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基于傳播學談政治老師素養提升之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傳播學視閾下的高職思政理論課與教師
(一)思政理論課內涵表現出的信息傳播行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教育者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等文件精神,通過多種方法和措施,按照擬定的思想教育目標,對高職學生即受教育者施加思想上的影響,促使高職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并進而影響其行為的過程。從信息學的分類可知,信息分為新聞性信息、娛樂性信息、勸服性信息和教育性信息等。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即屬于教育性信息,但更多地屬于勸服性信息。因為思想政治教育決不僅僅是傳授一些思想理論的基本知識,其根本的著眼點在于“三觀”教育,即要把“三觀”教育的理論切實轉化為高職學生的價值取向和人生追求,并最終升華為他們的理想信念。
從傳播學的視閾可知,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過程中,傳播的三要素—傳播者、信息、受眾與之對應的分別是教育者、教育的內容、受教育者,這就把思想政治理論課置于一定的傳播學體系當中。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是以思想理論、價值觀念、社會道德規范等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作用于學生的知覺和記憶系統的傳播過程,思想政治理論課信息的傳播是思政課教師有目的、有意識地把相關信息傳受給學生的過程,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選擇盡可能與學生的“意識框架”和“人格圖式”相接近的文字、語言、聲音、圖片、動作、表情等符號來詮釋傳授的信息,在教學中師生構建共通的意義空間。在傳播過程中,教師通過擺事實、講道理,運用理性或邏輯的力量來達到傳播的目的,或是通過營造某種氣氛或使用感情色彩強烈的言辭來感染學生;學生是信息傳播到達的最終落腳點,他們一方面接收來自傳播者的信息,另一方面也主動地對接受到的信息做出反饋。綜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是一種師生互動的活動,同時又是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傳播的過程。
(二)思政課教師在傳播學中的定位在信息傳播過程中,傳播者作為傳播過程的控制者發揮著主動作用。思政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無疑是信息的傳播者,傳播者在傳播活動中發揮著主導者的作用,負責選擇傳播源和傳播形式、主導整個傳播活動,隨時跟蹤和接受信息反饋等任務。在傳播活動中,作為傳播者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是傳播過程的發起者、引導者和組織者,也是思想教育活動的實施者,從傳播學的視閾來看處于傳播者的地位。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傳播中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位于傳播起點,是信息的尋覓者、加工者和傳遞者,掌握著整個傳播過程。思政課教師是大學生接受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和信息的“守門人”,控制著傳播信息的進出與流通。當今社會在市場經濟的沖擊下,人們的生活方式、思想觀念、道德意識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存在著道德與經濟、傳統與現代、追求金錢與講究奉獻等多種矛盾。在市場經濟中成長的大學生無疑帶有轉型社會的烙印,他們身上也存在著很多矛盾,最突出的就是“知”與“行”的脫節。因此,思政課教師要對紛繁復雜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進行收集、鑒別和篩選,把正確的信息傳遞給學生。由此可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特別注重傳播效果的實現,減少傳播效果上的障礙,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
(三)傳播者的自身素質直接影響著傳播的效果傳播效果是指在傳播的過程中,傳播者傳遞的信息被受傳者接受以后所產生的有效結果。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一次重要的傳播活動,良好的傳播效果還取決于作為傳播者的思政課教師的影響力。由此,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綜合素質,對優化和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至關重要。
傳播者的素質和魅力是成功傳播的重要因素。由于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般的傳播,是意識形態的傳播,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首先必須有正確的信仰追求和較高的思想覺悟,有堅定的政治立場,善于對紛繁復雜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進行收集、鑒別和篩選,傳遞正確的信息給大學生。只有這樣,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才可能用正確的理論和信仰去引導學生,用正確的立場去教育學生,用正確的思想去影響學生。其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還應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德高者方能為人師,思政課教師的“身教”比“言傳”更具感染力。再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包括知識水平、科學精神、人文修養等,這就是所謂“學為人師,行為世范”。事實證明,各方面比較全面的思政課教師最受學生歡迎。
(一)借鑒傳播學“守門人”理論提升傳播者的思想素質。在傳播學視野中,“把關”就是傳播者對收集的信息進行過濾、制作、傳播的過程,“把關人”控制著信息傳播的流通與進出,他們充當信息傳播“守門人”的角色。在經濟全球化的環境中,社會開放程度不斷擴大,西方價值觀的不斷滲透,多元文化的相互激蕩、傳媒環境的影響、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和多樣化的價值取向都深刻影響著思想政治教育主導作用的發揮。具體體現在很多學生對黨的領導和國家發展道路高度認同,但政治觀念和遠大理想淡化,在實踐中往往遵循市場經濟的效益原則,以自身利益作為判斷事物的出發點。此外,大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在健全人格養成上存在著一些普遍性問題,如自我中心的心理定勢和價值取向,這些都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面臨的嚴峻挑戰。因此,思政課教師當好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守門人”顯得尤為重要,因為作為傳播者的思政課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將對傳播效果產生重要影響。這要求教師在新形勢下大力弘揚社會主義主旋律,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篩選信息,消解西方思想文化的強勁滲透與影響,在信息源頭上以正確的集體主義價值觀為導向,加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防御能力。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傳播者的思想政治素質平庸或有缺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可能偏離正確的方向或誤入歧途。因此,具備較強的政治敏銳性、責任感和鑒別力是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傳播“守門人”的必備思想政治素質。
(二)培養人格魅力提升傳播者的傳播感染力。要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傳播活動取得良好的傳播效果,傳播者的人格魅力不容忽視。傳播者的優秀人格能增強信源的可信性,可信性基于傳播者的人格、聲譽、品性等。同樣的思想政治教育傳播內容,由不同的思政課教師來進行傳播,產生的實際效果可能各不相同,究其原因是因為作為受眾者的學生,首先要根據傳播者本身的信賴度對信息的真偽和取舍作出自己的判斷,而傳播效果往往受到傳播者本身的人格魅力、個人形象和個人聲譽等方面的影響。作為受眾者的學生會樂于接受有人格魅力、信譽度高的傳播者的信息。反之,如果受眾者感到傳播者信譽低下或者無人格魅力,則可能拒絕接受傳播者傳播的內容。再者,傳播者應注重“言傳身教”的重要作用。身先垂范、知行統一是傳播者最重要的品德。思政課教師對學生的要求能否滲入學生心靈之中,所產生的教育效果能否體現在行動之中,主要取決于思政課教師的行為是否知行統一。青年學生的模仿強,他們喜歡把自己尊敬和愛戴的老師視為自己效仿的楷模,自覺或不自覺地接受教師行為的熏陶。思政課教師的身先垂范、知行統一,用自身的品德和言行,影響學生的思想和行為,這往往起到口頭教育難以產生的效果。作為傳播者的思政課教師具備言傳身教、身先垂范、知行統一等人格魅力,是爭取作為受眾者學生信任的關鍵,也是提升傳播者的傳播感染力的前提條件。
(三)傳播技巧的嫻熟運用是提高傳播者傳播能力的有效途徑。傳播技巧指的是在說服性傳播活動中為有效地達到預期目的而采用的策略方法。教學方法也是一種傳播技巧。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中,借鑒一些有效的傳播技巧和方法,運用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實踐中,將有利于改進思政課的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傳播效果。比如可以借鑒“預熱策略”,在每一次講課前組織學生“召開新聞會”;或加強多環節互動教學的方法,它可以有效地調動受眾者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通過設計熱點討論、案例研讀、課堂辯論等具體互動環節,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對真理的探索過程中來,并制造能觸動受眾者思維神經和情感血脈的“思想風暴”,從而產生好的教學效果,實現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的創新,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因此,掌握一定的傳播技巧是高職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提高思政課教學傳播效果的有效途徑。
(四)借鑒傳播媒介多渠道拓寬和提升傳播者的綜合素質。
媒介是傳播中的重要一環,好的訊息只有通過合適的媒介才能取得滿意的效果。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或形式非常重要,內容上的有效性依靠方式和載體上的有效性來保證。傳播學意義上的載體通常指大眾傳播媒介,如廣播、報刊、互聯網、影視等。在傳播中,訊息越豐富、越具有時代感,就越吸引人。目前,針對提升傳播者素質的載體多種多樣,如發展日新月異的互聯網,高職院校應充分利用各種傳媒構成的媒介環境提升傳播者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合理利用傳媒環境的社會教化作用,積極為傳播者營造健康的傳媒環境。
1.不斷強化傳統校園媒介的教育傳播功能。高職院校傳統校園媒介是指由學院宣傳部、學生處、團委和各系部組織主辦的主要面向師生傳播的校園內的各類媒介,主要包括校園刊物、報紙、有線電視、廣播等。校園媒體針對教師和學生報道的內容絕大多數是師生身邊發生的真人真事,校園生活是其創作源泉,欄目設置更能貼近師生生活,適合師生的學習和生活特點,容易引起師生的興趣和共鳴,這為充分發揮校園傳媒在提升思政課教師的綜合素質方面提供了良好基礎。高職院校應充分利用校園傳媒的優勢,在欄目設置上更多地從教師閱和聽的興趣出發,提高針對性和趣味性,比如開設“教學經驗介紹”、“先進教師事跡介紹”、“教科研動向”等欄目,通過大量事實報道,以正確的輿論引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幫助教師不斷提升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
2.深入挖掘互聯網的教育傳播功能。從傳播學視角看,網絡為有效提升思政課教師即傳播者素質提供了新的視角。信息容量大、傳輸速度快、形式活潑、使用方便等網絡特點深受教師歡迎,因此,網絡獨特的傳播途徑使其具有其他傳播途徑所沒有的巨大優勢。深入挖掘互聯網的教育傳播功能提升思政課教師的綜合素質的措施有:一是搭建網上教育傳播平臺,如建立“法律法規網”、“紅色網站”等主旋律的網頁和版面以及電子論壇等方式,大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弘揚社會主義主旋律,提升思政課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開設“學術科研”、“教學管理”、“職業培訓”、“合作交流”等欄目,提升思政課教師的業務素質。二是創新形式和載體,卓有成效地開展平等互動式的主題鮮明的網絡教育傳播活動,如:開設教師與書記、院長互動欄目或信箱,或與相關的職能部門互動,共同探討,解決疑惑,構建和諧校園,為教師的成長和發展創設和諧的氛圍。因此,網絡傳播的討論式、互動式等傳播特點,在領導者和職能部門與教師之間架起了一個平等溝通和交流互動的平臺,使網絡傳播貼近教師思想實際,針對性和實效性強,提高了利用網絡了解、服務、引導教師的功能,實現了利用網絡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綜合素質的目的。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高職院校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思想、學習、生活、管理形式等方面都會出現重大變化,原有的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工作方式和載體將面臨重大挑戰,我們必須以創新的精神和創新的思路來開發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有效載體。面對新形勢,探索從傳播學視角來提升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的素質,以促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提高和功能的實現,為社會培養更多合格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