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談數字傳媒下的全民閱讀推廣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和信息技術的廣泛普及,數字傳媒已經成為互聯網時代的顯著特征。種類多樣的數字化閱讀應用和工具為廣大讀者的閱讀方式帶來了巨大變化,數字閱讀正逐步成為未來閱讀的新常態。在此環境下,如何與時俱進,運用先進技術載體和理念,開展現代化全民閱讀推廣活動,促進閱讀供給側服務與讀者閱讀需求精準對接,提升閱讀推廣工作的質量和水平,是閱讀推廣者們需要探討和努力的方向。
一、數字傳媒語境下的全民閱讀行為分析
(一)數字化閱讀成為主流閱讀方式第十五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2017年)顯示,我國成年國民數字化閱讀方式(網絡在線閱讀、手機閱讀、電子閱讀器閱讀、Pad閱讀等)接觸率為73.0%,較2016年的68.2%上升了4.8%,各種媒介的綜合閱讀率為80.3%。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隨著互聯網和多媒體技術的發展,數字化閱讀方式接觸率和國民綜合閱讀率持續增加,網絡閱讀、手機閱讀、電子書閱讀器閱讀等占據主流,數字化閱讀逐漸成為閱讀的主要方式。
(二)數字化閱讀需求呈增長趨勢2018年8月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的第4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為8.02億,較2017年末增加3.8%,互聯網普及率達57.7%;手機網民規模達7.88億,較2017年末增加4.7%。國民數字化閱讀增長率數據、互聯網普及率與數字化閱讀增長率統一呈增長趨勢,說明雖然閱讀的方式和載體產生了變化,但人們獲取信息資源的需求以及數字化閱讀的需求仍呈現增長趨勢。
(三)數字化閱讀中深度閱讀行為的占比偏低第十五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2017年)顯示,成年網民上網從事活動中,21.7%的人主要從事“閱讀網絡書籍、報刊”活動;69.7%的人主要從事“閱讀新聞”活動。快速瀏覽的閱讀行為占比較高,深度閱讀行為占比偏低。
二、數字傳媒語境下全民閱讀推廣的特征
(一)服務載體趨于數字化有別于傳統媒介時代的報刊、雜志、廣播、電視等媒介載體,數字傳媒語境下,全民閱讀依托新媒介和自媒體優勢,將不再完全依賴傳統媒體開展閱讀行為和服務。目前,從基本的數字公共圖書館,到微博、網頁、微信、APP等自媒體平臺,均包含多種媒體內容的數字化信息資源,能夠滿足讀者多元化的閱讀需求。
(二)推廣范圍趨于全民化數字化新媒體的誕生和普及,不僅引起了信息載體的變革,同時對信息推廣的方式產生了巨大影響。利用互聯網技術和移動媒體,將各類書籍資源、服務信息、圖書資訊、閱讀活動動態等內容數字化,推送到各個移動媒體用戶設備中,使人們獲取信息不再受空間條件和時間條件的限制,做到閱讀信息和服務隨時推送、隨地獲取,加深閱讀全民化和泛在化程度。
(三)推廣手段趨于智慧化利用數字化服務載體進行閱讀推廣,依托移動終端搜集和獲取信息的高效便捷性,配合相關數據的分析,可以有針對性地根據讀者的需求和偏向,提供更加精準和方便快捷的閱讀推廣服務,使閱讀推廣服務在移動終端上呈現出個性化和智能化的特點。比如,各類讀書App通過對用戶行為進行分析,根據讀者的閱讀愛好和傾向,定向推送圖書,制定個人閱讀賬單,使讀者享受“私人訂制”式的閱讀體驗,使各類閱讀服務平臺成為便利的、互動的智慧服務平臺。
(四)閱讀方式趨于娛樂化閱讀資源的數字化,將紙面的圖片和文字轉化為生動的視聽影像信息,使閱讀方式更加具有趣味性,突破以往讀者只能單向獲取書本信息的局限,提升了讀者的閱讀體驗。但同時,網絡信息的“泛娛樂化”,一定程度使“碎片化”的閱讀方式更為流行,致使“淺閱讀”多,“深閱讀”少。
三、數字傳媒語境下開展全民閱讀推廣的幾點建議
(一)利用數字閱讀平臺進行全民閱讀推廣互聯網時代,多媒體的應用和普及使在線閱讀、移動閱讀等閱讀方式成為常態。在此背景下,閱讀推廣的方式和手段必然發生轉變,僅靠傳統媒介開展閱讀推廣活動,已經無法適應時展和讀者需求。因此,必須重視新媒體閱讀的推廣,實現傳統媒介和新媒體互補融合的全媒體推廣模式。1.利用微信、微博為代表的微媒體進行閱讀推廣微信、微博作為最實用和普及的社交網絡平臺,具有十分龐大的用戶群體。因微信、微博具有時效性高、傳播性廣、互動性強的特點,對提升全民閱讀推廣的覆蓋面和推廣效果發揮著尤為突出的作用。例如,微博閱讀推廣平臺具有即時互動、即時反饋的功能,且因其親民性較強,更能夠提高讀者的參與度。依托微博平臺,進行閱讀推廣信息實時推送,開展新書、好書推薦、主題叢書推薦等閱讀推薦活動;開設微書評板塊,進行讀者書評分享活動,分享讀書感悟、心得體會或相關圖片;設置讀書話題討論,引導讀者進行深度思考和討論思辨,激發更多網友參與話題、參與閱讀的興趣,等等。依托微信公共平臺,開展閱讀活動推送和宣傳,為閱讀活動造勢,并吸引更多讀者參與;建立微信群或開設互動功能,進行讀書分享討論;進行閱讀調查分析,發送傳播閱讀調查報告,征集讀者意見建議;搭建數字數據庫,方便讀者分享與查詢等。2.利用數字圖書館網絡平臺進行推廣數字圖書館存有圖文并茂的圖書和文獻資料,可面向跨區域讀者提供網絡查詢和圖書閱讀的功能,通過電腦或手機客戶端即可供讀者查閱和檢索文獻資料。全民推廣數字讀書館,將極大地方便讀者閱讀和學習,讓讀者足不出戶即可享有海量資源。
(二)利用“大數據”技術提升“供給側”閱讀推廣服務效能隨著信息科技的發展和多媒體閱讀的普及,讀者的閱讀需求不斷向多元化、異質化、個性化發展。如何提升公共閱讀“供給側”服務效能,有針對性地向讀者提供高效、優質、精準的閱讀服務,滿足讀者信息需求升級的要求,達到信息資源的“充分有效供給”,成為當前閱讀推廣的重要課題和工作方向。在數字傳媒語境下,“大數據”技術應用為優化閱讀服務供給結構和供給質量提供了有利的創新途徑和科學手段。一是樹立“大數據”意識。充分認識到數據作為現代社會生產要素的重要性,順應需求側發展變化,為閱讀推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驅動力,實現服務增值。構建信息服務理念,利用大數據技術對海量閱讀行為和信息資源進行收集、存儲、分析、研究,對閱讀推廣決策進行科學優化調整,面向不同群體、不同個體讀者提供差異化、精準化供給服務,從而建立起高效、快速、精準、智能的服務供給系統。二是優化頂層設計。要加強對大數據的宏觀規劃,在技術和應用層面進行頂層設計,發揮引導作用,從數據開放共享、數據分析創新、數據安全環境支持等關鍵要素入手,做好公共閱讀領域大數據頂層設計工作。建立公共圖書館大數據聯盟共享平臺,加強跨系統、多元化的信息交流分享,消除信息孤島,進一步優化供給側服務質量和結構,提升閱讀推廣服務效能和讀者閱讀體驗,推動全民閱讀供給側與需求側的有效對接。三是注重讀者體驗。閱讀推廣服務的落腳點是提升讀者的閱讀體驗。要注重提升供給結構的靈活度:在供給方式上,加強傳統實體服務與現代虛擬服務的互補與無縫對接;在服務途徑上,強化線上服務與線下服務供給并行交互使用;在供給內容上,使固化式服務向基于用戶需求的靈活性、個性化服務轉變等,提高閱讀服務的質量和水平。
(三)加強數字傳媒語境下閱讀推廣的正向引導數字閱讀方式的普及,雖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為讀者提供極大便利,但也產生了一些不良的閱讀習慣,影響了閱讀的質量和水平。比如,以電子終端為主要載體的“碎片化閱讀”,由于斷斷續續、淺嘗輒止式的閱讀,對閱讀缺少深度思考和精細理解,從而導致“淺閱讀”日益膨脹,“深閱讀”日益萎縮。因此,數字化服務環境下,公共閱讀推廣更要重視對正確閱讀方式的正向引導,圍繞為什么讀、讀什么和怎樣讀進行閱讀推廣,引導讀者既認識到“碎片化”閱讀帶來的即時性、互動性的便利之處,也認識到長期以往帶來的“淺閱讀”“淺思考”弊端。一是注重引導讀者對“碎片化”讀物的甄別、篩選,從包羅萬象的閱讀“碎片”中,選擇有內涵、有深度、有知識點的優質讀物進行閱讀。此外,在公共閱讀信息推送時,推送方應保證推送文章和讀物的品質,吸引讀者關注、思考和共鳴,逐漸擺脫“碎片化”閱讀隨意瀏覽、快速瀏覽和斷續瀏覽帶來的娛樂傾向和思維惰性。二是積極倡導短閱讀與長閱讀有機結合的科學閱讀方式。一方面,要引導讀者回歸傳統意義上的經典深度閱讀,通過整體性、厚重性、深層次的長閱讀,從經典中汲取養分,在思悟中積聚智慧;另一方面,要與時俱進,高效發揮互聯網“碎片化”閱讀及時、互動的優勢,同步更新外界信息,掌握實時資訊,做到長閱讀與短閱讀互補互促的效果。三是著力引導“思悟”的閱讀習慣。通過舉辦讀書分享會、辯論比賽、感悟征集、讀書演講等活動,引導讀者加深對優秀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促使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學思踐悟,在潛移默化中塑造良好品行。四是積極發揮閱讀推廣人的“導讀員”職責。采取“走出去、引進來”的政策,培養具備一定自學能力、技術知識以及較強溝通能力的“導讀員”,指導讀者合理使用數字資源,培養正確的閱讀方法,促進“導讀員”和“閱讀者”之間的良性互動。結語在數字傳媒語境下,全民閱讀推廣呈現出新的特征。因此,要利用好數字服務環境,通過微媒體以及數字圖書館進行推廣,促進傳統媒介和新媒體互補融合;利用“大數據”技術,提升“供給側”閱讀服務效能,滿足讀者信息需求升級的結構性要求;加強閱讀推廣的正向引導,培養“思悟”閱讀習慣,順應科技發展方向和時代潮流,做好新形勢下的全民閱讀推廣工作。
作者:郝苗 單位:煙臺市芝罘區圖書館助理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