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統計分析結果推進跆拳道發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前言
貽拳道(T八衛KWDNDO)起源于2000多年前朝鮮半島的民間武術。有韓國的花郎道、中國的武術、日本的空手道融匯而成。1988年被列為奧運會表演項目,1992年成為奧運會比賽項目。貽拳道屬于有直接身體碰撞的激烈對抗性項目,按體重分級別比賽,在我國起步雖晚,但發展卻非常迅速,截止2004年底,短短十年間,已取得三個奧運會冠軍,多個世界冠軍的輝煌成績,社會上對貽拳道是指按照國際慣例由體育組織按統一制定的競賽規則在允許的范圍內,運動員以腿法為主,拳法為輔,兩個人互相之間進行格斗對抗的競技體育運動項目。比賽主要是通過技術擊中對方有效部位的得分多少來決定比賽勝負的。所以,本文通過對2005年貽拳道錦標賽的得分技術統計,來反映當前我國貽拳道比賽中得分技術的運用情況及變化趨勢。
1概況
2005年全國貽拳道錦標賽于3月15日—19日在江蘇省吳江市體育館舉行,來自全國包括澳門在內的59支隊伍共7巧人歡聚一堂。本次比賽有519名運動員參加(男286人,女233人),總比賽次503場。比賽采用單敗淘汰制,比賽分設男女各8個級別,16枚金牌為巧個單位分獲,其中浙江隊獲2枚金牌,北京、北京軍區、湖南、安徽、新疆、河北、江西、陜西、天津、林業體協、河南、江蘇、解放軍、前衛隊各獲1枚金牌。本文擬對現場的得分技術統計數據進行分析比較,找出問題,分析原因,為今后我國貽拳道運動的發展提供參考,并為貽拳道的教學與訓練提供依據。
2得分技術概念
得分技術是指利用貽拳道競賽規則允許的技術,準確有力地擊中對方有效得分部位的技術給予得分,但使用允許的技術攻擊對方被護具保護的非有效得分部位,擊倒對方時,按得分計算。允許的技術:拳,使用拳的技術須緊握拳頭,用拳正面的食指和中指部分擊打;腳,用跺關節以下的任何部位進行攻擊都可以,但是不能用躁關節以上的部位進行攻擊。允許攻擊的部位:頭部,除后腦外,包括雙耳在內的整個面部;軀干,除后背脊柱外被護具包裹的部位。有效得分:使用允許的技術,準確有力地擊打軀干的有效得分部位,即得1分;準確有力地擊打頭部,即得2分;如運動員被擊倒主裁判讀秒到三時追加1分。
3研究對象和方法:
3.1研究對象2005年“特步杯”全國貽拳道錦標賽212場比賽,其中男子135場,女子77場。
3.2研究方法
3.2.1文獻資料法查閱有關貽拳道方面的文獻資料,了解中外貽拳道技戰術現狀。
3.2.2專家調查法走訪了中國貽拳道協會有關領導,并對擔任此次比賽的裁判長和部分專家教授及各代表隊教練員共計20人進行專題咨詢。
3.2.3觀察法
3.2.4數據統計法對所獲得的得分技術原始數據整理后進行統計處理。通過本人現場觀看比賽和借助比賽錄像兩種方法進行觀察。
4結果分析與討論
4.1得分技術情況的統計分析表
從表1可見男子運動員平均每場得分為8.504分,女子運動員為8.182分,這與1995年我國第一次貽拳道錦標賽時,男子運動員平均每場得分為3.12分,女子運動員平均每場得分為3.88分相比較,說明我國貽拳道運動在短短十年間,運動員使用技術和運用技術能力得分有飛躍性的提高,得分意識明顯增強,但與近年來國際比賽的得分情況一般在10分左右還有一定差距,主要體現在使用高難度動作擊頭技術和連續運用技術得分能力上.使用拳法技術得分扔然為零,這與國際比賽中運用拳的技術得分能力逐步上升趨勢形成反差,說明國內對拳技術的訓練較少.隨著競賽規則的導向使比賽向著更加激烈的方向發展,拳的技術在進攻和防守以及戰術行動中的作用和意義日趨顯著。本次比賽運動員很少用拳的技術進攻,在防守時,大多還是采用格擋、靠貼與步法的調整,其主要原因一是運動員平常對拳的技術訓練不夠,忽略了對拳法的進攻與反擊訓練;二是拳在比賽中的得分讓裁判很難判給予計分,導致運動員對拳技術得分失去信心。所以,截止目前為止國內比賽還沒有一例使用拳的技術得分情況。根據規則拳的技術只要符合三個條件和一種情況就應當計分,即姿勢正確、擊打部位準確、符合規則要求的力度、用拳擊倒對手(打在允許擊打的部位)的情況。還有在比賽中拳法的運用,不僅可以輔助進攻而且會給對方造成較大的心理壓力乃至影響對方的技術發揮。在國際重大比賽中,拳的技術使用逐步上升,得分的情況也開始出現,故今后要針對拳的技術進行必要的訓練,尤其對出拳時機,出拳擊打效果應加強訓練,使之成為既是防守的手段,更是得分的手段。貽拳道的基本技術比較簡單,從技術角度而言,一般分為兩類九種技術,第一類為腳的技術,指踩關節以下腳的部位所使用的技術,包括橫踢、前踢、后踢、側踢、旋踢、鉤踢、推踢和下劈;第二類為拳的技術,指握緊的拳頭使用直拳擊打,而步法及各種組合技術均為這兩類技術的演變和發展,有人曾經做過統計,兩類技術可以衍化出3200多種。而在競技貽拳道比賽中,隨著規則的不斷發展,由原來“八腳踏實地拳”逐漸呈現“四腳一拳”或者更簡化的趨勢,基本技術動作集中體現在橫踢、后踢、旋踢、和下劈技術。從本次比賽男女運動員使用各種基本技術的得分情況看,見表2所示,運用橫踢技術得分最多,其次是下劈、雙飛、后踢,最后是后旋踢技術。從表2中可以看出,橫踢技術是貽拳道比賽首要得分手段,其得分率占89.31%,其它技術得分最多,其次是下劈、雙飛、后踢,最后是后旋踢技術。從表2中可以看出,橫踢技術是貽拳道比賽首要得分手段,其得分率占89.31%,其它技術只占10%,說明我國運動員在比賽中打法單調,絕大部分運動員只靠橫踢技術就能取得比賽的勝利。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各種技術得分之間差距縣殊,也說明我國運動員技術水平發展不全面,技戰術的儲備量不夠多,所以要提高我國貽拳道運動員比賽水平,在抓好橫踢技術訓練的基礎上,多發展其它技術的儲備量。
4.2各種行動對策得分情況統計分析從表3中可以看到,主動進攻以扣橫踢和前橫踢技術得分較高,分別為47%和33.1%,防守反擊也是以后橫踢和前橫踢技術得分較高,分別為100%和13.1%。說明國內貽拳道運動員在比賽中,主要得分手段是橫踢,特別是后橫踢技術是得分的主要手段。證明貽拳道比賽的水平越高,技戰術表現形式和得分的手段越趨于簡單、精煉、實用和有效,勝負最后往往取決于運動員橫踢技術掌握的嫻熟程度及運用橫踢的得分能力的高低。因后橫踢進攻便于起動發力且動作運行路線考勤產生力量大,平時運動員訓練后橫踢較多,運用起來也習慣方便。因此,貽拳道比賽后橫踢得分的比例較高。但前橫踢相對于后腿橫踢來講,其得分能力就弱多了。因其弱點是不便于發力,不容易達到得分所需要的力度,比賽時運動員運用前橫踢得分成功率也就低。因此可見,前腿進攻不便于發力并不等于不能夠發力,關鍵在于平時訓練,因而提高前腿主動進攻的得分能力是現在貽拳道的發展趨勢。表3還可以看到,在本次胎拳道比賽中,運動員多數還是采用防守反擊的打法。從技戰術角度來分析,防守反擊打法比較穩健,在嚴密防守的情況下,抓住對手進攻時暴露出來的破綻,伺機反擊得分。
4.3使用高難動作擊頭技術得分情況統計分析從表4各種高難動作擊頭技術使用百分率可知,下劈是擊頭首要得分手段,其次是橫踢、旋踢。男子運動員擊頭得分手段是下劈、橫踢、旋踢;女運動員擊頭得分是橫踢、下劈。說明男子運動員比女子運動員在運用高難度動作擊頭技術更全面,而女子運動員的首要的得分技術是橫踢,說明女子運動員柔韌性比男子運動員好。從本次比賽現場觀察到運動員運用高難度動作擊頭技術,包括用前腿空中變線,或運用橫踢、跳踢等技術攻擊對方頭部,或騰空單擊;控制對方距離,騰空狀態下運用后旋踢技術擊頭;運用連續動作開始、結束動作突然打向對手頭部,常見于雙飛或多飛徉攻對手兩肋部,最后一擊攻向對立頭部得分;有些運動員善于選擇并造出最佳擊頭時機,運用多種技戰術巧妙地完成對頭部的攻擊。
5小結與建議
(1)我國貽拳道運動近十年來有了質的飛躍,與世界貽拳道競技水平的差距逐年縮小,同時貽拳道運動在各省都得到非常的重視。從本次錦標賽獲獎牌的單位之多就可以看出這一點。
(2)得分技術統計分析表明,在各種基本技術中,橫踢,特別是后橫踢技術仍然是貽拳道的核心技術,其得分率占89.31%,是主要的得分手段;高難度技術的使用率和得分率都比歷年有很大的提高,說明現在運動員整體水平都在提高。
(3)男子運動員整體技戰術,尤其在高難度動作的掌握和運用技術得分能力較女子運動員全面,表明我國女子運動員對高難度動作擊頭技術的掌握不如男子運動員全面。
(4)我國貽拳道運動員在比賽中使用拳法技術得分仍然為零,這與國際比賽中拳的技術使用率及得分能力逐步上升趨勢形成反差。表明國內對拳技術訓練還未引起重視,忽視了對拳技術進行必要的訓練。建議以后要針對拳的技術進行必要的訓練,尤其是對出拳時機、出拳擊打效果應加強訓練,使之成為既是防守的手段,更是得分的手段。
(5)隨著比賽規則的發展演變,使用允許的技術,準確有力地擊中頭部可得2分,如把對方擊倒可再追加1分。在本次比賽中運動員動用高難度動作擊頭得分頻頻出現,表明國內已開始重視對擊頭技術的訓練及加強對頭技術的意識培養。建議在擊頭技術的訓練中,應運用前腿空中變線,或運用橫踢、跳踢技術點擊對方頭部;控制對方距離,騰空狀態下運用后旋踢、后踢等技術擊頭;搶占迎擊,在對手發動進攻的同時,起腿搶占高點,同時擊打頭部。
(6)無論男女運動員,在比賽中不管是主動進攻,還是防守反擊,其得分最高的技術是后橫踢和前橫踢。說明貽拳道比賽的水平越高,技戰術表現形式和得分手段越趨于簡單、精煉、實用和有效。勝負最后往往取決于運動員橫踢技術掌握的嫻熟程度及運用橫踢得分能力的高低。還有在本次貽拳道比賽中,運動員多數還是采用防守反擊的打法。建議在訓練中多增強運動員前腿搶攻得分意識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