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人工智能會計專業新型學徒制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本文基于人工智能時代新型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從智能時代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現狀出發,對人工智能時代高職會計專業推行新型學徒制的必要性進行了分析,針對高職會計專業推行新型學徒制尚存在的缺少激勵機制,校企參與度不高;高職會計教育對新型學徒制認識的誤區;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不適應新型學徒制需要等方面的困境,最后提出需由政府部門協調,建立激勵機制;利用人工智能,促使各要素緊密結合;優化人才培養方案,重構課程體系;拓展新型學徒制學習途徑等在人工智能時代高職會計專業新型學徒制實施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人工智能;高職會計;新型學徒制
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財務機器人的出現,給會計行業和職業教育帶來了不可回避的沖擊。在會計領域,人工智能將作為會計行業“人——機”互動為核心導向模式發展的驅動力,顛覆傳統用人理念,改變會計市場人才需求趨向,高職會計教育正面臨顛覆性變革,深化產教融合、推行新型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是智能時代高職會計專業發展及轉型的有效途徑。
一、人工智能時代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現狀
(一)新型學徒制在我國的發展新型學徒制是堅持“政府引導、企業為主、院校參與”原則,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雙師聯合培養”為主要內容,通過校企合作、深化產教融合,采取“企校雙制、工學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人社部、財政部于2015年8月共同印發了《關于開展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工作的通知》,并制定了《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工作方案》,在國家政策引導和財政支持下,我國企業開始實行新型學徒制,試點地區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發展緩慢。于是在2018年10月12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共同印發《關于全面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的意見》(人社部發[2018]66號),并于2018年11月21日,人社部、財政部、國務院國資委聯合召開電視電話會,部署全面推進企業新型學徒制工作,并制定了明確目標,到2020年培養50萬企業新型學徒,2021年起每年培養50萬企業新型學徒。這樣就形成政府政策引導、激勵推動,企業加大投入,培訓機構積極參與,勞動者踴躍參與的職業技能人才培養新模式[1]。
(二)人工智能對高職會計教育、新型學徒制的影響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和廣泛運用,對會計工作崗位產生了深遠影響,美國皮尤研究中心的《工作和職業培訓的未來》研究報告中顯示人工智能時代的工作領域將呈現三大趨勢:一是工作被機器替代;二是工作崗位供給不足;三是“云勞動”的出現[2]。人工智能時代將會大大減少傳統產業中重復、煩瑣、危險等工作崗位,同時也會滋生許多與人工智能時代相適應的開發、運行、服務等崗位。2017年起國內外相繼開發了財務機器人如德勤財務機器人、蘇寧財稅機器人、金蝶財務機器人小K,并都應用到企業實際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及數據的準確性,取代了簡單、重復的會計崗位,迫使會計人員轉型。人工智能時代會計崗位需求和知識技能的變化,促使高職會計教育適應崗位和技能的要求,需要從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模式、途徑等方面進行重構,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崗位適應性。人工智能可以運用大數據,云平臺,建立一個綜合、虛擬的學徒制系統,提供現實學徒制學習資源和實時的技能訓練。在人工智能時代,技術替代、更新日新月異,新型學徒制培養更應注重“學會學習”和“持續學習”能力,以適應人工智能時展的訴求。
(三)人工智能時代新型學徒制在高職會計教育中的應用我國新型學徒制現已進入全面推廣階段,但應用領域主要是工科類崗位,會計行業應用較少,高職會計專業新型學徒制一般采用與會計師事務所合作的形式,還處于摸索階段,利用人工智能實現高職會計新型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尚未起步,這就需要高職院校大膽試驗,開創高職會計新型學徒制新局面。
二、人工智能時代高職會計專業推行新型學徒制的必要性
(一)新型學徒制順應國家政策和時展需要人社部、財政部和教育部單獨或共同了新型學徒制相關文件,隨著人工智能成為國家戰略,相繼出臺了有關政策。國家在發展人工智能產業和新型學徒制人才培養方面給予了政策保障和財力支持,高職會計專業應把握時機,推行新型學徒人才培養模式,以提高會計人才培養質量。
(二)新型學徒制符合高職會計教育的本質新型學徒制遵循政府引導、企業為主、院校參與的原則,采取“企校雙制、工學一體”,以崗位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為培養目標的技能人才培養新模式。高職會計采用新型學徒制,可以有效對接企業所需會計崗位,在教學中發揮企業主體作用,企業參與高校人才培養,實訓基地建設,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增強學生對企業和崗位的認同感,培養符合企業發展的高技能人才。該模式與高職教育培養高質量技能人才本質相符。
(三)新型學徒制能有效應對人工智能時代會計崗位遷移變化人工智能時代簡單、高重復性會計崗位如會計核算、報表生成、簡單報稅等會被智能機器人取代,而更高層次的管理會計、內部控制、稅務籌劃等崗位需要大量的人才,較高層次人才培養僅僅靠傳統培養模式,無法滿足時代需要。智能時代需運用大數據平臺、云數據和VR、AR、MR等技術,虛擬模擬企業真實案例,采用虛擬現實技術數字化學徒制的方式并結合傳統模式,形成遠程指導、體驗,數字化學徒及人工智能培訓等新形式,建立人工智能時代數字化新型學徒制培訓模式,滿足會計崗位變化的需要及會計人員的持續學習。
(四)新型學徒制適應高職會計專業教育轉型需要高職會計專業教育與企業對會計人才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培養內容、模式、手段等不適應時展需要,培養的人才適應能力較差,質量有待提高,這就需要高職會計教育轉型,基于“人工智能+”新型學徒制的契機,以工作過程為主線,校企共育,創新人工智能時代新型學型制人才培養模式,助力高職會計專業教育轉型。
三、人工智能時代高職會計專業推行新型學徒制面臨的困境
(一)政策未明朗,缺少激勵機制,校企參與度不高從我國相關部門出臺的政策看,各部門所處立場不同,教育部門從職業教育角度提出了現代學徒制,人社部和財政部從企業角度提出新型學徒制,各部門出臺政策沒有充分協調,雖然政策都涉及到高職院校和企業,但政策都偏向一方,沒有形成對高職院校和企業良好的激勵政策,造成高職院校和企業在學徒制人才培養融合不夠。同時企業重業績輕人才培養,對技能人才在企業價值實現中的核心作用沒有正確認識,另中小企業因缺乏資金心有余而力不足,缺乏積極性,參與度不高。會計專業的培訓具有針對性和時效性,影響了企業和勞動者參與學徒培訓的積極性。
(二)新型學型徒制構成要素相互間溝通不暢高職會計新型學徒制主要構成要素:崗位、學員、教師、師傅,崗位與學員是相關聯的,學員對會計崗位的認同和熱愛,才能選擇該崗位。教師無實際經驗,以理論為主,無法與崗位進行有效對接,同時教師與企業師傅間沒有建立有效溝通途徑,更不用說共同對學員培養中起到合力作用;學生處在教師和師傅之間,不能很好處理三者關系,在教師和師傅之間對知識和技能傳授有差異時,不知道如何選擇和甄別。高職會計新型學徒制采用人工智能技術能有效解決崗位與知識、技能對接,教師、學員、師傅間相互溝通問題。
(三)高職會計教育對新型學徒制認識存在誤區會計工作政策性強,對從業人員知識和技能要求較高,涉及的知識面較廣。普遍認為會計教育引進新型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不適合,特別是在人工智能應用對一些簡單、重復工作等技能型工作的替代,迫使會計人員轉型形式下,采用師傅帶徒弟方式培養會計人才更加不可行。認識不足,造成高職會計教育參與者積極性不高,動力不足,從而導致人工智能時代高職會計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大都采用傳統模式,人才培養質量與需求差距越來越大。
(四)課程體系不適應新型學徒制的需要現有高職會計教育體系還是線條型傳授知識,按照模塊和課程時間先后進行課程設置,而會計工作是知識和技能的綜合運用,每筆業務或每一項工作都涉及不同課程的知識,工作時效性強。高職會計新型學徒制人才培養,面向會計工作崗位,要求學生在師傅和教師指導下,獨立完成企業每個時期的會計工作,知識需求是橫向的,因此現有課程體系適應不了新型學徒制人才培養的需要,須對現有高職專業課程體系進行重構,實行扁平化教學,促進新型學徒制人才培養。
(五)現有師資水平達不到新型學徒制要求新型學徒制需要高素質、知識全面的教師隊伍,而現階段高職擴招,會計專業教師嚴重不足,師資來源單一,教師一畢業直接進入高職院校從事教師工作,“雙師型”較少,缺乏實際工作經驗;知識結構不合理,知識不全面。同時,新型學徒企業師傅雖在業務上經驗豐富,但僅限于所從事崗位的技能和知識,范圍比較窄且更新慢,沒有教育理論知識,很難達到人才培養的要求。這就需加強人工智能時代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為新型學徒制人才培養提供師資保障。
(六)學生管理和教學管理面臨困難傳統高職會計專業都以班為單位在校內進行教學,隨著高職院校的擴招,會計專業學生人數較多。現實中每個單位會計崗位人數都很少,具體到每個企業每年新增會計崗位不多,采用師傅帶徒弟的方式單個企業容納的學生人數有限,一個班級的學生作為徒弟必須分布在多個企業,比較分散,這樣對學生管理、教學管理都帶來困難,需要高職院校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創新新型學徒制途徑,滿足會計專業新型學徒制人才培養的需要。
四、人工智能時代高職會計專業新型學徒制實施策略
(一)政府部門協調,建立激勵機制,提高各方參與的積極性政府部門要改變各自為政的狀態,進行政策設計,統一出臺新型學徒制相關政策,提供政策引領和服務保障,使學生(學徒)、高職院校、企業等充分了解新型學型制相關政策,有章可循,激發各方積極性。政府建立相應激勵機制、如采取財政補貼、專業建設傾斜。健全高職會計專業新型學徒制投入機制,形成政府、院校、企業、社會多方投入,確保資金需要。同時出臺高職會計專業質量評估和監管等措施,做好新型學徒制培訓鑒定、評價工作,確保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和資金使用效率及服務保障工作。
(二)樹立人工智能時代高職會計教育新型學徒制信念由于高職會計專業特殊性,采用新型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存在很多誤區,需要會計教育、培訓者從思想上提高認識,認真學習國家有關人工智能和新型學徒制相關政策,掌握人工智能相關技術并能正確運用,深入了解新型學徒制的內涵,將新型學徒制與會計有機結合,抓住人工智能和新型學徒制國家強力推進的時機,樹立人工智能時代高職會計教育新型學徒制信念,敢于創新。
(三)利用人工智能,促使各要素緊密結合高職會計新型學徒制主體為企業和高校,兩者結合方式為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立在此基礎上的新型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要求崗位、學員、教師、師傅各要素之間緊密結合,合理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技術,使教、學、做融為一體,高度重視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教學內容與企業崗位之間的關聯性,及時更新知識和技能,確保新型學徒制順利實施,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四)優化人才培養方案,重構課程體系現行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不能適應智能時代新型學徒制要求,需將原來的文化基礎、專業基礎、專業核心、選修等模塊的課程體系進行重構,建立以人工智能為背景,以實際會計崗位工作任務為內容的扁平化教學體系。根據崗位,梳理出崗位所需知識和技能,并歸納出知識和技能點,以此為依據優化人才培養方案,跳出原有課程按學期編排方式,將所需知識及工作任務要求進行排列,對課程中知識和技能點分配各個時間節點,對課程進行扁平化編排,滿足新型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需要。
(五)加強師資培訓,建立一支新型的師資隊伍現階段高職會計師資隊伍很難適應新型學徒人才培養的需要,這就需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為新型學徒制人才培養提供師資保障。建立一支新型的師資隊伍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一是引進新教師的條件之一需要有多年的實際工作經驗;二是對現有的師資隊伍進行有效培訓,掌握人工智能相關技術,深入了解新型學徒制模式;三是建立“雙師型”教師隊伍,教師下企業頂崗學習,豐富實際經驗。四是對企業師傅進行教育理論培訓,掌握必要的教育教學方法。通過上述措施切實提高教師和師傅的能力,提升學徒快速進入工作崗位的能力,實現協同育人。
(六)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拓展新型學徒制學習途徑人工智能技術已進入快速發展期,我們可采用“云實習工廠”完成學徒制人才培養,通過大數據改變原來虛擬現實教學模式,運用人工智能的VR、AR最新技術,實現企業財務與教學無縫對接。建立“云實習工廠”,設計虛擬現實業務情景,通過VR技術實現師傅、教師共同帶徒弟。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建立人才培養各方需求快速反饋渠道,及時解決存在的問題,保證新型學徒制順利實施。
五、結論
總之,人工智能時代高職會計專業新型學徒制是一個新的領域,尚處于萌芽狀態,面臨著許多困難,需要提高認識,同時由國家提供政策引領和財政支持,發揮高職院校、企業的雙主體作用,充分調動教師、學生(學徒)、師傅的積極性,運用人工智能現代技術,建立一支德才兼備的雙師型隊伍,對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進行重構,拓寬師傅帶徒弟的方式,實現校企協同育人,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和“持續學習”能力,切實提升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人社部有關負責人詳解全面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的意見[J].廣東印刷,2019(1):58.
[2]潘天君,歐陽忠明.人工智能時代的工作與職業培訓:發展趨勢與應對思考——基于《工作與職業培訓的未來》及“云勞動”的解讀[J].遠程教育雜志,2018(1):18-26.
作者:丁貴娥 陳代明 單位:湖南有色金屬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