統地學習,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學實施優化分為教學準備、教學執行和教學總結提高3個階段,以教學總結提高為核心,分析教學效果,并提出修改的意見優化課程體系。
2實踐課程體系建設
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是一個以實踐為目標的專業,按照工作過程的思路構建課程體系有利于培養操作能力強的學生,按照職業崗位調查→典型任務分析→劃分行動領域→轉化學習領域→學習情境設計→教學實施優化的過程完善實踐課程體系的建設。
2.1職業崗位調查采用企業調研、問卷調查、網絡招聘信息收集等方式調查珠三角地區及國內沿海城市的大中小企業,對高職高專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的人才需求和崗位職務要求,按類別進行分類,主要是服務、網站管理、網絡管理和應用開發4類崗位。
2.2典型工作任務分析通過對職業崗位群研究和探討,將職業崗位所從事的具體工作任務總結出來即為典型的工作任務,通過研究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的職業崗位群,總結出15個典型工作任務,分別對應計算機服務、軟件系統開發、網站管理和網絡管理4個大類的崗位,具體如表2所示。
2.3行動領域劃分“行動領域是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建設的基礎,是職業行動情境中相互關聯的工作任務的集合”[4]。通過對典型工作任務具體分析的基礎上,將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的工作任務進行歸納劃分成11個行動領域,如表2所示。
2.4轉化學習領域由專業任務要求轉化為專業課程要求,本質就是由行動領域轉化為學習領域,學習領域實際上是對行動領域的一種提煉,通過對工作內容的分析和所需具備的能力分析,將有價值的內容轉化為相應學習內容,并對應設計好學習目標、教學學時。表2中將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的11個行動領域劃分成12個學習領域。
2.5學習情境設計學習情境設計是將學習領域中的具體內容再劃分為若干個情境,而每個情境的設計都要遵循學習領域中的能力目的要求,采用項目、任務、案例、產品等多種方式,構造多個主題學習單元的內容和過程。例如將學習領域之一的“網頁設計”劃分成8個學習情境,如表3所示。
2.6教學實施優化基于學習情境的設計實現教學實施,在實施前教師需要充分了解具體步驟,調動學生的參與性,把握實施的步驟,對實施的效果進行評價,再對實施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進行總結和優化。在教學實施過程,要注意觀察任務設計是否合理、合適,學生在實施過程中,是否能達到學習目標,工作任務的設計和學習情境是否具有層次性和擴展性。
3存在的問題
3.1師資問題對于任何教學改革來說,首要因素是教師。基于工作過程的實踐教學的本質是把完成具體工作任務、提高學生職業能力作為教學目標,實踐工作的過程,這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當前高職院校的教師,大部分是從大學畢業后直接從事教學工作,缺乏企業工作背景。即使個別教師曾經在企業工作過,由于離開企業多年,原來的工作崗位的工作要求、工作過程可能已經改變,因此,迫切需要能滿足下面3個條件的教師:首先,教師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專業經驗,了解企業工作流程,熟悉項目工作的執行過程,掌握工作要求和質量標準;其次,教師要具備對課程的開發和設計的能力,能將典型工作任務轉化為有教學價值的學習領域內容,并能將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有機地融合到工作過程中;第三,教師要具備團結協作能力,因為在工作過程中,協調與溝通是完成一項完整工作任務的基礎。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實踐的基礎是教師,所以必須從上述三點來改變教師教學工作方式、方法,提高教師專業能力和自身素質。當前,國家非常重視教師的素質提高,下達具體的計劃,要求職業院校青年教師開展企業實踐項目,聯合多家企業,由中央財政補貼,讓青年教師進入企業實踐半年到一年的時間,提高職業院校的教師的實踐能力。
3.2教材建設計算機專業是個發展非常迅速的專業,其教材內容必須與時俱進,目前的教材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實踐教學內容不足,軟件版本落后,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因此,要編寫以職業崗位需求為依據,注重職業性與技能性,采用實際項目案例進行內容組織的教材。可以考慮與企業專家合作共同開發,教師到企業調研,掌握最新的行業動態,保障教材內容實踐性;吸取同類教材的優點,結合高職教育特點,知識以實用、夠用為主,注重對相關職業技術規范的融合,以工作過程為主要表現方式組織教材內容,按工作任務來整合知識點,突出職業能力培養,采用模擬工作過程的方式,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完成技能訓練。
3.3校企合作為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高職院校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培養高技能人才,但是,當前的校企合作模式多是單向性的,一般由企業安排企業人員前往學校培養學生,或者是學生到企業中實習。改變單向性的校企合作方式,采用建立工作室或崗位訂單式培養的合作方式,將工作任務作為教學實踐內容,將工作任務要求融入到學習過程中,改變學習環境,采用邊學邊做的方式,不僅讓學生了解企業的需求,還能讓學生體驗到真正的工作環境。
4結語
采用基于工作過程的方式組織實踐教學體系,制訂課程標準及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實現教學改革,建設工學結合課程的教材,促進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積極探索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教學實驗平臺的建設,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和實訓基地的資源,使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的課程設置更符合社會職業能力的要求。
作者:張麗香單位:私立華聯學院計算機科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