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會計師事務所的業務質量控制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會計師事務所作為新興服務行業,為客戶提供優質的專業審計服務是其經營發展的基礎。審計業務質量是注冊會計師行業的生命與靈魂,是衡量會計師事務所執業水平的首要基礎評價指標,提高審計業務質量對于維護社會公眾利益,促進審計行業健康、持續發展具有積極作用。本文梳理了會計師事務所業務質量相關理論,總結分析了當前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業務質量控制存在的不足及問題,并提出強化會計師事務所業務質量控制的措施。
關鍵詞:會計師事務所;業務質量;問題;措施
一、會計師事務所業務質量概述
會計師事務所是指依法獨立承擔注冊會計師業務的中介服務機構,該類機構由一批具有會計專業知識技能且取得證書的會計師組成,并根據委托人委托開展審計和非審計業務(記賬、會計咨詢、稅務咨詢、會計培訓等其他服務)。審計業務是會計師事務所的主要收入來源,約占總業務收入的70%左右,因此本文著重對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業務質量進行深入探討。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業務質量是指審計業務的工作過程與結果的優劣程度。審計業務流程包括項目承接、項目審計實施、出具審計報告、工作底稿歸檔等一系列環節,審計工作的優劣是指審計目標的執行程度,而結果的優劣判斷標準為審計報告的準確性、真實性、可靠性。審計業務質量是會計師事務所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對于會計師事務所本身和整個會計師行業的經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首先,審計業務質量影響會計師事務所的聲譽、經營成果乃至生存發展。會計師事務所是經營信譽的服務行業,審計業務質量不合格不僅影響會計事務所聲譽,還可能使其遭受一定的經濟損失,甚至導致破產。其次,提高審計業務質量將提高整個行業的誠信水平,為行業發展提供良好的發展空間。
二、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業務存在的問題及不足
從各監管部門的檢查結果、公開處罰及媒體報道的虛假財務信息事件來看,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業務存在的問題集中體現在:審計人員審計過程中未進行盡職調查;審計過程中未履行規范的審計流程、審計依據收集不充分;未關注被審計企業的大額交易等異常經濟活動;幫助被審計企業故意作假等。以上問題反映出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業務質量控制的不足,分析導致審計業務質量不高的深層次原因,可將影響因素歸類為兩大類:存在不利的外部因素。一是,目前我國審計市場已成為買方市場,“劣幣驅逐良幣”現象嚴重。會計師事務所處于較為被動的市場地位,只能通過低價來爭取業務,較低的業務收入迫使事務所通過壓縮審計成本實現盈利,審計成本的壓縮造成審計質量的下降;二是,根據委托理論,審計委托方應為財務報告使用者,當前審計聘任制度下委托方即為被審計單位,被審計單位以“誰按其意愿出具審計報告、誰報價低”的原則選擇審計方,該聘任制度不利于社會公眾利益和審計行業的發展;三是,當前多部門監管模式下,存在監管職能交叉、職權分工模糊、監管效果低下的問題。審計業務質量內部控制不完善。一是,不利的市場地位造成業務承接標準較低,風險評估執行不到位。二是,出于降低審計成本的考慮,項目審計時間遭到壓縮,經驗豐富執業人員的不足造成現場指導的缺失,三級復核及高風險業務的單獨質量復核制度執行不到位。三是,審計質量的事后檢查流于形式,審計業務質量的責任追究制度不完善,且業務質量的評價缺少來自審計報告使用者的反饋。
三、強化會計師事務所業務質量控制的措施
(一)優化審計執業環境
完善關于審計行為的法律法規建設,賦予審計人員行使審計行為的權利。法律法規是引導經濟師行業行為的重要準繩,通過法律建設能夠有效約束和規范審計活動,進而提高審計業務質量。審計法律建設要涵蓋兩方面內容:一是,明確規定會計師事務所的業務范圍及服務規范,即明確會計師“能做什么”、“應該怎么做”,保證事務所服務的完整性及規范性。二是,賦予審計人員行使有效審計的權利,并明確規定被審計方配合會計師工作的義務,保障審計業務的順利開展。三是,對違規行為進行嚴厲處罰。由于違法行為的成本和收益的嚴重不對等,導致審計業務質量始終難以保障。通過制定嚴厲的處罰措施,嚴厲打擊信息虛假、違規操作的執業行為,樹立會計師事務所的權威性。通過政府、會計師事務所、信息使用者、被審計單位、行業協會和會計師緊密配合與共同努力,創建誠信、公正、競爭有序的審計環境。首先,通過優化被審計單位公司治理結構并強化董事會影響,削弱大股東和公司經營管理層對審計行為的干涉與影響,營造有利于會計師獨立開展審計工作的執業環境。其次,政府部門應樹立“以市場化替代行政干預”的管理理念,減少對審計行為的行政干預,創造一個公開、公正、公平的審計執業環境。最后,加大對違法、違規審計行為的處罰力度,打擊惡意低價競爭的行業行為,改善審計市場中長期存在的“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二)審計質量內部控制體系
建設構建以“控制要素”模式為主、“層次控制”為輔的審計質量控制體系。根據國際審計質量控制準則ISQC1提出的質量控制七要素(業務質量的領導責任、職業道德規范、客戶關系和具體業務的接收與保持、人力資源、業務執行、業務工作底稿、監控),以“要素控制”模式為主的審計質量控制體系。將要素控制作為主線,根據不同的要素劃分控制單元,之后在各個控制要素下劃分事務所層次和項目組層次,明確各層次的質量控制目標和內容,并制定相應的控制制度與程序。一是,明確各層次控制的責任主體。監控要素由事務所層次獨立負責,其他控制要素需要根據事務所具體情況,在事務所層次和項目組層次之間進行明確劃分。二是,梳理各控制要素之間的邏輯關系,以便進行實務操作。審計項目質量控制體系可分為項目過程控制、環境控制、審計工作底稿、監控和信息質量管理五個部分。項目過程控制是審計質量控制的核心,項目過程包括業務承接、工作委派和審計業務執行三個階段,事務所應高度重視過程控制,通過強化過程控制提高審計業務質量。規范并執行審計業務流程。一是,審計質量事前控制。審計事前主要工作為項目承接、項目組人員委派及相關人員的培訓。項目的承接是識別、防范審計風險的第一步,事務所在承接審計項目時,應對被審計單位行業情況、管理層素質、事務所專業勝任能力等進行綜合考慮,判斷該項目是否符合本事務所的承接標準,且項目承接過程中收集的資料、判斷及決策結果等均應編入工作底稿;項目組是審計項目質量的直接負責人,人員委派直接決定了審計質量。在委派人員時,應綜合考慮審計項目的復雜度、重要性、審計風險、項目組需要具備的專業素質等,以提高審計工作效率及質量;二是,審計質量的事中控制。審計質量的事中控制是審計質量控制的核心環節,主要包括項目組質量控制、事務所層次的獨立質量控制。項目組質量控制主要內容包括經驗豐富人員對審計現場的指導、監督以及項目組三級復核。事務所應完善并落實三級復核制度(項目責任人、部門主管與主任會計師復核),相關責任人在復核過程中,既要關注審計工作底稿、客戶提供的相關憑證,又要注重審計程序的執行情況;事務所層面的獨立質量控制應涵蓋審計人員獨立性評價、特別風險的識別及應對措施、項目組三級復核制度的落實情況、重大決策相關工作的底稿是否記錄詳實等。三是,審計項目質量的事后控制。事后控制根據“控制要素”模式又分為項目層次和事務所層次,項目組層次的主要工作內容為項目執行過程的總結,事務所層次事后控制的主要工作內容為定期抽取已完成業務,對已完成審計業務就進行檢查。對于抽查中發現的缺陷和問題進行分析,并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補救。建立審計質量考核體系,將審計質量與相關責任人的績效考核進行掛鉤,從制度上激勵審計人員采取積極措施提高審計業務質量。
財參考文獻:
[1]齊飛.我國會計師事務所業務質量復核問題研究[J].審計研究,2015(02):106-112.
[2]劉明輝,喬貴濤.會計師事務所審計質量傳染效應研究[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4(06):23-31.
[3]齊飛.會計師事務所質量控制模式研究[J].會計研究,2013(11):82-87+96.
[4]聶曼曼.會計師事務所審計質量控制體系探析[J].當代財經,2008(11):125-128.
作者:荊瑋 單位:北京大地津泰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山東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