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審計模式的戰略性思考探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現行審計模式存在難以客觀裁定注冊會計師審計責任的缺陷,審計過程中難以發現企業真正的經營問題。審計重點由企業經營結果轉變為企業經營過程。對企業戰略、經營環境等關鍵要素進行分析審計,加強對審計報告關系中蘊藏的利益關系的審計,是我國審計模式的重要改革方向。賬目基礎審計模式、制度基礎設計模式、風險導向審計模式,是審計模式的三個發展階段。本文以我國現行審計模式為切入點,介紹了我國現行審計模式的缺陷和不足,以我國經濟發展環境和制度環境為基礎,提出了一些發展審計模式、創新審計方式的建議和策略。
關鍵詞:審計模式;戰略;審計責任;利益
我國現行審計制度的雛形是我國古代官方審計制度。我國現行審計制度相比我國古代官方審計制度已經有了很大的改革和發展,但受限于我國經濟體制、運行環境以及與世界經濟接軌較晚等原因,依舊落后于世界先進國家。目前,我國審計環境相比國際審計環境更加復雜,現有審計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我國經濟發展的需要,阻礙了我國經濟發展。在我國經濟轉型的重要時期,對我國現行審計模式進行戰略性改進和規劃,是保證我國經濟平穩發展的重要改革方向。
一、我國傳統的風險審計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注冊會計師的審計責任難以客觀裁定當使用注冊會計師所出具不實報告而致使使用者受到損失,若不實原因是在審計過程中未能履行合同條款、未能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或故意未對問題做充分披露,則注冊會計師應依據法律承擔責任。在實際過程中,即使注冊會計師足夠謹慎,也執行了嚴格標準的審計程序及方法,受被審單位提供的數據存在漏報、錯報、瞞報以及審查模式本身的局限性影響,仍可能導致報告不實。注冊會計師是否知道單位報表有重大錯漏是判斷會計師責任重大與否的重要條件之一,很難確認注冊會計師是否欺詐行為,因此很難客觀公正的裁定注冊會計師的審計責任。
(二)僅對被審計單位財務風險和報表數據進行審計存在漏洞我國現行審計模式更多的是驗證和分析企業的經營財務報表,是對被審計單位的財務風險進行評估,這些很難確切反映出企業的真實經營狀況,財務僅是企業經營過程的一種表現形式,當企業內部審查出現問題時,就很難保證財務數據的真實性。若企業管理人員同供應商、經銷商等利益相關人串通舞弊,僅分析審計企業財務數據的注冊會計師則很難發現企業真正的經營問題。
二、新時期我國審計模式的戰略性構建
(一)更新審計理念,改變審計重心我國現行審計模式是對企業以交易為基礎的抽樣審計和財務審計。審計重心是企業的經營結果、交易憑證、賬簿、報表,對企業經營過程的審計較少。這種不夠全面的審計很難掌握企業真實的經營狀況。增加對企業財務業績的統計、轉移審計重心、更加全面地了解企業的經營狀況及發展方向,是很有必要的。
(二)分析企業戰略,審計企業經營環境及其關鍵要素分析企業戰略是了解企業真實經營狀況的重要途徑。通過分析企業的戰略目標、戰略定位、戰略決策和針對同行競爭對手的反應戰略,可以更加真實地了解企業的整體經營狀況。通過PEST分析、波特五力分析以及SWOT分析等分析方法,分析企業的經營環境,可以了解企業行業環境和宏觀環境對企業經營戰略的影響,分析企業的經營戰略風險,從而初步識別企業的經營風險。企業環境可分為外部環境及內部環境。分析政治、經濟、技術及社會等外部環境有助于了解企業行業變化趨勢,及時發現行業威脅,判斷行業環境對審計造成的影響。分析企業戰略、核心能力、財務、資源配置及人力資源等內部環境,可以了解企業是否健康發展,以及企業未來發展方向。企業的人力資源及其商譽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狀況決定了企業的發展潛力。合理健康的人力資源狀況是企業業績的有效保證。商譽代表了企業的超額營業能力。商譽良好的企業可以為消費者提供更放心的消費環境,為產品創造更多的附加價值。對企業戰略、人力資源、商譽、資源配置等進行審計,可以全面把控企業內部控制及資源配置情況,進一步了解企業內部的真實經營狀況。
三、加強對審計報告中蘊藏的利益關系的審計
我國現行的審計模式更多地關注企業的財務報告本身,對財務報告背后蘊藏的利益關系的重視度不夠。對利益相關人進行分析是判斷審計報表是否造假的關鍵因素。管理當局和高層管理人員是企業的直接利益人,受利益驅使,存在造假“聲明”的可能。注冊會計師分析判斷被審企業管理當局和高層管理人員是否存在造假的動機,慎重分析相關聲明的真實性。注冊會計師審計企業數據材料需要向企業內部審計人員問詢,要求他們提供相關材料進行配合。審計員必須考慮企業內部審計人員是審計人員也是企業內部員工,與企業存在利益牽扯。出于企業利益及個人利益的考慮,他們可能并不會提供完全真實可靠的材料。注冊會計師可以綜合相關因素,盡可能確認相關數據的完整性及真實性。企業的經銷商和供貨商與企業存在利益相關性。出于利益方面的考慮,經銷商和供貨商可能會提供給審計人員不實信息,幫助企業掩蓋真正的問題。注冊會計師不能完全信任經銷商和供貨商提供的數據,要充分考慮相關數據造假的可能性,多加分析重要項目,必要時可親自到相關單位實地調查取證,確保數據真實可靠。
參考文獻:
[1]羅國蓮.財務報表整合審計程序設計及應用[J].財會通訊,2018(28):108-111.
[2]張琪,宋夏云,劉成立.國家審計法律責任追究機制的優化探析[J].財會月刊,2018(19):140-144.
[3]孔祥銀,王琰.財政資金審計監督全覆蓋優化研究[J].財會通訊,2018(07):95-98.
作者:代慶新 單位:民權縣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