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部門預算執行審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部門預算執行審計是財政預算執行審計的重要內容。部門預算是預算管理改革的核心。隨著我國建立法治政府和公共財政體制目標的確立,政府預算制度改革逐步深進,國家審計機關應如何開展部1、]預算執行審計,更好地發揮審計監督作用是亟待思考的問題。
一、我國的部門預算制度
所謂部門預算就是政府各組成機構或部門編制的其在預算年度內收入與支出的預算。我國開始構建政府預算制度的實廚『生改革是以1999年試編部I-]預算為標志。2000年所有中央一級預算單位全部都編制了部門預算,并選取了農業局、教育部、科技部和勞動保障局的四個部門編制的部門預算上報人代會進行審議,以后上報審議的范圍逐步擴大。各級政府也積極推行部門預算制度。在部門預算制度下,一個部門只編制一本預算。部門預算必須全面反映本部I-]的年度收支預算狀況。部I’]預算收入包括財政撥款、行政單位預算外資金、事業收入、事業單位經營收入、其他收入等,預算支出分為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實行部門預算后,部門的各項收支都詳細地在預算上列示,提高了預算的透明度,規范了各部門的收支行為。但是,部門預算制度在實行過程中還存在一些管理風險較大的環節:一是財政專項安排沒有統一的標準,主觀性較強;二是具有預算資金二次分配權的部門的存在制約了預算管理的完整性和統一}生;三是對象和環節眾多,使財政監管難以一一到位。
二、部門預算執行審計的含義及意義
所謂部門預算執行審計是指各級審計機關在本級政府行政首長的領導下,依據本級人大審查和批準的年度財政預算,對各預算執行部1、]和單位,在預算執行過程中籌集、分配和使用財政資金的情況的真實、合法、效益性所進行的審計監督。部門預算審計對于推動中央部門預算改革、規范部門預算管理、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具有積極的作用。
三、部門預算執行審計的重點
1、預算支出審計
(1)財政專項預算編制的科學性。根據項目支出管理的有關規定,財政專項是先由資金使用者申報項目,再由財政部門審核,按輕重緩急,財力可能安排的,由于項目安排沒有統一的標準,其預算編制受主觀因素影響較大;而且由于存在信息的不對稱,財政部門限于人力和財力,對專項資金的安排難免會疏漏;所以在這方面違規風險較大的。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審計包括預算編制的真實性、合法性和合理性審查。一是真實性審查主要審查資金使用單位所申報項目是否真實,是否存在虛報項目或多頭申報,以騙取財政資金;二是合法性審查,主要審查資金使用單位是否規定的資金使用對象,所申報項目是否屬于規定的資金使用范圍內,申報的程序是否合法;三是合理性審查主要審查是否根據當前國家經濟工作重點,按照輕重緩急的原則編制項目預算。
(2)二次分配資金的安排和使用情況。在現行的預算管理模式下,除了財政部門外,還有其他一些政府部門,如發改委建設部1、]、水利部門、市政園林部門等具有預算資金分配權。這些部門可將部分財政切塊的預算資金實行二次分配,用于其負責管理的社會公共項目。財政部門根據分配計劃撥付資金。在這種情況下需要職能部門與財政部門的管理要相互協調一致否則在資金的使用和效果方面容易形成“兩不管”的現象。所以審計部門應重點審計二次分配資金的安排和使用情況,審查是否有完善的管理法規、制度,對項目管理、資金管理進行明確的規定;審查項目前期調查工作是否充分,資金分配是否合理,是否存在真正需要資金的項目卻申請不到資金,不需要資金的項目卻獲得資金的現象;審查資金安排的標準是否科學,資金是否被??顚S?,結余資金的處理是否合規;對資金的使用效果是否建立了必要的后續跟蹤檢查機制。
(3)轉移支付資金的安排和使用。轉移支付制度是平衡地區與地區間的收支的重要制度,是公共預算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轉移支付資金由于其監管鏈條過長,撥付環節過多,政府間信息不對稱等原因,一直是審計問題的高發領域之一。審計轉移支付資金應以資金的走向為線索,重點審查資金是否??顚S?,是否存在被截留、挪用,損失浪費的問題;是否存在重復申報、多頭申報、虛報項目,套取財政資金的現象;資金的使用效果如何,是否達到預期目標;因故不能實施的項目和項目完成后的結余資金是否及時上繳或調整處理。
(4)公眾關注領域。在專業審計的選擇上,預算執行審計應重視社會公眾關心的熱點問題和關系到民生的重點領域,例如重大建設工程、社會保障、教育、醫療、衛生、環保等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關系到公眾的切身利益的領域。
(5)基層預算單位。隨著政府預算改革的深入,財政對一級預算單位的管理日臻完善。以往,政府審計很重視對一級預算單位的審計監督,因為這類預算單位往往是組織、參與預算執行,掌握資金調撥權和管理使用大宗財政性資金的重要部門,即要害部門,忽視了對二級、三級或再下級的基層預算單位的審計監督。而這些單位往往是各監督部門監管不到位的單位,容易存在隱藏財政收入,資金使用不規范,被擠占、挪用等違規問題,甚至會成為上級預算單位隱藏違規資金的地方。因此基層預算單位應該成為下一步審計的重點監督對象。2、加強預算資金使用效益的審計
所謂效益審計就是利用專門的審計方法和依據一定的審計標準,對被審計組織資源利用的經濟性、效率性、效果性進行評價,也稱績效審計。長期以來,對于財政支出產生的預期效果缺乏相應的過問、審查制度,公眾對此意識也不強,政府花錢沒結果的事情常有發生。近年來,隨著人民知識水平的不斷提高,公民意識的不斷增強,政府支出績效已成為我國公眾關注的重點。與此相適應,國家審計署在《審計署2003至2007年審計工作發展規劃》中也明確“逐年加大效益審計份量,爭取到2007年,投入效益審計力量占整個審計力量的一半左右”。但實踐中,由于缺乏相應的規范指引和統一的評價標準,政府效益審計工作卻未能如期推進。今后,隨著財政部門預算支出績效考評工作的逐步開展,對各項政府支出有了相對明確的績效要求與考核標準,這就為審計機關開展效益審計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3、發揮促進預算制度建設的作用
從效益的角度來看,事前的預防比事后的糾正要有效益所以,審計關口應前移,以減少損失,而制度的制定和完善,正是審計關口的最前沿。但是制度的效益無法量化,它是無形的,但是良好的制度安排有保障、規范、約束作用,從機制上預防了各類違法違規問題的產生,對防止損失浪費,提高預算管理水平有積極的作用。今后,隨著公共財政框架的逐步建立國家審計作為人大之外的重要的預算監督力量,更應將堵塞漏洞、改進管理、促進預算制度建設作為部門預算執行審計的工作重心。
四、充分發揮審計監督作用的制度安排
1、積極推進審計結果公告制度
公告審計結果是國際通行的慣例,在發達國家,審計工作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審計報告的公開陛。將預算執行情況的審計結果公告,使預算執行部門的違規行為暴露于眾目睽睽之下,本身就有警示作用,無形中對相關部門的施加了一種壓力,促成其對存在問題的整改,是審計監督與社會輿論監督結合的有效途徑。自2003年以來,審計署每年對預算執行審計結果和相關部門的整改情況進行公告,取得了很大成效,引起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擴大了政府審計的影響力。但在地方,這項工作的開展卻遠不如中央那樣如火如荼。所以,審計公告制度還有待進一步從中央到地方推進。
2、完善審計后續處理制度
目前,由于懲處機制不完善,法律、法規缺位,使部分審計處理得不到執行,審計問題得不到糾正,出現“屢查屢犯”的現象。要解決審計的后續處理問題就要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健全相關的制度。對各種違規行為作明確的懲處規定,考慮賦予審計機關必要的強制手段。同時針對預算執行審計中發現的嚴重的問題,把責任追究到個人,特別是領導者,建立部門高官問責懲處制度。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揮預算執行審計的懲戒與警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