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事業單位審計風險與控制探微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內部審計對審計事項不具有選擇性
外部審計在接受審計委托前,可以對要進行審計的項目進行事先的估計,若是審計風險高于其的承受能力,可以拒絕對某個項目進行審計。然而,內部審計卻沒有這種選擇權,因為一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存在的必要性就是為了單位更好的發展,更好的解決其經濟問題和規避風險。為了降低內部審計的風險,其內部審計的機構和審計人員只有通過不斷學習和努力來提高自己的審計水平和質量。
二、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風險的成因
(一)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機構缺乏獨立性審計機構的獨立性是審計工作的靈魂,我們不應該為了自身利益的需求而影響到審計機構的獨立性。但在現實中,由于內部審計機構是單位的內設機構,在實施審計過程中,或多或少會為了本單位的利益而使得自身的獨立性降低。因此,在很多的情況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工作很難做到客觀、公正,這就造成了對行政事業單位的經濟行為很難做到準確的評價。
(二)內部審計制度不規范,審計程序和方法選擇不恰當在內部審計過程中,每個行政事業單位出于不同的目的,其內部審計的方法也不盡相同,所以每個行政事業單位也就會根據自身的條件制定不同的內部審計制度。現在,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的方法模式仍是以賬項基礎審計方法為主的,主要的審計目的是“差錯防弊”。這種內部審計方法,對于現在我國當今錯綜復雜的改革環境也已經過時。相比于企業會計核算的發展,內部審計的方式、方法已經遠遠的落后了。另一方面,在我國的行政事業單位中,內部審計部門的績效考核機制也只是流于形式。內部審計人員的工資標準與其職務或職稱相對應,而與審計工作的效率、效果和審計成本都無關。正是由于缺乏了相關的激勵機制,內部審計人員的工作考核沒有形成相應的獎懲措施,使得審計人員對工作的參與度不高,其審計工作也就缺乏了一定的公允性,這也在客觀上導致了內部審計風險的上升。
(三)內部審計人員自身素質參差不齊審計人員的自身素質包括對審計法律法規的掌握程度、專業知識、技能、審計職業道德和工作責任等。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審計工作的參與人數也是與日俱增,這也就造成了我國審計機構的人員素質偏低,缺乏一定的審計經驗和技能,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求。而一個專業的審計機構在人員的構成上不僅僅只包括審計人員,也應包括其他領域的人才,比如懂財務的、計算機的、法律的等等。在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經濟活動與企業相比還是比較少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的作用是對某個領導任期內的經濟工作進行相關的評價和落實國家政策的考核。如果一個內部審計機構不能對其作出正確、恰當的評價,就會對相關的個人和單位造成損失,從而使內部審計失去了意義。
(四)審計資源整合不力,資源不足與資源閑置現象并存在我國,由于行政事業單位審計項目普遍偏少,這也造成了對其資金、人員等的投入嚴重不足。同時,也對行政事業單位審計項目和工作量的認知嚴重不足,對有的項目分配資源多,有的項目分配資源少,這也就造成了資源浪費和不足并存的現象。
三、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風險的控制措施
行政事業單位實行內部審計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進行工作的開展,所以為了充分地發揮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的目的,就應該將自身特點與行業管理特性結合起來,將內部審計的范圍擴展到實際工作的各個領域,對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審計進行綜合風險管理,形成內部完善的審計風險防范控制機制。
(一)健全內部審計制度,規范內部審計工作作為行政事業單位的內設機構之一,審計部門的獨立性是相對的,要想使一個單位的審計機構能夠充分的發揮其內部審計的作用,就需要完善其內部審計制度,保證其內部審計的質量。同時建立一個內部審計風險有效控制的部門,減少由于人的主觀原因而使得誤差出現,降低內部審計風險。
(二)利用外部環境來提高內部審計質量在我國,由于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人員素質和資金等的限制,使得內部審計的效果總是不盡如人意,相比于內部,在社會上有很多成熟的會計事務所也在提供著內部審計的服務,即內部審計外包。通過將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審計外部化,不僅能彌補行政事業單位本身審計的不足,并且由于外部事務所的獨立性,使得審計的結論也更加的客觀和公正。
(三)切實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的審計風險意識和自身素質內部審計風險存在于審計過程的每一個環節,其中任何一個環節的審計工作出現失誤,都會增加最終的審計風險。因此,行政事業單位的審計人員要養成充分的風險意識,養成一種能夠在審計過程中發現風險、預防風險、降低風險的覺悟。這也說明了行政事業單位對提高審計人員素質的重要性,在實際工作中,要針對各部門的特點,靈活運用適當的審計方法,保證審計的質量,要是結果公正、準確。審計人員是審計工作中的靈魂人物,要切實加強對審計人員的培訓工作和后續教育工作,不斷更新觀念,適應新社會環境的需求。
(四)建立風險評估機制一個行政事業單位審計風險的產生,不僅僅是由于審計機構和人員的素質和道德水平,也有一個單位自身的運營情況有關。行政事業單位在運轉過程中的財務風險等是審計風險的重要來源,所以建立風險評估機制是降低內部審計風險的最重要的途徑。與此同時,內部審計人員要加強與單位負責人的配合,及時的向單位負責人進行風險預警,對風險進行早發現,早回避,早降低。要建立一個完善的行政事業單位評估機制,內部審計人員要對行政事業單位的政策管理目標有充分的了解,以此來確定審計的范圍和重點審計的目標,對審計的效果進行評價,得出風險控制的建議。
(五)加強法制建設要加強對內部審計人員進行法制建設,使內部審計人員在審計時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因此要制定完善的內部審計法規,使內部審計統一化、標準化、合理化。只有每個內部審計人員都按照法律法規進行審計,才能有效的避免審計風險。
四、結論
為了從根本上完善和提升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能力,盡量規避審計風險,作為行政事業單位要從內部制定完善的內部審計制度,建立良好的風險評估系統;在外部,要以國家為主導,將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審計職能集中到國家層面,由國家來實行統一的內部審計,而并非有各個單位單獨進行。
作者:韋麗娜單位:玉溪市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