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談初中信息技術分層教學設計實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信息技術這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容易受環境的影響,例如地區的發展狀況、家庭的經濟條件、學校的課程安排等,都會影響學生在學習該課程時的難易度。分層教學是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設計的教學方式,它能夠對教學層次進行有效的劃分,促進教學效果的有效呈現。
初中信息技術的教學內容主要是對部分軟件的學習與運用,需要學生具備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身體、心理發展的差異性,及對計算機掌握的基礎不同,致使其學習成果也有差異。這就要求教師積極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針對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內容進行分層教學,使不同的學生發揮不同的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提升教學質量。
一、根據學生的差異性分層
在信息技術的教學過程中,要想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教師必須要對學生各方面的基本情況有所了解,例如學生對計算機的認識程度、家中能否接觸到計算機、熟練操作的軟件有哪些等,之后就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發展情況設計分層。第一層的學生信息技術基礎較差,沒有掌握以前學習的內容,對信息技術的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都不夠,或對該課程沒有興趣。第二層是有一定基礎的學生,對信息技術有好奇心,但是自身的理解和操作能力一般,學習自覺性較差。第三層是具有堅實信息技術基礎的學生,對該課程有濃厚的興趣,且理解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都較強。教師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分層教學,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適當調整學生的層次。對第一層學生要多加輔導,鼓勵他們向更高層次挺進,讓第三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多幫助第一、二層學生。
二、將教學目標分層
應該首先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的興趣,利用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對信息技術的求知欲,從而積極主動地學習該課程,掌握基本的知識,并能在計算機上自己操作。引導學生理解教材中的理論知識,在夯實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拓展實踐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著重培養學生的上進心、競爭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達到大綱的要求。要求學生對教材中的理論知識完全理解并掌握,還能熟練地運用到實際操作中。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著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在實際操作中貫串并加深理論知識,同時不要限制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使學生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超越大綱的要求。
三、在教學方法上分層
對第一層學生,要多加指導,循循善誘,著重培養他們對信息技術課程的興趣,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地表現,盡可能多地使學生進入到教學過程中。同時讓他們做一些簡單的操作,體會信息技術的魅力,感受到這個課程并不是那么難,樹立起學生對這一課程學習的自信心。對第二層學生,要運用演示法和任務驅動等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多關注他們,多提問,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并鼓勵他們多與第三層學生交流學習。對第三層學生,應適當放松教學,使其多進行自主學習探究,在完成理論知識的掌握與運用之后,培養其發散思維和創新能力。再讓第三層的學生多多幫助第一、二層的學生,帶領他們一起探究,一起做實踐活動。
四、在課堂練習上進行分層
信息技術的教學內容重點在操作,課堂上的操作練習能夠大幅度提升學生的操作能力。例如講解將文件從B盤轉移到A盤的例題時,對于低層次的學生只要求其能做到轉移、完成題目,不過多要求其采用的方法是否快捷;對于高層次的學生要求其掌握多種復制轉移的方法,并能高效完成;對于中層次的學生,要求其掌握至少兩種復制方法。凡是高效完成內容的學生,教師要予以鼓勵,并讓其擔任教師的助手,輔助需要幫助的同學,這樣既減輕了教師的負擔,又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信心,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提升了教學質量。
五、在測試上進行分層
無論什么科目,都要通過測試來考核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程度,因此在測試上也要做到分層,才能對不同學生的情況得出反饋。比如,在學完WORD的知識點后,要求低層次的學生根據樣板和提供的文字圖片模仿著做一個小海報。要求中層次的學生根據素材設計一個自己想要的小海報,發揮自己的思維。對高層次的學生在顏色、大小、字體、行距等都有規定,并且自行查找素材制作海報。綜上所述,在信息技術的教學過程中,科學合理的分層教學能夠有針對性地應對學生的差異性,慢慢緩解兩極分化嚴重的現象。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有效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使學生的成績和各方面的發展都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張明亞.例談面向學科核心素養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策略[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8(23).
[2]唐云燕.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內容銜接的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6.
3]呂靜.基于過程性評價的初中信息技術分層教學實驗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4.
作者:樊小剛 單位:甘肅省靜寧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