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會計誠信與會計職業道德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想要解決當今社會會計行業普遍存在的“信任危機”,必須確立會計自身獨立性,提高會計行業公信力與誠信度,只有這樣才能在根本上提高整個會計行業水平。如果將會計工作比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廈的基石,那么會計誠信便是會計人員的價值甚至是生命。如今會計行業最為迫切的任務就是提高會計職業道德水平,解決會計誠信問題。
一、前言
(一)會計職業道德含義會計職業道德是一種職業行為規范與準則,是在進行會計職業活動時必須遵守的,展示了會計職業性質并可以改善會計職業關系。會計職業道德包括以下幾點:參與管理,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強化服務,廉潔自律,堅持原則,客觀公正,提高技能。第一,會計職業道德是一種手段,可以改善會計職業活動間的利益關系。在市場經濟建設的過程中,經常會有經濟主體和社會公眾利益或是國家利益產生矛盾。會計職業道德的作用是按照國家法律規定,協調相互間的經濟利益沖突問題,確保經濟秩序可以正常運行。會計職業道德要求個人或是其他經濟主體想要得到自身利益必須按照規范獲得,不能用損害國家與社會公眾利益的形式來得到自身利益。第二,會計職業道德是比較穩定的。會計是一門經濟學科,它的實用性較強,其根本目的是維護市場經濟運行,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增加經濟效益獲得,為社會公眾利益服務。進行市場經濟活動時,會計需要對單位經濟業務確認,之后根據一定方式進行計量,最后記錄信息形成會計報告,如何制定會計標準,怎樣運用會計制度,采取什么會計方法等等,全部需要規范在客觀經濟規律之內。客觀經濟規律在一定時期內是比較穩定的,而會計職業道德更多的是依靠經濟規律而制定完善,因此雖然社會經濟關系時刻都在變化,但相對穩定的客觀經濟規律決定了會計職業道德的相對穩定性。虛假會計信息是整個社會所無法容忍的,每個經濟主體都會防止會計人員偷偷往外界泄露機密信息從而導致的商業秘密外泄。第三,會計職業道德存在廣泛的社會性。會計職業道德可以說是社會會計職業行為的一種客觀要求。以受托責任角度出發,會計目標要求會計必須完成對應的社會責任。企業產權改革持續進行,逐步深化,會計首先要提供給金融機構、企業管理層甚至給政府機構達到規定質量的會計信息,其次還要為債權人、投資者以及社會公眾負責。會計信息是會計提供的一種公共產品,因為其服務對象包含寬泛的內容,因此國家和社會公眾利益都會受到會計職業道德的水平的影響。由此可知,會計信息質量必然聯系著社會經濟秩序的規范與社會經濟的增長,社會的關注度不斷提高,存在廣泛的社會性。第四,會計職業道德的現狀與不足。首先是有些會計人員,當單位利益不能與國家和社會公眾的利益相一致,存在相互沖突的時候,未能按照規范進行,有的甚至參與造假,提供專業知識來進行違法違紀活動,對會計信息進行偽造、會計賬簿、會計報表,甚至變造虛假會計憑證等內容。其次是有些會計人員存在嚴重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個人主義,缺乏對法律法規的敬畏之心,完全沒有會計職業道德,為了利益主動偽造、變造、損毀會計資料,貪污、挪用公款等無所不用其極,最終必將走上違法犯罪之路。
(二)會計誠信含義第一,會計誠信是會計職業道德規范的重要組成部分。潘序倫先生被稱作中國現代會計學之父,他曾說過:“立信,乃會計之本。沒有信用,也就沒有會計。誠信是會計職業道德的重要內容。”道德會計是會計的前提和基礎,會計職業道德一直都是最為重要的部分,因為作為一種公共產品的會計信息,如果會計人員缺乏應有的道德規范,那么會計信息必然存在造假最終導致系統性風險發生,社會公眾必然受到極大的影響,損害其根本利益,導致促進社會發展的信用基礎崩塌。有信無誠那么信如浮萍德無憑依,有誠無信那么道德缺失人言無準,因此誠實務必守信。第二,會計誠信有幾點基本要求。做人的基本準則之一即為誠實守信,作為公民道德規范重要內涵。無信無以立人,無信無以強國。經濟發達的市場,社會化的職業準則,對道德信譽要求極高。信用是基礎也是基石,保證市場經濟維持良性發展,保護市場經濟持續生存。“誠信為本,操守為重,堅持原則,不做假賬。”十六字成為會計的準則,這是2001年朱镕基視察北京國家會計學院時留下的題詞,是對全體會計人員的最低要求。成為會計必須做到當老實人、辦老實事、說老實話,不弄虛作假,保守公司機密,主動抗拒利益的誘惑,一切以誠信為優先。想要達到必須提高整個會計信用體系,制定財務會計信用等級評價制度,這是防范會計信息不實、規范會計秩序的必要舉措。
二、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與誠信的現狀
(一)會計人員職業道德觀念淡薄在現實生活中,有些會計人員存在嚴重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個人主義,缺乏對法律法規的敬畏之心,為了追求利益主動偽造、變造、損毀會計資料,貪污、挪用公款等無所不用其極,完全沒有會計職業道德。盡管這種事情發生僅僅是極少一部分會計人員,可是卻體現了一種整體趨勢,加強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教育已經迫在眉睫。
(二)會計誠信缺乏報道出的大部分腐敗以及經濟違法犯罪行為,基本都是受到財會人員誠信問題影響,有以下兩個主要表現。第一,為了私利監守自盜。一些會計人員,當單位利益不能與國家和社會公眾的利益相一致,存在相互沖突的時候,未能按照規范進行,為了利益甚至參與造假,提供專業知識來進行違法違紀活動。第二,沒有原則弄虛作假。一些會計事務所中的注冊會計師在進行獨立審計任務時,并未按照職業道德準則采取獨立、客觀、公正的審計,最終給出的審計報告不夠真實,對會計造假行為故意視而不見,成為被審計單位會計造假的幫兇,極大的損害了國家和投資者的利益。
三、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失范與誠信缺乏的原因分析
(一)經濟利益的驅動會計誠信缺失的根本原因是受到利益驅使,在利益驅使下進行信息造假。改革開發之后,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價值觀發生了變化,拜金主義橫行,造假者對財富充滿了渴望,又無法用正常手段獲得,逐漸迷失在了對利益的追逐中。羨慕他人的富足生活,渴望追求物質財富,希望可以保官、升官平步青云,極度向往可以出人頭地,無法利用規則范圍內的方法獲得時,一些道德缺失的人利用作假賬來謀求改變。這種人缺乏專業知識,甚至不清楚會計法規制度和一些相關原理,這樣必然會導致錯賬的出現。也有一些具有專業知識的會計在利益的驅使下為了得到眼前的個人利益或者為了不丟掉工作違心地成為“造假”活動的幫手,對發生的會計信息失真問題不予理會甚至進行包庇,極大的影響國民經濟的正常運行。
(二)信息不對稱從信息角度分析,會計信息使用者與制造者對信息的了解程度不對稱。與信息使用者相比經營者擁有更大的優勢。會計信息制造者通常也是公司的運作管理者,安排企業的經營活動。會計信息使用者通常不會直接管理企業經營活動,想要了解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僅可利用會計信息制造者給予的信息內容,信息的不對稱性導致經營者道德風險與逆向選擇存在可能,一些會計信息制造者為了利益給予虛假的會計信息,缺乏誠信。
(三)審計部門缺乏獨立性審計部門與人員必須按照審計程序運用規范的審計方法進行嚴格的審計,可以對造假行為形成較大威懾。可這點卻由于審計部門與被審計單位之間具有直接的利益關系而很難做到。注冊會計師按照公司管理機構要求審計其下會計報表及其公司活動,審計費用由公司管理機構提供;會計師事務所在對客戶進行審計時還對此客戶提供會計咨詢服務,以此咨詢服務獲得被審計單位極高的利益,這些相互間的直接經濟利益關系影響了審計部門審計的獨立性。一些制度制定合理的單位卻缺少一個真正的有力機制實行這種制度,而且通常缺乏對應的審計監督機制,監督稽核等工作并未落到實處,僅是一個形式,根本沒有應有的監督職能,各部門和人員間沒有形成有效的監督管理機制,導致一些缺乏職業道德的會計人員進行盜竊、貪污、挪用公款等違法律行為發生。
(四)對會計人員職業道德與誠信的宣傳教育缺乏有力手段和措施受當前社會風氣的影響以及相關教育缺失等原因,會計從業人員普遍存在誠信道德不高的問題。在我國以前的學校教育中,對智育的重視遠超德育與誠信方面的教育。而從事會計工作后雖然有相關的職業道德學習教育要求,但實際工作中并未得到足夠的重視。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執法不嚴、違法不究、有法不依的情況屢屢出現,導致企業自身缺乏足夠的法律認識,沒有主動的自我約束概念。當企業的財務行為遇到和會計法規制度有沖突的時候,通常會以提高經濟水平為主,忽視法律法規的約束作用。而且當前還未建立科學合理的社會監督體系,財政監督、審計監督、稅務監督與會計監督缺乏統一的協調,監督效率低下。沒有不遵從會計職業道德時的強力處罰,違反后成本較低,無法形成有效的威懾,這在很多時候增加了造假的動力。
四、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與會計誠信的對策建議
(一)加強職業道德培訓水平會計職業道德和誠信的提高必須提供更多的教育資源,這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提高會計職業道德水平,同時是增強會計信息質量的有利措施。會計人員個人道德修養需要通過自我教育和社會教育兩個方面共同強化自身認識。誠信教育應該在大學時就開始注重教育,特別開列誠信教育學科,學習專業教材,融進大學核心課程,提高誠信認識。同時在社會上也要進行大力宣揚,尤其是針對會計方面人員更要加大宣揚力度,要求相關人員以誠信為“立身之本”。還有一個重要部分就是會計人員從業資格,只有更加嚴格的從業條件才能提供更高素質的從業人員,建立新的合理的專業技術資格考試方案,在會計人員的持續深造上付出更多努力,宣揚會計人員積極更新自身知識,活到老學到老的鉆研精神。
(二)強化會計監督會計監督是針對會計管理及核算問題采取系統和全面的持續性監控與隨時的檢查,是會計工作中找到問題并進行改正重要方法和手段。對可能有舞弊造假的地方進行檢查并按照法規進行處理,保證會計管理和會計核算不受干擾可以健康有序并高效的運行。會計監督對完善會計基礎內容,提高會計工作效率,增強會計管理核算水平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要想強化會計監督,真正達到會計監督的目標,必須嚴厲打擊當前存在較多的造假現象,對會計造假問題及時發現及時處理,提前預防。想要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必須有長期的思想準備,只有一個規范嚴格的會計法律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再加上會計職業道德教育以及良好的會計從業環境經過長期發展才能夠形成。
(三)建立和完善會計職業道德與誠信的考評與獎勵機制在我們的生活中,會計人員的從業行為受社會整體影響,社會對某種事件的關注和有關評判,都是對會計人員的一種心理約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所以,可以通過整個社會的力量來對對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與誠信情況進行約束,將崗位的聘任、工資晉級、提升崗位等與新建立的檢查、考評、獎勵制度方法相互聯系。利用這一方式,對會計人員遵循誠信建設與職業道德進行大大增強,制定對應的表彰和處罰方法,提高獎勵與懲罰力度,以此促使會計人員自覺遵守誠信規范和職業道德。總之,會計誠信建設及其職業道德水平提高是涵蓋方方面面的社會系統工程,需要更多的關注和努力,尤其是在當前市場經濟快速發展帶動下,必須有更加深入的會計改革以適應新的經濟形勢,堅持誠信為先,建設堅實有力的會計職業道德。
作者:王嘉敏 單位:遼寧師范大學海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