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企業會計基礎工作問題及對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在現代企業中,會計基礎工作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會計基礎工作的完善性、準確性及完整性能有效助力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為管理分析、經營決策和內部控制提供完整的基礎數據,從而實現企業經濟發展目標和規避財務風險。從實際來看,企業會計基礎工作還存在一些問題,降低了財務工作效率和財務數據的真實性,嚴重時會產生財務風險和經營風險。分析了企業會計基礎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策略,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會計基礎工作;問題;對策;研究
會計基礎工作是企業會計工作的基本環節,也是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礎。我國歷來十分重視會計基礎工作,制定了一系列規章制度來管理和規范會計基礎工作。早在1984年4月財政部的《會計人員工作規則》中,已經明確建立會計人員崗位責任制,對會計科目設置、憑證填制、賬簿登記、報表編制、檔案管理以及工作交接等會計基礎管理工作作了全面而具體的規定。隨著經濟管理和會計工作的發展,《會計人員工作規則》部分規定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的發展要求。財政部在總結經驗、結合實際的基礎上先后制定并出臺了《會計基礎工作規范》《企業新會計準則》,對會計基礎管理工作作了更進一步的規范和明確[1]。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企業認識到會計基礎工作的重要性,把會計基礎工作與改善經營管理、建立現代化企業信息管理系統等結合起來,使會計基礎工作逐步規范、財務管理水平穩步提高、財務信息智能化程度日漸加強。但是會計基礎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環節,不僅降低了會計基礎工作質量,影響會計工作的正常秩序,還影響會計職能的發揮,在一定程度上對企業經營管理造成消極影響[2]。
1企業會計基礎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1會計人員配置不足,整體素質不高
目前雖然我國會計人員總人數已逾千萬人,但整體專業水平不高。2017年11月4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了關于修改會計法的決定,將“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必須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規定,改為“會計人員應當具備從事會計工作所需要的專業能力”,降低了行業準入門檻[3]。對于企業來說,降低會計從業人員準入門檻雖然能擴充會計人員隊伍,但也使得部分不具備會計專業知識的人員進入會計行業,從而使整個會計人員隊伍專業水平下降,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降低。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企業業務也越來越復雜,日常業務量大幅增加。大部分企業會計人員較少,會計人員疲于完成日常工作,沒有時間參加繼續教育,專業和理論知識得不到提升,不僅降低了會計信息質量,還會出現記賬隨意、手續不全等低級差錯,嚴重影響會計基礎工作的準確性、全面性和完整性,使得人員業務能力與會計基礎工作陷入惡性循環中[4]。
1.2會計基礎工作管理不到位,財務監督缺位
從企業單位實際運作情況來看,會計基礎工作還存在管理不到位、財務監督缺位的問題。具體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首先,缺乏權責清晰、相互制衡的基礎工作管理體制。在會計基礎工作中,沒有規范業務流程和審批權限設置,存在通過開假票報銷套取現金的行為;部分崗位職責不相容,日常工作中沒有做到崗職分離,為舞弊或挪用資金提供了可乘之機;相關報銷審核權限設置不規范,存在會計憑證無復核的問題,造成原始憑證與記賬金額不符等情況[5]。其次,會計基礎工作中財務監督機制缺位。會計人員對日常核算中單筆業務基本能夠盡到審核職責,但是缺乏入賬后的全盤分析和數據控制,未對一定時期內的單項開支或者多項開支之間的關系進行多角度分析,使得收入支出出現無合理理由的冒高、突尖、跑偏現象。部分企業單位存在管理人員授意指使會計人員作假、篡改原始憑證和會計憑證等行為,甚至存在調節業務量、生產量、虛開冒領等行為。財務監督缺位使得企業基礎會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6]。
1.3會計基礎工作系統化水平弱,自動化程度低
1996年財政部實施《會計電算化工作規范》,提出“會計電算化是會計工作的發展方向”。但在實際業務中,較多企業的會計基礎工作電算化、系統化水平仍然比較弱。從主觀方面來看,部分企業管理人員不重視該項工作,使得會計基礎工作系統化建設沒有被提上議事日程;從客觀方面來看,原始憑證的多樣性和復雜性使得系統建設難度大,眾多企業無力承擔高昂的系統開發成本,外購管理系統的系統設置又與自身業務偏離,較難實現業務口徑和財務口徑的一致性,滿足不了個性化要求。同時,財務系統化管理水平較低,直接導致自動化程度低,耗費大量人力及時間,不僅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升,還影響會計基礎工作的準確性、完整性,無法給財務監督提供全面而有效的基礎數據[7]。
2會計基礎工作中存在問題的解決策略
企業需要針對上述問題制定相應的解決策略,逐一破解難題,提升會計基礎工作水平和質量,為財務管理提供量全質優的財務數據,以達到企業財務管理的既定目標,具體措施如下。
2.1擴充會計人才隊伍,加強會計人員職業教育
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最積極的因素。企業應強化會計人才管理,改變會計基礎工作薄弱的局面。財政部公布的規范中雖然沒有了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限制,但是在會計人員從業過程中實行繼續教育學分管理制,學分要求從24分上升到90分,將繼續教育作為職業技能培養和晉升考核的重要依據,成為從事會計工作的新“門檻”[8]。企業應該根據自身業務發展情況擴充會計人才隊伍,定期開展緊密結合業務的會計知識培訓,組織會計人員參加職業繼續教育,開展會計職業道德建設,使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和職業道德同步提升;鼓勵會計人員積極參加各項財經類專業資格考試,以學帶考、以考促學;積極引導會計人員參加優秀會計人員選拔、會計領軍人物評選等活動;企業內部定期組織職業資格認證,將業務發展與財務知識結合起來,真抓實干,不流于形式,多管齊下促提高[9]。
2.2建章立制規范會計基礎工作流程,強化財務監督機制
財務規章制度是企業會計核算和監督的制度保障,是企業在現行財經法律法規框架下結合實際業務制定的制度,旨在對實際工作進行規范性指導。制度建設關鍵在于制定、落實和完善3個環節。制度制定要實。要以明確的法律或者政策管理為依據,通過細致調查、反復研究,制定符合本企業會計基礎管理需要的制度,不兼容職位分離、審批簽字權限等設置要深刻體現分塊管理、統籌全局的作用。制度落實要嚴。不僅要求會計人員嚴守審核關,更要求業務人員要嚴守業務關,上級管理人員要嚴守管理關;嚴格照章辦事,堅守底線,保證業務和原始附件真實完整,審核不破上限,管理不越紅線。制度完善要全。根據PDCA循環理論,任何管理都可以定義為計劃、執行、檢查和處理的過程。通過制度的制定和落實,發現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缺陷,并進行修訂和完善。與此同時,建立財務監督機制,督促企業財務人員主動發現問題并改正問題,從而使會計基礎工作形成一個有計劃、有執行、有監督、有整改的閉環管理流程。
2.3提升會計基礎工作系統化管理水平
系統化建設或應用程度是企業現代化管理的一個重要標志。努力提高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水平,以系統化、自動化系統管理替代技術含量低、動作重復單一的人工勞動,是會計基礎工作發展趨勢。企業管理人員應該高度重視財務系統化建設,進行系統開發或者引入戰略規劃。會計基礎工作是一項十分繁雜的工作,部分業務如原始憑證收集整理、費用做賬、資金支付以及檔案管理等工作重復度高。企業應通過開發費用開支審批流程、報賬審核系統、ERP系統和資金支付系統等,實現事前開支審批、報銷實時流轉、費用快速入賬、資金批量支付、憑證有序歸檔,減少人為操作和主觀判斷,提高工作效率,促進企業內部控制有效實施。值得注意的是,企業在建設會計基礎工作系統時要打通系統間數據傳遞接口,避免因數據傳遞不暢而形成信息孤島,達到財務管理要求。
3結束語
在現代企業管理和發展中,企業會計基礎工作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企業財務管理的基石。然而在實際的會計基礎工作中,存在不少問題和短板。從會計人才隊伍數量和素質、會計基礎管理制度和財務監督、會計基礎系統化建設水平3方面展開論述,針對上述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旨在提高企業會計基礎工作效率和質量,對提升企業會計基礎工作水平有一定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翰.J物流公司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現代商業,2019(18):36-37.
[2]余翠卿.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市場,2019(22):163-164.
[3]肖煜琛.會計基礎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納稅,2019(21):118.
[4]童映磊.淺談中小企業會計基礎工作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中國市場,2015(49):128-129.
[5]韓春梅.淺談企業會計基礎工作存在的問題原因及對策[J].現代國企研究,2017(10):6.
[6]段利霞.淺談會計基礎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企業家天地(下半月版),2007(3):97.
[7]劉珍珍.淺析我國中小企業財務會計基礎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對策[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2(2):110-111.
[8]覃桂柳.淺談農村中學會計基礎工作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1(8):102-103.
[9]馮廉.會計基礎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科學與財富,2012(6):415.
作者:李秋香 單位: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江西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