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會計電算化下的審計風險與應對方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在電子技術與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會計電算化逐步進入審計行業的視野,得到普遍應用,會計電算化不僅使得審計人員減少了工作量,工作效率也得到大大提升,新技術也隨之帶來一些新問題。由于審計工作自身的審計風險原因,再加上會計電算化模式下,軟件和網絡的應用,使得其風險種類和模式也多有增加。本文首先分析了會計電算化下審計風險產生的原因,其次研究了會計電算化下審計風險的分類,再次給出了針對性的會計電算化下審計風險的應對策略,最后進行了全文總結。
關鍵詞:
會計電算化;審計風險;應對策略
審計員核實財務報表,最后認證推翻之前對其的判定,不符合事實的錯誤結論使得審計員發表錯誤的審計意見的風險,這就是審計風險。會計電算化模式下的審計風險,指的是審計員基于計算機輔助軟件,在審計工作過程中,輸入數據后計算機做出了錯誤判斷,而審計人員未能察覺,這一錯誤判斷得到了審計員認可,導致其得出錯誤論斷的風險。有效預防會計電算化下的審計風險,需要探尋到風險產生的原因,仔細分析會計電算化下審計風險的內容,做出針對性的會計電算化下審計風險應對策略,以此有效確保審計工作的順利開展。
一、會計電算化下審計風險產生的原因
會計電算化革新了傳統審計工作模式與方案,需要審計人員操作計算機完成。但是,該模式下的審計工作缺乏對非數據資料的審核,這也導致了審計風險的產生。在信息時代下,軟件企業還是更加重視工作軟件的研發,一些企業或個人以追求利益為導向,忽略了自身的職業操守,進行軟件編譯時,加入可以使得數據被盜取的程序,如此以獲得商業信息來獲得巨額利潤。這也是現在的企業,會愿意出高額費用聘用審計人員,但是不愿意花費高價購買審計軟件的其中一個原因。與傳統審計工具——紙進行比較,會計電算化模式下,磁盤存儲數據的模式更容易被潮濕、帶電等環境破壞,另外,操作員的操作不當也會導致磁盤被損壞。
二、會計電算化下審計風險的分類
(一)財務數據風險
磁盤上存儲的數據由于各類不同的原因,使得這些數據與真實數據之間存在差異,這就是財務數據風險。傳統模式下,財務工作者逐個收集與整理財務數據,制作財務報表,在變更時也做好了記錄,之后審查時可以探尋到更改記錄。會計電算化模式下,由計算機存儲相關數據,審計工作的變更線索被抹去,提升了跟蹤與探尋問題的難度,以此難以找到惡意篡改數據的路徑所在。
(二)職務監督風險
職務監督風險也可以叫做內部控制風險,存在這一風險的原因是由于職務間的相對獨立性。會計電算化模式下,傳統的內部控制制度與模式被完全轉變,原本清晰可查的監管鏈條,變成了計算機內傳輸的文件與數據程序,會計電算化模式下,職務之間相對獨立,單個環節的數據由特定環節的人員管理,提升了數據失真率,也導致審計錯誤率提升。
(三)軟件系統錯誤
現階段,計算機軟件也層出不窮,軟件產業發展迅速,種類豐富的軟件產品中有很多是不盡完善,漏洞百出的產品,軟件自身就存在一定的風險,再加上操作者自身硬件設施保養意識有待提升,使得硬件設備一直處于惡劣的高溫、多灰塵、高濕度的環境中,再加上人員的非法操作等,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軟件產品,影響了其使用。(四)操作風險會計電算化模式的實施需要有審計人員、計算機管理人員的共同參與、相互協調,由此,增加了審計工作的難度和復雜度,技術環境下,拓展了審計對象范圍,使得信息錯綜復雜,提升了操作者的操作難度。即使是經驗豐富的專業審計工作者,若缺乏科學的方法指導或方法掌握欠缺完善與熟練,也會因為難以適應審計工作模式,而提升審計工作難度,導致更高風險的審計問題產生。
三、會計電算化下審計風險的應對策略
(一)制定更完善的審計標準
會計電算化屬于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后產生的新事物,在新事物產生以后,與之相關的事物都需要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如此才能降低風險和錯誤率。應對會計電算化風險,需要首先更新審計理念與方法,將傳統模式中不符合新事物的部分摒棄,提升審計工作的精確度。重點涵蓋審計證書的審批標準更新,計算機系統的內控監管、審計發展方向的規范等,使得審計理念、工作方式與監管策略等與國際先進水平靠近,有效降低審計風險,使得風險趨于零。
(二)開發性能完善的審計軟件
審計軟件指的是幫助完成審計工作的歸類不同的軟件,能夠同時審核多個數據報表,但是現階段,由于軟件種類的層出不窮,很多審計軟件還未能盡善盡美,很多軟件技術不夠成熟,表現為審計程序銜接不緊密、審計程序不完善、審計安全性不高等特點。審計軟件的不完善提升了審計風險,而數據采集靠審計軟件來完成,若審計軟件出現很多漏洞,必然會導致數據采集過程中出現程序干擾等問題,由此,需要在開發審計軟件時,實施獨立開發數據采集軟件的方案,以此提升審計工作的質量與效率。
(三)運用多種電算化審計方法
可以運用不同種類的電算化模式下的審計方法:一是制度審計。在會計電算化實施后,內部控制制度依舊是審計工作的基礎,需要建立完善的會計電算化模式下的內部控制制度。需要基于計算機的使用,而創新審計制度與方法,從職權制審查、硬軟件及環境的審查與控制、計算機系統的運行情況、人員綜合素質、程序修改方式及保密措施等多個方面予以審查。 二是技術審計。若在制度審計過程中發現問題,需要對計算機系統和程序進行實際測試,那么就需要實施技術審計。采取抽查的方式,選用計算機專業人才與審計人員共同展開審計。分析原系統設計用途范圍,檢查數據共享過程中的傳輸路線與分配形式,之后分析程序、變更情況以及程序流程圖等相關內容。三是數據審計。對會計報表和經濟業務的數據進行審計,審計其合法性與真實性。可以實施人工審查,對利潤分配、費用分攤等問題進行抽查,分析其是否一致。抽查也可能出現錯誤,利用計算機的工具性,實施計算機輔助審計,運用其存儲、計算與判斷的一些功能,縮小審計范圍與對象,及時有效的發現與分析問題。另外,會計電算化模式下,還可以實施重點審計的方法。
(四)提升審計人員綜合素質
時代的進步與審計工作措施的更新換代,對于審計人員素質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現階段,需要重視對審計人員計算機、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等相關知識的培訓,為會計電算化的實施奠定基礎。審計人員需要重視自身操作素養的培養,包括數據處理、系統管理以及應用審計軟件的技術等。解決計算機硬件與軟件產生的風險需要很長的時間,但是可以通過加強技術培訓,提升審計人員或應用人員的操作技術,使得他們掌握純熟的技術與知識,控制和降低風險。積極培育具有復合型知識結構的計算機審計系統開發人員,綜合了解計算機知識、審計知識,提升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使得他們成為審計專業人才,為企業發展奠定基礎。
四、結語
時代的快速發展與進步,技術的革新改變了傳統的工作理念和模式,現代化技術手段逐漸更新了人們的工作模式。會計電算化是技術發展下的新事物,減少了審計工作量與難度,能夠快速、準確、及時的掌握數據信息。隨之而來的是帶來了各類不同種類的審計風險,為避免風險的產生,需要做好應對措施。審計工作中,要保障其獨立性,加深管理者對其的認知,加強內部審核作用的實施,提升企業內部監管力度,有效降低和減少會計電算化模式下的審計風險。另外,還需要重視審計與信息技術復合型人才的培養,為推動審計工作順利實施奠定人才基礎,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孫民.會計電算化環境下的審計風險與對策[J].財會研究,2012(19).
[2]孫緒.會計電算化環境下企業審計風險與對策[J].科技創新導報,2012(16).
[3]何婷婷.淺談會計電算化下的審計風險及其對策[J].山西農經,2015(4).
作者:余智 單位:洛陽師范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