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網絡對大學生與思想道德修養課應對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論文摘要]網絡在大學生成長過程中起到的積極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但是其消極作用同樣不容忽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應當充分利用思想道德修養課這一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陣地,適時地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趨利避害,以推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上新的臺階。
當前社會,互聯網正以空前的廣度和深度滲透到人們生活中并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學習、生活、工作和思維方式。截止2002年底據互聯網中心統計[1],我國的上網用戶已近5000萬。高等院校是中國社會網絡化發展的前沿,隨著網絡信息教育的普及和發展,上網的大學生將不斷增加。2002年11月,在對鷺江職業大學1200名在校生的一次問卷調查當中,有74.3%的學生經常上網。網絡給人們帶來文明進步的同時也有相當的負面效應,它已直接影響著大學生的認知、情感和心理,影響著大學生的行為模式、價值取向、政治態度、道德觀念等。如何針對網絡時代的特點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成為一個無法回避且急待解決的重大課題。而思想道德修養課作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陣地理應承當起這一重任。
一
網絡作為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產物是一把雙刃劍,它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積極的影響主要有:
1.有利于大學生個性的形成。個性是個體的性格、氣質、興趣、情感、意志、理想、信念和能力的綜合體現[2]。學生可以根據興趣愛好和特長從網絡上找到適合自己個性才能發展的領域,可以在寬松、平等的社交環境中淋漓盡致地展現自我、發揮個性,讓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真正突破時空的限制。
2.有利于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由于上網帶有休閑娛樂的性質,不象課堂教學那樣緊張、嚴肅,大多數學生愿意上網,同時網絡具有高速、及時、大容量的特點。因此,大多數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及時了解到世界各國政治、科技、文化、藝術等方方面面的信息和成果,及時了解社會發展的最新動態,充分認識自己所處的社會環境和時代背景,開拓視野,拓寬知識面,這些對于大學生的成長是非常有幫助的。
3.可以豐富大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有了互聯網之后大學生可以在網上做很多事情:查資料、看電影、聽音樂、玩游戲、聊天、收發郵件等等。網上世界的魅力將大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都吸引過來,他們更愿意接受這種既能達到休閑娛樂目的又略帶有科技文化氣息符合大學生身份的方式來度過自己的課余時光,而不再象以前那樣沉迷于“三室一廳”。
這些積極的因素固然為我們更好的利用思想道德修養課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但是網絡對大學生影響的消極方面則應引起人們充分注意。
1.影響大學生專業知識的學習。這是一個首當其沖的問題,凡事都必須把握一個度,否則就會過猶不及。由于網絡的種種魅力,很多大學生將大量的課余時間花在網上,往往一次上網就連續作戰幾小時至十幾小時,有的甚至通宵達旦、廢寢忘食,連吃住等最起碼的生活問題都在網吧里解決。眾所周知,大學是人生的最佳學習階段,也是一個人成長的關鍵時期,長時間的上網會影響學生的課余休息,甚至還占用大量的正常上課時間,荒廢了學業,嚴重影響大學生的成長。
2.對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形成了一定的沖擊。大學生正處在從青少年向成年人過渡的階段,思想上和心理上還沒有完全成熟,對待身邊的事物缺乏客觀全面的分析和理性的認識。因此網絡上各種各樣不健康的言論、現象等很容易對大學生的思想產生不利的影響,進而對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心理素質等形成沖擊,甚至步入歧途,不利于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3.嚴重破壞了德育環境。由于網絡具有開放性特點,它幾乎囊括了所有媒介的功能。越來越多的文化垃圾傾巢而入,各種傳聞、反動言論和不健康的東西隨處可見。這些很容易使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形成的大學生的思想受到沖擊,以至高校原有的德育環境受到破壞,思想政治工作的難度加大。
二
網絡對大學生產生的各種影響無疑給新時期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重視和運用信息網絡技術,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實效性、擴大覆蓋面、增強影響力。”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網絡的特點有效地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網絡,發揮積極影響,減少消極的負面的影響,趨利避害,促進自身的成長,已成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項新內容。但作為高校思政工作重要陣地和有效途徑的思想道德修養課,在對于網絡對大學生的影響這一問題上明顯地缺少必要的應對,主要表現在:
1.一些從事思想道德修養課教學的教師網絡業務水平不夠高。網絡知識欠缺,對網絡的認識和了解不多,使得他們無法及時準確地把握不同時期、不同階段網絡對大學生的影響,面對出現的問題無法對癥下藥。另外思想認識上不夠重視,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有的教師對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趨勢和積極作用的認識有偏頗,加上網絡的積極作用較之消極作用更不易顯現,以及學生中不斷出現的網絡問題使他們一提到網絡問題就想當然地只想到它的壞處和負面影響。因此他們無法就網絡問題給學生以全面客觀、令人信服的解釋,顯然無法達到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
2.思想道德修養課當中缺少有關網絡教育的內容。目前思想道德修養課的教材以及教師根據教材制定的授課內容主要是輔導大學生如何更好地度過大學生活,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但絕少涉及到有關網絡的問題,即使偶爾提到也只是蜻蜓點水,沒有做進一步系統的論述。這就失去了利用思想道德修養課這一重要陣地針對網絡給學生帶來的影響及時進行引導的機會。
3.思想道德修養課的授課過程沒有運用網絡技術。目前高校思想道德修養課的授課主要采用課堂教學、分組討論、觀看錄像以及少量的戶外活動等形式,卻忽視了運用網絡這一先進技術,使得思想道德修養課落后于先進的教學改革潮流。
三
網絡技術的發展是異常迅猛的,網絡對社會各領域的影響是日益深遠的,網絡給大學生的成長帶來的影響越來越引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重視。2002年4月,教育部召開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工作研討會,探討在新形勢下如何充分運用網絡技術,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時效性提高、覆蓋面擴大、影響力增強,進一步推進思想政治教育進入網絡。那么,作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要陣地的思想道德修養課如何針對當前形勢做出應對呢?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眼:
1.加強思想道德修養課教師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教師的網絡運用水平。這既是科技進步對教師素質要求提高的需要,也是適應新形勢提高思想道德修養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的需要。首先要破除教師思想中的舊觀念,改變教師對網絡的片面認識,提高他們對網絡問題的重視。其次要加強對教師計算機基礎知識和網絡知識的培訓,使他們了解網絡的特征,提高運用電腦及多媒體技術的能力,充分了解網絡環境,及時地從網絡上獲取思想政治信息,了解學生思想動態,為有效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第三,不斷完善教師的知識結構,擴大知識面,以避免因網絡的巨大信息量給學生帶來空前的知識增長而使自己原有的相對于學生的知識結構的優勢喪失殆盡。第四,培養教師的快速反應能力,使其能及時發現并抓住網絡上的問題并作出正確的分析和預測??傊ㄔO一支既具有較高政治理論水平又能有效利用網絡開展有針對性教學的思想道德修養課的教師隊伍。
2.加入有關網絡教育的內容,不斷健全和完善思想道德修養課程的知識結構體系。這是利用思想道德修養課對大學生進行網絡教育的關鍵。由于缺少相應的有針對性內容,使得思想道德修養課的課堂教學無法被充分利用,無法對大學生中的網絡問題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因此思想道德修養課的教學內容中應加入:①網絡道德教育。要把《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提出的公民道德基本規范和要求融入其中,增強學生上網的政治意識、法制意識、責任意識和自律意識,培養學生的道德判斷能力,教育學生使用網絡要適度合理。②網絡安全教育。引導學生抓住當前的主流思想正確認識網絡上的各種非主流言論,自覺抵制網上敵對勢力傳播的不良信息。③培養學生的自我修養能力。網絡信息的開放、快捷、隱秘、廣泛和虛擬等特征使網絡信息的污染成為不可避免的問題,任何人都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只有自身建立起一座“防火墻”,培養辨別是非、善惡、好壞的能力,加強人格的自我修養,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才能自覺抵制這些不良信息的影響,免受其害而從中收益。
3.大膽創新,勇于實踐,充分利用網絡技術開展思想道德修養課教學活動。由于網絡的普及和在學生當中的深入影響,如能在課堂上運用網絡技術作為教學的輔助手段比起單純的課堂講解收獲會更大,教學效果會更好。例如:將部分教學內容通過電子郵件發給同學,或在班級主頁的公告欄上,讓他們通過上網查詢,了解近期的教學內容,既鍛煉了同學們的動手能力,又增強了教學的趣味性和吸引力。還可以設置網上聊天室與同學交流思想,傾聽他們的心聲。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準確把握同學們的思想狀況,及時了解學生當中存在的問題并加以解決,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教育。
總之,思想道德修養課只有充分重視并利用網絡的特點,從教育者、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上進行必要的改進,才能在即將到來的網絡時代中更有效地發揮它思想政治工作陣地的作用,不斷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繼續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開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吳潔生.“互聯網”與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EB/OL].中國學工網,/
shownews.asp?newsid=112002-12-21/2003-11-5.
[2]程碧海.對高校學生工作者如何面對網絡環境的思考[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1,(6):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