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企業內部審計職能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內部審計實務標準》指出:“內部審計是一項獨立、客觀的保證和咨詢活動,其目的在于增加價值和改進組織的管理,幫助組織實現其目標。”這就要求企業內部審計在履行好審計監督職責的基礎上,還要注重在更寬的領域、更高的層次上為促進企業經營管理和實現企業經營目標提供服務,以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職能作用。
另外,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通過的內部審計新定義強調:“內部審計人員應通過系統化、規范化的方法參與企業經營管理,洞察企業風險,幫助企業實現目標。”新定義對內部審計人員的角色要求發生了轉變,不再過分強調內部審計人員是一種監督者的身份,而更多地強調他們要幫助管理者進一步發現和解決企業經營管理中的問題,起到服務企業的作用。
因此,內部審計部門和內部審計人員要做好內部審計工作,就要在行使好內部審計監督職能的基礎上,積極汲取現代國際先進的內部審計理念,將內部審計的職能由單純監督檢查的保護性職能向與咨詢服務的建設性職能并重轉變,更好地維護國有大型企業的經濟秩序,在深化改革、改善管理、提高效益、懲腐防腐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二、加強國有大型企業內部審計服務職能的意義
在國有大型企業的日常審計工作中,往往從管理層到內部審計部門都認為內部審計就是單純地行使監督職能,就是審查企業內部的違規、違紀和作弊行為,甚至有人認為內部審計的職能與紀檢監察的職能類似,內部審計部門應與紀檢監察等機構合署辦公,這種對內部審計的片面理解,造成了其服務職能的缺失。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國家對國有大型企業監管力度的加強,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制度日益健全,國有大型企業在市場競爭加劇和監管力度加大的雙重壓力下,傳統以“查錯防弊”為主的財務領域的內部審計,已經遠不能滿足經營管理的需要,這從客觀上要求內部審計內容必須有所創新,要突出內部審計的服務特色,從管理當局的角度思考審計的適用性和價值。
傳統的觀點認為,國有大型企業內部審計的職責僅僅是對下屬單位的監控,這種觀點容易導致內部審計人員和下屬單位出現對立情緒,不利于審計工作的深入開展。這就要求內部審計部門要樹立服務管理的審計觀念,充分認識和貫徹與被審計單位的合作共贏理念。在這種審計觀念下,內部審計工作方式要進行相應調整,積極開展“參與式”的服務型內部審計,發揮好內部審計的服務職能。
三、加強國有大型企業內部審計服務職能的涵義
(一)內部審計要為領導的決策服務
第一,在日常的審計工作中,內審部門收集和分析的生產經營與財務會計信息比較廣泛和全面,能夠及時為領導決策提供真實、準確、完整的信息服務;第二,內審部門可以通過對大量微觀信息的分析,綜合歸納出具有全局性、有建設性的防止問題重復發生的措施,為領導提供完善體制、改進機制方面的建議,促進企業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第三,內審部門可以對領導決策的實施分層次、全過程地跟蹤,對決策的水平和效果進行評價,并將審計信息反饋給領導,為完善和優化決策服務;第四,內審部門可以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審計意見和建議,為領導解決問題提供決策依據,以利于及時采取措施,糾正已經產生或可能產生的問題,改善和加強管理。
(二)內部審計要為企業的中心任務服務
國有大型企業的年度審計計劃和具體審計項目的實施,都要圍繞本企業的工作重心、職工群眾反映強烈和領導最關心的問題開展工作。內審部門要從企業安全生產、轉型發展、節約增效、節能降耗、防治腐敗、職工薪酬等方面入手,開展專項審計和審計調查,深入分析影響企業發展的困局和瓶頸產生的原因,幫助企業實現安全、效益、生產、轉型等目標,確保企業中心任務的完成。
(三)內部審計要為企業防范風險服務
激烈的市場競爭對經營風險防范工作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內審部門應在風險防范體系中發揮積極作用。一方面,內審工作要關口前移,實現事后審計向事前和事中審計轉變,加強對經濟業務的事前和事中監控,力爭把問題消除在萌芽狀態;另一方面,可以在內部控制的關鍵環節建立若干個監控點,及時分析經營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偏差及其負面影響,對內部控制的缺陷、漏洞和潛在風險提出預警,達到事先防范和防患于未然的功效。
四、加強國有大型企業內部審計服務職能的途徑
(一)轉變觀念,增強服務意識
目前,國有大型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存在著重監督輕服務、重查處輕防范的現象,造成的后果是披露的問題多、幫助解決的少,提出的建議多、采納落實的少,嚴重制約了內部審計職能的發揮。實際上,內部審計的監督和服務職能是對立統一的,服務寓于監督之中,服務職能通過監督職能加以體現,二者相互聯系、相互促進。因此,內審人員應在開展監督活動的基礎上,利用對本企業情況熟悉的優勢,切實轉變思想觀念,增強服務意識,善于發現妨礙本企業目標實現的薄弱環節和問題,提出改進意見,切實為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出謀劃策。只有服務意識增強了,服務工作到位了,內部審計工作才能得到企業管理層的重視和支持,得到被審計單位和部門的理解和配合,其監督和服務職能才能得到充分發揮。新晨
(二)提高素質,加強隊伍建設
隨著國有大型企業發展的規模化、多元化,其內外部業務量不斷增大,管理活動也越來越復雜,對內部審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內部審計要發展,人才是關鍵。要發揮好內部審計的服務職能,內部審計人員不僅要熟悉本企業包括各下屬單位的生產經營和管理活動,還要熟練掌握財務、會計、審計等基本知識和技能,同時要精通財稅、金融、經營、管理、法律、工程與信息技術等方面的綜合知識,更要有高度的職業敏感和較強的分析與表達能力。只有培養和造就這樣的內部審計人才隊伍,才能適時提出深層次、有價值、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見和建議,當好領導的參謀,內部審計的服務職能才能得以真正發揮。
(三)改進方法,完善技術手段
要發揮內部審計的服務職能作用,實現內部審計從“查錯防弊型”向“管理、咨詢、服務型”的轉變,必須有科學的審計方法和先進的審計技術作支撐。國有大型企業的內部審計部門要逐步改變過去翻賬簿、查憑證的審計模式,要針對國有大型企業子分公司多、經營范圍廣、業務量大、管理活動復雜的情況,盡快建立大容量、高效率且操作方便快捷的審計信息系統,建立企業管理關鍵環節的有效監控和風險預警機制。只有這樣,內部審計才能及時收集、分析和處理各種信息,對企業現狀作出科學判斷,并為其發展開出滿意的“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