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經濟效益審計與各項專業審計相結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成為企業增強自身實力,應對激烈市場競爭的重要舉措。效益審計是企業內部審計人員圍繞企業的發展目標,對企業的資源利用、產品的生產和銷售過程的經濟性、效益性和效果性進行的經濟監督和評價活動。目前,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展和加強效益審計。如何加強效益審計,提高效益審計的質量,已引起企業的高度重視。
一、效益審計的重要性
1.加強企業經濟效益審計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蓬勃發展,有市場就有競爭,競爭的結果是利益在不同競爭者之間的重新分配。企業面臨市場競爭的壓力,只有持續健康的發展,企業資本才能保值增值,經濟效益才能不斷增長,企業才能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企業只有加強效益審計,才能達到以上目的。目前,我國開展企業經濟效益審計的經驗較少,存在審計理論不完善、操作方法不科學、測評指標不健全等問題,經濟效益審計的理論研究和實務體系有待進一步的探索。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經濟效益審計在企業發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因此加強企業經濟效益審計工作,充分發揮經濟效益審計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越來越受到關注。內部審計的目標和方向就是要以效益審計為主,經濟效益審計已成為企業內部審計的核心內容,這是對內部審計工作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新的定位。
2.加強經濟效益審計是企業發展的內在要求。企業經營的三個主要目標是“效益”、“經濟”和“效率”。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在努力實現“效益”目標的同時,必須兼顧企業的“經濟”與“效率”。內審人員要將企業的發展目標貫穿于企業的內審工作中,加強效益審計,為企業發展服務。首先,經濟效益審計對于推動企業制度建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經濟效益審計可以維護出資人的利益,防止企業資產流失,促進企業資本保值增值。其次,經濟效益審計能夠促進企業找出漏洞,挖掘潛力,改進生產技術,變革經營方式,調整管理方法,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再次,經濟效益審計能夠監控企業決策、計劃的實施,提高經營決策的科學性,建立健全內控制度,防范控制風險,從而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最后,企業的生存、發展受到政治和經濟壞境等方面因素的制約和影響,許多問題通過自身的努力難以解決。這樣,企業希望內部審計能夠發現和揭露本身存在的弊端,推動企業內控的建設,提高經濟效益。因此,企業以經濟效益為目標的生產經營活動產生了經濟效益審計,經濟效益審計作為企業的一個增值途徑,將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3.加強經濟效益審計是內部審計發展的需要。隨著經營壞境的變化,企業的審計目標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審計職能由查錯防弊向防護性和建設性轉變。企業的核心目標是提高經濟效益,這就要求企業整合現有資源,控制經營風險,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實現經濟效益。審計作為企業的一種管理資源,作為企業從事經營活動保駕護航的手段之一,必須圍繞企業的戰略核心來開展工作。另外,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必須堅持統籌兼顧,注重質量,講求效益的原則,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需要內審部門開展效益審計,審核評估制度執行、經營管理和資金使用等方面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在促進社會全面、協調、快速、持續的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
二、如何加強效益審計
1.經濟效益審計與各項專業審計相結合,全面開展效益審計。企業的經濟效益審計應以財務審計為基礎,首先審計財務收支的真實性和合法性,審定和確認有關財務數據。沒有財務收支的真實性,就會導致虛假的效益審計,審計報告的分析和評價就會發生錯誤。在具體實施審計過程中,應將財務審計和效益審計有機的結合起來,充分利用財務收支審計的工作成果。在此基礎上,切實開展效益審計;另一方面,效益審計可以依據財務審計方面的準則和方法,進而利用財務審計在某一領域的技術參數和標準,以保證效益審計的客觀性和公正性,并提高審計效率。
在效益審計實施的各個環節,都可以加強與其他各項專業審計的結合,積極利用各項專業審計的成果,提高效益審計的質量和效率。例如,效益審計中對資產、負債、損益的真實準確性和資產保值增值的審計,可以與專業審計結合起來。另外,效益審計與專業審計在審計方法上也可以更好的結合。專業審計采用的檢查、監盤、觀察、查詢及計算機分析性復核等審計技術方法,都可以運用在效益審計中。
經濟效益審計與各項專業審計相結合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利用專業審計的成果。為了能夠充分利用專項審計的成果,一方面可以在計算機中建立數據庫,把其他各項專業審計的相關資料和成果錄入資料庫中;另一方面可通過建立數據鏈接,將效益審計資料庫中的與其他專業審計的數據鏈接起來,做到數據共享,高效利用企業的經濟資源。
2.把握經濟效益審計各個環節,提高效益審計質量。
首先,在審前調查環節,應關注審計立項的重要性和增值性。效益審計立項的準確性恰當與否,關系效益審計的成敗。開展審前調查的目的和主要任務就是正確選擇效益審計項目。
其次,在審計方案編制環節,應重點確定審計的目標和內容。審計人員應根據每個效益審計項目的不同目的,確定具體的審計目標和審計內容。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確定審計事項。在確定審計事項的過程中,應重點掌握可證實性原則。一方面,效益審計不能機械的按照會計科目和會計報表項目確定審計事項;另一方面,又要防止抽象地確定審計事項。這兩個方面是兩個極端。工作中不能走極端,應善于分析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利用現有的審計手段和評價指標體系,合理確定審計的目標和內容,編制出切實可行的審計報告。
最后,在審計評價和報告環節,應重點把握效益審計的可比性和建議的可操作性。效益審計評價標準的選擇既要具有可比性,又要具有科學性。可比性就是要解決跟誰比,怎么比的問題。企業應結合自己的實際,正確的選擇比較的參照物。科學性就是評價時,既要運用量化指標,又要選擇適當的指導性評價標準。在起草和復核審計報告環節,審計意見的提出要建立在客觀數據和科學分析的基礎上,不能太空洞,審計建議對企業的生產經營產生的問題應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3.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審計方法,提高經濟效益審計的效率。
首先,合理安排審計項目。審計項目是經濟效益審計工作的對象和載體。沒有審計項目,審計工作無從開展,審計的范圍和目標就無法確定,審計標準和指標就無法選擇。經濟效益審計可以有選擇的針對企業經濟活動的某一部門、某一環節以及某項活動做出評價。因此審計項目的確認與選擇是搞好經濟效益審計的首要環節。
其次,經濟效益審計應以加強企業管理為出發點。從企業管理入手是開展經濟效益審計的內在要求。經濟效益審計關注的是企業的效益,關注經濟效益必須關注企業管理,而關注管理的最終目的是提高經濟效益。
再次,經濟效益審計應以效益為主線。企業的一切生產經營管理活動的目標歸納起來主要有兩點:一是降低消耗、降低成本;二是提高質量、提高效益。經濟效益審計的目標應服從企業管理的目標,整個審計工作要以效益為主線。
最后,經濟效益審計要以提倡節約,揭露損失,防止浪費為重點。節約就是效益,省下的就是賺到的。損失和浪費是效益的減項,在合理的成本之外,盡可能減少損失和浪費。
總之,經濟效益審計的著眼點要放在促進企業加強管理,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內部審計要用自己的方法和標準,在效益上做文章,要審出成果、審出效益。經濟效益審計的出發點就是為了提高效益。企業的經濟效益審計已成為審計人員的主要任務,這不僅與企業的發展目標一致,而且充分體現了審計資源在企業發展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