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綠色會計作用與提出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筆者闡述了綠色會計的背景,分析了綠色會計的內涵以及實施綠色會計的必要性。從社會、政府、企業三方面探討了加強綠色會計在我國實行的措施。
一、引言:綠色會計提出的背景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首次完整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一概念。2005年,總書記又對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征作了進一步闡述,指出“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
我國的基本國情是人口眾多,資源相對貧乏,生態環境脆弱,在資源存量和環境承載力兩個方面都已經不起傳統經濟形式下高強度的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目前,資源的過度開發消耗與污染物的肆意排放導致了資源短缺、生態破壞、環境污染。從長期角度來看,走循環經濟之路已成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模式的必然選擇。循環經濟本質上是一種生態經濟,遵循減量化、再利用和資源化原則是實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必要措施。
傳統的財務會計把會計主體局限在沒有生態的環境中,無視資源和環境的消耗,僅考慮經濟成本,沒有考慮社會成本與企業的持續發展。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西方經濟、社會、環境、生態學家就已開始討論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的問題,提出了“會計要進行綠色革命”的口號。到20世紀90年代初,融合了環境因素的“綠色會計”理論應運而生。
二、綠色會計的內涵
在可持續發展觀念和目標的影響下,新的經濟理論不再局限于單一追求經濟利益的方式,而轉變為追求經濟利益、社會利益、環境利益三個目標的平衡發展,綠色會計理論為適應現代經濟理論的變遷而萌芽、發展起來。
“綠色會計”也稱作環境會計,是將會計學、環境科學、現代經濟理論和可持續發展理論相互結合,運用一定的方法,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反映、報告和考核企業自然資源、人力資源和生態環境資源等成本價值,平衡人工資本和自然資本,綜合評估環境績效及環境活動對企業財務成果的影響,全面反映自然資本和企業社會效益,以便為決策者提供環境信息的一種新興會計理論和方法。綠色會計試圖將會計與環境經濟學相結合,通過有效的價值管理,達到協調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目的。綠色會計核算的基本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自然資源消耗成本、環境污染成本、企業的資源利用率及產生的社會環境代價評估和對國家經濟發展宏觀決策的評估。
綠色會計與傳統財務會計的區別主要在于:
(一)基本假設不同
后者的基本假設是把企業當作“經濟人”,而綠色會計的基本假設是把現代企業看成是“社會生態經濟人”。
(二)實體不同
后者的實體是單個的獨立法人,而綠色會計實體不僅是獨立的法人單位,還包括周邊環境要素。
(三)核算范圍不同
綠色會計核算不僅僅局限于企業實體本身,而且要面對該實體對社會生態環境所產生的影響。
三、實施綠色會計的必要性
(一)實行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可持續發展是經濟、社會與環境的和諧統一,保持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是人類始終追求的目標之一。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口增加,社會需求膨脹,造成了資源開發不合理,利用不充分,自然資源日趨耗竭,生態環境日益惡化。面對如此困境,我國政府已頒布各項保護措施以及改善環境的法令法規。然而要從根本上解決環境污染問題,扭轉生態惡化趨勢,就必須改變過去傳統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采用“綠色GDP”指標,充分考慮經濟發展對自然資源的消耗和環境成本的計量。綠色會計能夠引導和監督企業保護資源,維護生態平衡,進而對自然資源和環境狀況進行反映。新晨
(二)減少企業外部投機的舉措
進行綠色會計核算時,不是僅僅局限于企業實體本身,而是要面對該實體對社會生態環境所產生的影響。這樣,若是企業仍走高污染、高消耗的路徑發展,將要承擔沉重的環保成本,此舉可以較準確地反映國民生產總值和企業生產成本,在一定程度上也可督促企業對自己的生產加強環保措施,挖掘內部潛力,維護社會資源環境。此外,將企業對環境影響的耗費作為收入的減項反映,才能全面、正確核算企業的經營成果;只有在資產負債表中加上企業因對環境造成危害而形成的環保負債額,才能得出真實可靠的資產負債率。綠色會計通過核算企業的社會資源成本,宏觀上可以使人們全面地從有關經濟指標中了解環境狀況,增強憂患意識。
(三)提供企業持續優勢的動力
傳統的企業發展模式是一種資源消耗高、利用率低、廢棄物排放量多的粗放型模式,然而自然環境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是辯證的關系,環境效益的提高有利于塑造企業的社會形象,吸引投資,為企業發展開拓廣闊的發展空間,從而有利于經濟效益的提高。此外,我國政府將對綠色產品采取傾斜政策。企業實施“綠色會計”,可以受到我國政府的重視,無疑能為企業提供良好的融資環境。因此,從企業長遠利益來看,只有增大環保投入,重視綠色會計,才能始終保持市場競爭優勢。
(四)增強企業世界市場競爭力
加入WTO后,企業不僅要面對國內競爭,更要應對殘酷的國際競爭。環境問題是全球性的問題,國際上對環保日益重視,要求企業對自然資源的損耗進行核算,計入損益。而傳統會計只核算經濟主體消耗的成本補償,并據此制定產品價格、計算盈虧。因此,企業在進行產品定價時考慮有關環境因素的影響,可以更充分地參與國際競爭。此外,外資的流動要求我國的會計準則、制度要與國際會計準則、制度接軌,盡快建立綠色會計準則和相關會計制度,并對外披露環境方面的會計信息。而且,國際信貸和經濟援助逐漸向“綠色”項目傾斜,實行綠色會計可以受到國際基金組織的重視,為我國企業的融資提供契機。因此企業要適應國際形勢,增強競爭力,就需要建立相應的綠色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