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網絡語言漫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論文關鍵詞]網絡語言度擬縮略語數字符號網絡交際
[論文摘要]本文主要討論網絡語言問題。隨著網絡的普及,網絡語言興盛起來,網絡語言產生的方式主要有:漢語拼音編略語、英語縮略語、諸音詞語、新興詞語、數字、符號等。網路語言在詞匯、語法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網絡語言的產生和網絡交際的特點有密切關系。對于網絡語言的發展要來取一分為二的態度。
電視劇(網蟲日記》是反映網民的網絡生活的,在這部電視劇里,出現了“網民、網戀、恐龍、美眉、網絡生存試驗、網上購物、拍磚”等詞語,讓不熟悉網絡語言的人感到一頭霧水。而時下,網絡已經成為現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伴隨著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和互聯網的迅速普及,也就逐漸形成了一種新的言語社團—網絡語言。網絡語言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網絡語言指的是網絡時代和“網絡”和“電子”技術有關的一切語言。可分三類:第一類是與網絡有關的專業術語,如瀏覽器、萬維網、登錄、在線、聊夭室、互聯網、因特網、電子商務等等,第二類是與網絡有關的特別用語,或者說是伴隨著網絡的發展產生的新詞新語,如“網蟲、網友、千年蟲、上網、觸網”等等,第三類是網民在聊天室和BBS上的常用詞語和符號,即所謂的網言網語,這種網言網語又可分為不同的類別,有一些是舊詞新用,在原來的詞義基礎上又有新的引申義,如“頻道”,是從廣播電視領域引入網絡的,“樓上”“樓下”在BBs(電子公告欄)中指“上面的帖子”和“下面的帖子”;有一些是借鑒來的,如臺灣網民將“網絡”稱作“網路”,現在不少內地的網民也使用;還有一些網民自己生造的新詞,如將“東西”稱作“東東”,將“美國”說成“米國”,將“超級網蟲”稱作“大蝦”,“初上網的人”是“菜鳥”。狹義的網絡語言僅指其中的第三類,也就是網上交際專門使用的“網言網語”。當然二者并沒有絕對的界限,后者有時也會慢慢地擴大使用范圍,成為廣義的網絡語言。我們要討論的是狹義的網絡語言,即專門用于虛擬的網絡社區的網言網語,也就是上面所說的網絡語言中的第三類。
就目前的網絡語言而言,其產生的方式主要有:
1.漢語拼音縮略語
這類網絡詞語是網民為了交流的方便,把網絡聊天、論壇中常用的詞語中的每個字的漢語拼音字母組合起來形成的縮略語,最常用的如CG、JJ、D【)、MM等等,分別表示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等,PLMM則代表了漂亮妹妹,PMP是拍馬尼,N口歸表示你去死,至于TM心、TNNI〕、NB、SB等國罵和京罵,就不再一一贊述了。
2.英語縮略語
隨著ICQ(網絡尋呼機)的普及,不同國家的網民可以通過網絡自由交流,由英語產生的縮略語也時興起來,幾乎是網絡交流中的“世界語”。BTv是“場t抽way(順便說一句)”的縮略語汗認CO是“抽祀agxxl嵌.(祝過得愉快)"的縮略語,扭‘認膠是“ha,ha,耐y拓ding(開個玩笑罷了)”的縮略語。在表示對某個玩笑或幽默的欣賞時,常常會用到ROFL,是“笑得在地上打滾(加翻吃。the習oorla明‘刀g)”的意思[本文由網站公文大全收集整理]。TLA(先謝了,t垃回ksinad~)、yH了1,(你上當了,y以1haveb戈nt心】司)和Yl幾(你精了,卿抽犯詠)更是在ICQ中頻頻使用。與人道別時,可以打一個“。”,按英語字母的發音讀出來就是,y以.,PLZ是Pl~(請求)的縮寫,UR就是,漢Jare的縮寫。
3.諧音詞語
這類詞語是根據網絡中一些常用詞語的諧音演化并固定下來的,其中有的是漢語詞語的諧音,如“班竹”是“版主”的諧音,就是BBS論壇的管理維護者,“竹頁”是網站的主頁,“霉男”“霉女”在網絡中則表示俊男和美女,有的是英語的音譯,如“伊妹兒”(E一n儷1)、“瘟酒吧”(wi以fo明夕8)、“瘟酒屋”(Win由w95)等等。
4.新興詞語
網絡為大眾提供了聊天室、BBS等新的交流方式,這類詞語就是伴隨著這些交流方式派生出來的。如“灌水”“造磚”“拍磚”“東東”“樓上”“樓下”“壇子”等都是常見的,而且是利用比喻的手法產生的,用的是這些詞的新的比喻義。“灌水”形容不負貴任地亂發帖子,“造磚”則是認真地寫一些有深度的文章,如果在某論壇上大家持不同意見,自然要引起爭論,而這種爭論就叫做“拍磚”。這些貼出來的文章叫做“東東”,“東東”也可以泛指一切東西。“壇子”是指論壇,在每一個“壇子”里,上下兩個帖子之間的關系被稱作“樓上”“樓下”,這些詞的比喻義使網絡語言形象生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表達效果。
5.數字語言
這類語言在聊天室以及oICQ中經常用到,以簡潔的數字表示發言者的思想。886和88最常用,表示“再見”“拜拜了”,傷心的時侯可以用55555來表示,用漢語的發音“wuwuwuwu,,表示傷心地哭。7456(氣死我T)、9494(就是就是)、562059487(我若愛你,我就是白癡)等,都是利用阿拉伯數字在漢語的讀音表示讀音相同或相近的詞語。有的是利用這些數字在英語中的讀音構成,如,’4U’’’代表“for卿”。
6.符號語言
網絡交流時交流的雙方都無法看到對方,網民便用各種抽象化的符號來表示自己的感情。如:“:一)”或“:)”是最普通的笑臉或表示微笑,很多網蟲每次發言時都會
帶上這個符號,表示此時此刻他正微笑著和你聊天,“:一D’,表示非常高興地張嘴大笑,而“:(”或“:一(”則表示生氣。“一~”代表丘比特神箭,不失為向意中人表露心跡的好辦法。這樣的符號在網絡中有很多,種種抽象的符號成了表達情感的最直接的輔助方式,使枯燥的網絡語言有了活力,變得生動起來。網絡語言雖然主要是以其傳播媒介來命名的,但是正如其他語言樣式并不僅僅決定于其呈現方式一樣,網絡語言的特殊性不僅體現于獨特的載體,更決定于它獨特的語言特點。網絡平臺賦予的虛擬即時交流性、開放性、自由性,決定了網絡語言具有不同于其他領域使用的語言,網上交流具有快捷性、視覺性強、時效性強的特色,網絡語言也要與此相適應。
因此,網絡語言既不同于口語,亦不同于一般的書面語,在文字、詞語和語法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詞語方面主要表現為:外來詞語增多,縮略語增多,新詞多,口語詞多,大量使用同音詞,構詞方式簡單化,詞語能簡則簡,能省則省,使得網上使用的詞語呈現出簡、雜、亂、新的局面。在文字的使用方面,由于用電腦輸出文字,不會出現錯字,別字數量卻大大增加,漢字中夾雜著字母、數字,標點符號的使用也不太講究,因此,和一般書面文字相比,網絡文字規范化程度要偏低,有意無意出現的同音字、近音字已經是見怪不怪的現象,有些甚至還成了固定的表達,如以“偶”代“我”、以“樂”代“了”、以“那”代“哪”已成為一種趨向。語法方面,網絡語言極力掙稅漢語語法規則的束縛,超常搭配、詞類活用都大大超過一般的書面語言,還出現一些漢語和英語的“混血兒”格式,“我天才吧。”“Q我。”“一般般。”“試一下下。”“難過死掉了。”之類的句子在網上是非常平常的。
至于網絡語言的產生,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首先,是由網絡交際的特點決定的。網絡交際是虛擬的,交際的雙方誰也不認識誰,怎樣說.說什么,都沒有約束,于是不需要認真,不需要嚴肅,不需要尊重和禮貌,平常意義上的“交際原則”“會話原則”在網絡交際中都不需要,使得許多網絡詞語是基于游戲心態創造出來的,其次網絡交際不同于面對面的“嘴巴”交際那么隨意,用文字傳遞信息的速度也與傳統的面對面的口頭聊天無法相比,再加上這種交際是需要交際人付費的,為了快捷、省錢,在有限的時間和金錢的限制下,不少人喜歡用拼音輸入系統,為了自己的高速度,就顧及不了詞語的準確性了,往往大都用同音詞代替原詞,用數字、符號代替復雜的詞句,大量的字母簡稱也是圖方便。另外網絡交際也缺乏面對面交際時經常借助的語氣、語調及表情和體態來傳情達意,人們就想象出各種各樣的符號來增強形象感。當然也和網民特別是青少年求新、求奇的心理有關。網絡交際的雙方多為年輕人,他們熟悉漢語拼音,有一定的英語基礎,接受新事物比較快,網絡新詞讓他們感到新鮮、刺激、有趣,有一種求新求變、不斷突破陳規的潮流感,大家都來造新詞,特別有成就感。
有人認為網絡語言是怪詞、錯字、別字的天下,也是數字與字母的世界,看不懂、瞧不明白的“網絡語言”與正常的漢語雜揉相間,無疑是對語言的交際與傳承功能的挑戰,是對社會文明的沖擊,是一種不良的現象,不利于語言的純潔與健康,這種語言只適合在一定范圍內流行,如果任其發展,會對傳統的正規的語言教學產生負面影響,對語言文字的規范發展不利。也有人認為,語言是隨著時代的步伐前進的,現在人類社會正在進入網絡時代,網絡時代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批網絡詞語,既然被普遍使用,其存在也就是合理的,不管其生命力有多強,至少在一定時期內發揮了巨大作用。正像對待其他流行語的態度一樣,對網上語言我們不能一棍子打死,全盤否定。“帖子、斑竹、灌水”等詞語的流行已是不爭的事實,不但出現在網絡中,也出現在報刊雜志中,當幾年前互聯網剛興盛時,“網民”一詞曾經引起中央電視臺晚間新聞的注意,被拿出來做了一次特別報道,而隨之網民創造的各種新詞絡繹不絕,卻再也沒有能登上中央電視臺的了。這表明人們對這類詞語正漸漸地習慣、慢慢地接受。有的網絡詞語新穎、獨特,富有表現力,反映了網民的創造性及對新時代的敏感,對語言的發展帶來了活力,只要文明得體,要鼓勵其發展,當然這類詞語究竟能走多遠,還需要一定時間的檢驗。有的網絡詞語粗俗、低劣、不文明、不健康,對網民尤其是成長中的青少年確實會產生負面影響,像下面這段出自中學生之手的文字,有多少人能夠讀懂?“94醬紫,呆一會再來打打鐵子,88!TMD,17456。”(就是這樣子,等一會兒再來貼貼子,拜拜,他媽的,要氣死我了!)外行人看了準以為是什么密碼、黑話,這對我們的青少年會有什么影響呢?對這一類的語言應加以限制,否則,當他們大量地出現在學生的日常對話、作文、日記中的時侯,老師、家長怎么辦?
網絡語言的出現對現有的語言規范無疑是一種沖擊和挑戰。網絡作為一種虛擬空間,它的出現勢必會引起我們對現有語言規范問題的深入反思。在虛擬空間使用的網絡語言,其構成特征、所蘊含的社會文化心理因素、它的規范與現實的語言規范的異同,是語言研究者今后必須面對的現實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