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會計實踐教學模式改革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本文從學科競賽視角出發,分析了會計學專業的實踐教學模式改革。文章首先分析了高校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現狀以及實踐教學與學科競賽的內涵,在此基礎上,文章從學科競賽知識與單項實訓相契合、學科競賽案例與崗位實訓相結合以及學科競賽平臺與綜合模擬相結合三個方面,提出了基于學科競賽的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創新模式,最后提出了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的保障機制。
關鍵詞:會計學;學科競賽;實踐教學模式
近年來,人工智能的迅速發展對傳統財務工作產生了巨大的沖擊,一些智能軟件已經部分取代了人工記賬,2017年,英國廣播公司(BBC)基于CarlB.F.和MichaelA.O.(2017)提出的職業數據體系,分析了365種職位的淘汰概率,發現簡單重復的會計核算工作較為容易被財務機器人取代,會計師職業的淘汰率排名第三,未來社會對會計人才的需求正在逐步向應用型、研究型、創新型方向轉變。為此,在會計專業學習中,學生除了需要掌握會計基礎理論知識之外,更需要具備分析與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以便于為企業決策提供高效率的有用信息,進而提升企業價值。然而,觀察會計學專業教學現實情況不難發現,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無法使學生獲得更多的主動式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亟需在會計實踐教學環節中強化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全方位培養。應該說,智能時代對會計工作產生了強大的沖擊,顯著地改變了會計工作的運行方式,影響會計職業的未來。如何通過實踐教學體系改革培養符合未來時代要求的會計人才,提升學生的會計專業實踐能力,是高校教學改革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現狀分析
目前,高等院校專業實踐教學可以概括為三段雙向的教學模式,所謂“三段”,是指會計專業實踐教學課程分為三個階段,包括單項實訓、崗位實訓和綜合模型實訓,這三個階段的實踐教學層層遞進,逐漸深入,是一個由簡單到復雜、由單一到全面的三階段實踐教學過程,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會計實踐教學知識、提高崗位實操能力;所謂“雙向”,是指高校與企業簽署校企合作協議,高校作為對方企業的人才培養基地,并聘請企業財務人員指導學生進行校內實訓;企業作為高校的校外實習基地,學生可以到企業進行實習實訓,從而使學生順利實現由學生到財務工作者的角色轉變。現實中,由于財務工作大量涉及企業商務機密和財務保密工作,企業難以為會計專業在校學生提供足夠的崗位實習機會,實習、實踐活動更多的是整理賬簿、憑證等基礎財務工作,學生很少有機會接觸到企業核心財務工作。然而,企業在招聘時又要求學生有一定的行業實習或工作經驗,到崗后能很快勝任具體財務工作,而局限于常規模式的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顯然無法滿足這些要求,需對實踐教學環節進行精心設計和再造,Lampel(2012)、于德紅等(2017)、夏園(2018)等學者研究發現,在實踐教學的課外拓展中,積極引入學科競賽,有利于提高學生創新實踐和獨立分析能力。因此,將學科競賽與實驗教學有機結合,有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陳鵬,2017)。
二、實踐教學與學科競賽的內涵
國外學者對大學生學科競賽與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的關系做了大量研究。Wertheimer(1943)出版了《創造性思維》一書,該書是首部關于創造性思維的專著,書中指出創造性思維的核心在于經驗的重組。Torrence(1968)認為學科競賽有利于提高學生創造力,而創造力是指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隨后,Lampel(2012)在研究企業創新中發現,競賽是獲得實踐創新的源泉,他提出競賽設計與創新解決方案,有助于改進課程教學傳授的技術手段和教學方法。國內有關學科競賽與實踐教學的研究大都是理論性研究,劉冬梅(2008)在研究大學生學科競賽與教學策略時,從學生能力、教師素質、教學實施及學校管理與組織等四個方面指出,學科競賽對提高大學生創新能力和對高校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義。李凱和張春(2017)分析了競賽體系對教學的作用,從三大互助體系提出了構建高校學科競賽,和競賽支持實踐教學的實現路徑。梳理相關文獻發現,國內外學者們從學科競賽與創新能力培養、學科競賽與教學質量關系以及學科競賽管理等方面出發,認為學科競賽對促進高校實踐教學體系改革具有積極作用,但從學科競賽視角出發,探討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文章并不多。
三、基于學科競賽的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創新模式
(一)學科競賽知識與單項實訓相契合會計專業目前主要是通過在課程中增加實踐教學來進行單項實訓,由于實踐教學學分不高且分散在整個學期,導致學生實踐教學知識分散、割裂,無法全面系統的掌握實踐教學知識。為此,在課程單項實訓中,組織基于學科競賽的單項實訓,教師根據教學計劃,對實踐教學進行集中排課,使學生能夠在一段時間內系統運用實驗室模擬投資教學財務軟件,并在此基礎上,結合學科競賽,對相關理論知識進行重點實踐練習和初步應用。
(二)學科競賽案例與崗位實訓相結合會計專業現有的崗位實訓主要是利用假期,到校外實訓基地,通過下企業實踐得到崗位體驗,學生通過一個月左右的專業實習,了解企業財務的整個運行過程,從而體驗會計實踐工作。然而,這種崗位實訓時間較短,人數眾多,企業指導老師無法做到有針對性性的財務崗位知識培訓,學生也大都只能獲得某一個環節財務知識的體驗,對企業財務、經營的整體認識不足。通過將學科競賽與崗位實訓相結合,要求學生將企業作為學科競賽中的案例公司,由學校專業老師、企業指導老師組成指導團隊,學生組隊完成基于學科競賽的企業財務案例分析,有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充分發揮,切身感受實際會計工作中存在的某些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
(三)學科競賽平臺與綜合模擬相結合學科競賽可以側面體現專業教學計劃、教學內容的合理性,是對學生專業綜合知識掌握情況和應用能力的綜合考驗。大部分高校開設了會計專業綜合模擬課程,該門課程設計目的是提高學生利用所學財務知識,進行企業財務綜合模擬實訓,提高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然而,在實踐教學中,學生大都根據老師提供的案例資料,完成從建賬、填制憑證、結賬及出具財務報告的財務會計流程,學生雖然對記賬有一定感性認識,但是對于更深層面的財務分析、管理以及決策等無法獲得真實體驗。為此,將學科競賽平臺嵌入到綜合模擬實訓中,就是使學科競賽平臺與綜合模擬實訓課程有機整合,實現競賽與實踐教學在教學設施、指導老師、教學資料等資源的互通互助。
四、基于學科競賽的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保障機制
(一)建立科學的學科競賽體系應結合學科競賽來開展教學改革,通過構建學科體系來檢驗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科競賽成為培養創新型會計專業人才的重要手段。為此,應將學科競賽納入會計專業人才培養體系,針對全校財經專業學生開展學科競賽活動,使學科競賽成為一項教學常規活動。
(二)提供充足的競賽資金支持學科競賽離不開充足的比賽經費作為保障。學校、學院可以通過立項方式進行競賽立項,并劃撥專門的常規項目經費作為支持,以激發和鼓勵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學科競賽中來,形成持續良性的競賽機制。
(三)構建合理的競賽激勵機制將實踐教學與學科競賽有機結合,構建合理的競賽激勵機制,競賽激勵對象包括參賽學生、指導老師和承辦學院三個方面。高校應出臺相應的競賽激勵文件和具體實施方案,對獲獎學生給予創新學分、就業推薦及物質獎勵,對指導老師給予獎金和工作量激勵,對獲獎學院給予表彰。
【參考文獻】
[3]夏園.基于學科競賽的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創新性改革實踐[J].高教論壇,2018(10):36-39.
[4]陳鵬.學科競賽嵌入經管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探索與實踐[J].中國商論,2017(13):189-191.
[5]劉冬梅.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與教學策略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8.
[6]李凱,張春.大學生學科競賽視閾下“賽教學”互助體系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10):52.
作者:陸智強 李紅玉 單位:寧波大學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