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資產減值利潤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企業會計制度》和《企業會計準則》規定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的目的是:要求企業會計遵循謹慎性原則,在面臨不確定因素的情況下做出職業判斷,充分估計到各種風險和損失,既不高估資產或收益,也不少計負債或費用,確保資產的真實,最主要的是為了避免資產、利潤的虛增,保證企業財務數據的真實性、可比性。
一、資產減值準備概述
自1999年實施了壞賬損失準備、短期投資跌價準備、存貨跌價準備、長期投資減值準備四項準備后,2001年財政部又頒布了《企業會計制度》和《企業會計準則》及補充規定,其中新增加了四項資產準備——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無形資產減值準備、在建工程減值準備、委托貸款減值準備,由此擴大成了八項資產準備。并規定,企業應當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終了,對各項資產進行全面檢查,合理地預計各項資產可能發生的損失,對可能發生的各項資產損失計提資產減值準備。
二、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對利潤的影響
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直接計入當期損益,增加當期費用,減少資產,減少當期利潤。如果少計或不計資產減值準備就會減少當期費用,增加資產,從而虛增當期利潤。我們知道企業的會計行為受會計準則等制度規定的約束,但會計準則在具有統一性和規范指導作用的同時還兼有一定的靈活性,給會計人員區別不同情況留有一定的活動空間和判斷余地,如同一會計事項的處理存在多種備選的會計方法或可由會計人員做出不同的判斷。準則的靈活性是為了讓更多的企業從實際出發,確定一種會計處理方法。但多種會計處理方法并存也為企業進行會計利潤操縱提供了可乘之機。有些企業根據自身利益的需要選擇會計方法,操縱會計報表。通過計提資產減值準備隨意操作利潤尤為突出。盡管企業已經普遍根據《企業會計準則》要求開始計提各項資產減值準備,但是由于準則對具體情況界定的不明晰,在計提具體內容上沒有明確的計算程序,因此留給企業很大的選擇空間。企業為了粉飾經營業績、夸大當年利潤或少報當年虧損,不提或者少提按規定應計提的減值準備;或為了調節年度利潤和均衡股利分配,計提的減值準備高于預計損失數,計提所謂的秘密準備。其主要采取的方法是利用準則規定自行選擇確定方法、比例等方面的政策空隙來調整利潤或利用準則規定的可收回金額等隨意確定資產的價值來調整利潤。如利用短期投資減值準備計提方法的選擇——總體、類別和單項,達到左右利潤的目的;通過自行確定壞賬準備的計提比例來調節利潤;利用對長期投資"判斷"權對其減值在提與不提之間隨意判斷;利用高估或低估使用價值和可收回金額來調節利潤。
三、隨意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的危害
不計或少計資產減值準備不僅與與會計謹慎性原則背道而馳,而且使會計人員的誠信受到傷害。企業根據自己的需要利用一些政策空間達到自身的目的,其實最終的受害者仍然是投資者、債權人等。尤其是上市公司,會給投資者造成的重大誤導,某些企業隨意變更會計政策,這不但使投資者受騙,而且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競爭秩序,長此以往必將影響我國經濟的正常有序發展。
四、解決隨意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的方法
隨意計提資產減值準備使企業潛在的問題進行了曝光,其實質原因是多方面的。要解決這個問題,當務之急是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完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一方面企業自身要完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另一方面國家通過制訂政策法規來完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會計控制不僅具有規范企業會計行為,保證會計資料真實、完整,防止并及時發現、糾正錯誤及舞弊行為等作用,更重要的是對于提升現代企業管理水平,實現企業經營目標具有重要的作用。
2、加強資產減值準備審計監督。經營者依據有關因素做出的估計來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發生錯估的風險較大,如果請專家進行鑒定,或參照國際計算方法來預計“可收回金額”、“可收回現金凈流量現值”、“銷售凈價”、“使用價值”,則錯估的風險大大減小。一方面企業內部對計提的資產減值準備要進行審核監督,另一方面依靠外部審計監督,如會計事務所年終審計。審計出不合理準備要進行調帳。這就加強經營者的責任心。
3、提高會計人員自身職業道德,嚴格自律性管理。會計人員不僅要精通業務,勝任工作,更重要的是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對需要反映的經濟業務的判斷和表達,應當基于客觀的立場,以客觀事實為依據,實事求是,嚴格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和自律性管理,就增強了會計人員責任心,從基本操作人員開始解決隨意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問題,使其失去操作者。
4、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強化法律責任。一些企業利用會計手段調節會計數據的行為,不僅喪失了企業的誠信,而且也使得會計的信譽備受挑戰。企業為達到自身目的,利用當前會計制度的不完善,隨意調節利潤,這種行為是“合法不合理”,企業不會承擔任何責任。如果對于“合法不合理”的現象,不但能夠及時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而且明確其承擔的法律責任,使其威懾于法,不敢利用會計數據調節利潤,就能保證正常經營秩序,維護公眾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