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會計制度設計信息質量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會計工作作為一項社會經濟管理工作,必須隨著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而不斷發展。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會計工作領域發生了巨大變化,會計工作在改革中不斷發展,在對外開放中逐步與國際接軌。會計改革取得的成效和會計工作的發展,是各級政府重視、社會各界支持和廣大會計工作者努力進取的結果。但是會計工作在發展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比如會計信息失真就是目前會計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這個問題已引起多方的關注,為了進一步有效保障會計秩序,加強社會監督,抵制會計領域的造假行為,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修訂后的《會計法》已于1999年10月30日由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審議通過,由國家主席以第二十四號主席令公布,自2000年7月1日施行。雖然《會計法》的頒布為規范會計行為、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但企業面對瞬息萬變的內外環境,很難有一種會計制度或模型能始終如一地滿足各方對會計信息的要求。如何才能真正使企業的會計工作走向法制軌道,并能正確地計量企業所擁有的資源和承擔的負債,合理衡量企業收益與成本,為企業外界利益相關人員和企業管理者提供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就要求企業必須加強內部會計制度設計。
會計信息質量在當前所引起的關注,并不能說明過去的會計信息質量就好。這是因為長期以來,我國實行計劃經濟,投資渠道單一,外界對會計信息要求不高。而作為各個會計主體雖也是嚴格遵守非常詳細的行業會計制度,但只注重平時的核算過程。例如對現金的核算,工業企業、商業企業使用“現金”科目,不敢越雷池半步,而對最終提供會計信息的可比性、客觀性則重視不夠。在這種指導思想下,企業沒有多大的靈活性,企業內部會計制度設計也就無從談起。市場經濟條件下,投資的多元化,必然強調會計報表信息的高質量,在國外報表的地位也非常重要,而對一項業務是增加固定資產還是增加設備不作深究。企業內部會計制度設計具有很強的動感,因為作為信息系統企業會計制度應適應企業內部環境的變化,由于信息有效性是一個動態的概念,優秀的會計制度也應該是動態的。通貨膨脹時高時低、技術革新迅速,浮動外匯匯率的影響或者是人為因素的干擾,都會引起企業外界會計信息使用者的不滿。這些外在壓力,迫使企業不得不重新修訂企業的內部會計制度,這就說明企業內部會計制度設計,不僅存在于一個新單位,對于老單位有時更為重要。
二、企業內部會計制度設計要具有合規性
企業內部會計制度設計是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會計準則,采用文字圖表等形式對企業會計工作應遵循的原則,應采用的程序和方法,應提供的數據資料以及會計管理應達到的要求所作的明確規定。一般包括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的設計,會計科目、會計憑證、會計帳簿的設計,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設計,成本制度的設計以及會計報告的設計等內容。從內部會計制度設計的含義不難看出,在設計會計制度時首先要合規。1985年1月21日新中國第一部《會計法》誕生,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基本形成了以《會計法》為中心的包括會計法律、會計行政法規和會計規章為內容的會計法規體系。所謂合規性首先要符合會計法律即《會計法》,因為它是調整我國經濟生活中會計關系的法律總規范,是會計法律制度中層次最高的法律規范,是制定其他法規的依據,也是指導會計工作的最高準則。其次要符合會計行政法規,會計行政法規是調整經濟生活中某些方面會計關系的法律規范,尤其要符合屬于會計行政法規的《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再次要符合會計規章,它是主管會計工作的行政部門——財政部就會計工作中某些方面內容所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如行業會計制度、《會計基礎工作規范》以及《會計檔案管理辦法》等。合規性要求會計制度設計必須符合該體系并把它們貫徹到企業內部的會計制度中。例如根據國家的《現金管理暫行條例和結算制度》,企業就應制定有關貨幣資金的收支、保管和核算的規定,以充分體現有效利用資金,堵塞貪污盜竊和違紀使用現金的漏洞。會計準則是我國會計國際化的一條主要途徑,它的頒布實施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一種自覺行為,它雖不屬于法律范疇,但它具有法規效力。例如隨著我國個體工商業的發展,財政部印發《個體工商戶會計制度(試行)》,要求個體工商戶按規定必須配備必要的專職或兼職會計人員辦理個體戶的財務工作,有條件的應當聘請有關社會中介機構記帳。根據這一規定個體企業就應進行會計人員和機構的設計。另外該制度還增設了“稅后列支費用”科目,迫使企業將業主個人發生的與生產經營活動無關的各項支出剔除在帳外,用個體戶帳內款項為業主個人或其家庭代為支付的款項,視作業主提款,通過“業主投資”科目核算,這正是依據的會計主體假設。
三、企業內部會計制度的設計過程應當成為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有力保證
企業應根據外界對信息的需求以及企業內部的管理要求,在不違背法律法規體系和會計準則的前提下,內部會計制度設計過程將具有極大的靈活性。例如根據一致性原則,企業對發出存貨的計價方法,一經確定一年內要保持不變,但期間若遇到特殊原因,根據重要性原則就可以中途變更,但要對外界披露。再如,企業可以通過制定一套種類齊全、內容完整、連續編號的可靠的內部憑證制度,并建立合理有效的傳遞程序,以便加強企業的內部控制。又如各項經濟業務的進行均需有管理部門授權,任何人未經管理部門授權不得動用企業的資產,這些控制要求均需有關領導人簽字,這與《會計法》突出單位領導人的責任相輔相成,從控制程序和法律上解決一些領導人為人不正、授意、指使編造假的會計資料,造成會計信息嚴重失真的問題。國外也不泛這樣成功的例子,眾所周知的飛利浦公司,自1951年開始采用現值會計,50年代至80年代對現值會計制度不斷加以完善,但1992年又重新回到成本會計,作出這種調整就是為了適應內外環境的變化,使控制的風險降低到最低點,從而確保會計信息的及時有效性。
四、企業內部會計制度設計的目的是為了提高會計信息質量
會計管理是企業管理的一個組成部分,企業管理的最終目的是使企業在市場經濟大潮中立于不敗之地。為達到這個目的就必然要擴大再生產,追加投資,為外界利益相關人員以及企業管理者提供高質量管理信息,可以說與企業內部會計制度設計的目的一脈相承。一套健全的、完善的、適應本單位的會計制度對企業來講舉足輕重,但這一切又取決于會計人員的素質。為了使會計人員的素質不斷得到提高,財政部新近出臺的各類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無疑是一個良好的舉措。這個措施的實施,將會使會計人員及時認識到環境變化對會計信息系統的要求,并有能力實行改革,從而使企業內部會計制度設計在新形勢下發揮它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