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業農村經濟統計近況探索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統計數據來源按照統計法要求,農業農村經濟統計數據資料應來源于基層,即起報單位順序是,村民小組—村民委員會—鄉鎮—統計局。農業局的作用主要是對37個鄉鎮上報表進行審核、統計分析及數據上報。一審看是否完成計劃任務;二審看與上年比較單產、總產是否增減幅過高或過低,與實際情況不符就必須協調調整。涉及到州、市糧食目標任務,有了州下達大、小春計劃,才能按計劃任務分解到各鄉鎮。在下達計劃時,除了總產量外,必須要考慮主要糧食作物的幾個指標,如大春水稻面積,馬鈴薯、玉米產量,小春麥類(大、小麥)面積、產量,晚秋糧食計劃等。最后由統計局、農業局共同審核、匯總,然后將全市匯總數(糧食產量)及分析材料報市領導審批后,才能分別上報各自主管部門。17個縣市匯總統計數據最后由州相關部門上報省級主管部門,省級主管部門再按相關規定報省政府、農業部。
2.統計工作現狀(1)統計隊伍不穩定由于個別鄉鎮領導對統計工作重視不夠,配備專業統計員少,多數為辦公室人員來兼職,并且經常更換人員,造成了一是報表時間不及時,二是報表質量差。由于農經統計工作事情多,報酬低,無前途,大部份人員都調到鄉鎮經濟發展辦、社事辦、新農合辦、農推中心等部門,此項工作沒有專職人員干,每次開會培訓是一個人,做報表又是另外一個人,統計人員隨意變動,無固定的統計人員,收集數據困難。(2)辦公條件差目前全市進行現代化辦公的鄉鎮較少,多數鄉鎮都仍是以手工抄寫、匯總的方式。(3)沒有工作經費,難以開展工作在以注重改革創新、立項目、爭資金為主要工作的今天,農經統計這種日常性工作平時無人重視,工作經費財政無預算,導致農經統計的一些基礎工作無法正常開展。比如“農村入戶調查”工作,我們在全市按隨機抽樣出的60戶農戶,要求所選農戶要將平時的收支分門別類地做好記錄,每季度需要對所有數據進行收集匯總。這些老百姓總不能“白幫忙”,就算不給他們務工補助,但筆墨錢也該給這些農戶吧。錢從何來,鄉鎮不管,村社不能籌,市里不安排,農經項目又沒有,導致工作難以開展。為了完成每年的農村經濟統計年報工作,縣里每年要對業務人員進行培訓,印刷報表,所需經費都是農業局自己想辦法解決。(4)領導左右數據,導致真實性差《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規定“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組織和個體工商戶等統計調查對象,必須依照本法和國家規定,如實提供統計資料,不得虛報、瞞報、拒報、遲報,不得偽造、篡改。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和公民有義務如實提供國家統計調查所需的情況。”然而,目前農經統計工作有的地方遲報、亂報乃至不報的現象時有發生。上報的數據,前后不銜接,邏輯性不強,真實性較差,參考價值不高。年終以數據作為考評依據,有些地方出現“官出數據,領導定數據”的現象,從上到下,下指標、定任務,一級一級地向下分解,到年終總是超額完成,皆大歡喜。有些統計人員怕打擊報復、怕穿“小鞋”,無可奈何隨它去,只好不堅持原則,聽之任之,“隨波逐流”,領導要什么樣的數據,就統計成什么樣的數據,導致統計數據隨意性較大。
二、加強農業農村經濟統計工作的對策與建議
1.爭取領導重視與支持各級政府領導要高度重視,充分認識到農村經濟統計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建議建立農村經濟統計聯席會議制度,落實各部門的責任。農經統計工作量大,涉及面廣,技術性強,時間較緊。因此,各級領導必須在人力、時間和經費上給予支持,尊重統計人員的勞動成果,統計數據一旦匯總認定后,各級領導不能人為任意修改,以維護統計法的尊嚴。
2.建立以鄉鎮為中心的基層統計網絡,加強和規范農村基層統計加強基層統計基礎工作建設,事關農村統計發展的全局,是維護統計信譽的關鍵環節,也是切實履行統計調查職能的重要措施。基層基礎不牢靠,統計調查就失去了準確、可靠、權威的基礎;數據不準,其它就更無從談起。只有搞好基層統計工作,數據質量才能從源頭上得到保證,才能搞好優質服務,樹立起統計調查的權威。“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寓意統計調查事業的根基在于基層,基層工作不扎實、不牢固,統計大廈就不穩固。“標本兼治,治標必先治本”,再好的統計方法和制度若沒有精干的統計人員去實施、沒有一個好的管理體制作保證,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鄉、村統計是農村統計的基礎和數據源頭。隨著中央提出的在全國范圍內大力推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構建和諧社會、小康社會以來,各級黨政和社會各界對農村統計數據和信息的需求量大大增加,要求也大大提高。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一有利時機,緊緊抓住鄉鎮統計的薄弱環節,切實加強和規范農村基層統計基礎建設。(1)建立健全鄉鎮統計站建設鄉鎮統計站管理機制必須要有所創新,以充分發揮其應有作用。因此,我們應該首先讓鄉鎮統計站完全恢復建制,定人定編,配備專職統計員,可由市統計局統一招考,也可以試行聘用制,但必須保持相對穩定。村級應聘用輔助統計員,由鄉鎮統計站負責管理,經濟上直接給予補貼。(2)積極爭取統計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可根據各鄉鎮前兩年的平均統計經費開支,結合當地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狀況,合理核定一個保底額作為專項統計經費,盡可能從工作環境、生活待遇、辦公條件等方面改善基層統計工作的條件。并通過建立激勵機制,做到獎懲分明,以調動鄉鎮統計人員的積極性。(3)加強基層統計培訓。農業農村經濟統計要從以全面統計為主,逐步過渡到以抽樣調查為主的統計方法,這就對鄉鎮統計人員的業務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必須組織農村基層統計人員進行業務培訓,學習統計專業知識。要采取多種形式,利用多種機會,搞好鄉鎮統計人員的上崗培訓和專業培訓,重點要抓好農村社會經濟統計基礎知識、理論和基本技能、先進的統計理論與方法、農村統計報表制度、計算機應用和統計法相關知識的培訓,并通過考試和考核,實行上崗證制度,使選配人員達到任職資格和條件,努力打造一支政治上強、業務上精、作風上硬的統計隊伍。(4)加快鄉鎮統計信息化建設的步伐。統計科學技術是創新的動力,是實現統計工作現代化的必要條件。鄉鎮統計站應配備專用計算機,建立專用傳輸網絡,用好用活計算機;要開發研制統一平臺下的農村統計調查數據處理系統,實現網絡環境下的數據處理、數據管理和信息服務;在此基礎上,要充分利用創建數據庫的時機,逐步實現常規統計報表業務處理與數據通信、數據管理、統計信息咨詢服務等環節的一體化作業,把鄉鎮統計站建設成為鄉鎮社會經濟信息中心。
3.完善體制機制隨著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農村經濟統計制度不斷完善,要恢復農經統計機構、人員要逐步加強,要建立比較完善的縣、鄉、村三級統計網絡體系,使統計工作機構建全,人員落實。各鄉鎮、村要定崗定員,指定一名精通業務的人員負責農經統計工作,人員固定,不能隨意變動。
4.認真落實統計制度,認真開展記帳戶或調查戶的統計調查工作統計數據的準確真實與否,主要是看記帳戶或調查戶代表性的強弱。因此,選好記帳戶或調查戶是統計工作的基礎。選擇記帳戶或調查戶,不能人為確定,必須采取科學的方法,遵循隨機原則抽選。落實誤工報酬,為了調動村級調查人員和記帳戶的積極性,各級政府要安排專項資金,給予他們誤工補助,以便統計工作的順利進行。
5.明確抽樣調查在我國農業農村經濟統計方法制度中的主體地位近些年來,雖然我們對農業農村經濟統計的方法進行了一些變革,但是,和農村社會政治體制改革以及經濟體制改革的步伐相比較,相對來說農業農村經濟統計變革比較滯后,因此,必須對其進行深化。我國國家統計局很早之前就已經將周期性普查作為基礎,抽樣調查作為主題,典型調查以及重點調查作為輔助的統計調查方法制度改革的方略。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農業農村經濟統計制度實際操作中,全面統計還是占有絕對的比重。所以,我們對農業農村經濟統計方法進行改革,除了普查之外,在我們的統計報表制度中,我們必須要盡最大可能的少用或者不用全面統計的方法,從而將抽樣調查在整個農業農村經濟統計方法制度中的主體地位進行確立。根據市府文件精神,今后,我市大、小春糧食產量數據上報前必須通過市農業局質量評估小組認證和評估,與市統計局共同確認簽字后,才能報送市數據質量審核評估領導小組審批,數據才能生效上報。因此應做好以下工作:(1)農村抽樣調查戶農產品抽樣調查這項工作市政府已確定,由抽中鄉鎮的農技站長來完成,但我們統計要督促、檢查其臺賬和上報時間、質量。(2)各鄉鎮主要農產品的抽樣調查今后這項工作是農業局的長期工作,也是我們評估糧食產量的重要依據。
6.做到依法行政,強化監管我們要嚴格按照《統計法》的有關規定和賦予統計人員的職責,依法行政,確保農經統計工作的獨立性、嚴肅性。增強法制意識,對違背統計法規,任意修改統計數字的,要抓住典型,嚴肅查處,確保農經統計數據的權威性、真實性、可靠性。
作者:喬雪梅單位:四川省涼山州西昌市農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