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英文電影語言環境與聽說能力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合理地選用影片;帶領或組織學生做好觀前準備;科學地組織觀看過程;結合電影,進行拓展練習;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英文影片的選擇,是上好電影欣賞課的第一步。選擇一部優秀的英文電影,必須遵循以下原則:一是影片的思想性、高品質的影片還通過演員的表情和演技,調動了體態語言的作用,實現了“非語言交際”與“語言交際”的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作用,使學習者不但如身臨其境,而且還能“察言觀色”,增強對感情與心態的理解,促進對語言的表層和內涵之間關系的細致體會、觀賞電影是利用語言、視覺媒介獲取電影信息的過程,對語言專業學生來說,注重的是運用語言獲取意義、觀賞電影是學習英語的極好途徑,它既能提高聽力理解,學到活生生多姿多彩的語言,又能了解英語世界的風俗民情、價值觀念、人生百態,還能提高藝術欣賞水平,提高自身素質,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摘要】漢語環境下學習外語,如何創造語言環境是關鍵。原版英文寫作論文電影語言真實、詼諧,且有生動的有聲畫面。看原版英文電影可以作為英語聽說教學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作者結合自身經驗,對教師應如何把握電影教學,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英文電影語言環境聽說能力
中國已經加入世貿組織,與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日益頻繁,對外語人才培養的要求越來越高。但我國的英語教學,歷來注重知識的傳授,使得學習者的知識儲備充沛,但技能卻滯后。“能看懂卻聽不懂,能聽懂又說不出”是當代大學生英語水平的充分體現。為了真正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培養英語的交際能力,同時又不使學生感到枯燥、單調,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引用電影教學是一種有效的途徑。
提高英語口語、聽力有很多種方法:聽廣播新聞(BBC,VOA等)、看電視新聞、聽各種磁帶,但最能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是原版英文電影。因為原版英文電影有完整的故事情節,體現出人的工作、生活、學習、休閑、交流等社會活動,也體現了“跨文化交流”的作用。
然而更重要的是,高品質的影片還通過演員的表情和演技,調動了體態語言的作用,實現了“非語言交際”與“語言交際”的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作用,使學習者不但如身臨其境,而且還能“察言觀色”,增強對感情與心態的理解,促進對語言的表層和內涵之間關系的細致體會。原版英文電影的這些特點非常適合用來教授剛入學的英語專業的學生。但盡管電影的語言簡潔、生動、有趣,剛開始,由于語速較快、背景不明,學生還是看不懂。此外,學生常常沉浸在電影的情節本身,而忽略了對語言的學習,常常是“看個熱鬧”就下課,沒有起到應有的教學效果。結合教學經驗和長期的探索,筆者認為有效利用電影教學,應注意把握以下幾個問題:
一、合理地選用影片
英文影片的選擇,是上好電影欣賞課的第一步。選擇一部優秀的英文電影,必須遵循以下原則:一是影片的思想性。電影是道德文化的重要傳播載體,將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產生影響,因此,影片反映的主題必須是積極的、高尚的,有利于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二是影片的健康性。不能選那些過多地描繪私生活、黃色鏡頭較多、對男女性生括描寫較細的影片,這種影片副作用很大,不利于大學生的身心健康。三是影片的通俗性。要選一些英文音質較好的、聽起來易懂的影片。有的片子方言很重,生、冷詞匯較多,這樣的片子不宜選取。開始看原版英文電影時要選一些情節簡單,語言清晰的電影如“TheSoundofMusic”(《音樂之聲》),“LoveStory”(《愛情故事》)。“Planes,Trains,andAutomobiles”(《旅行冒險記》)等。慢慢領略熟悉了電影的語言之后,再選一些語速快、情節復雜的電影。一般說來,英文兒童片和動畫片大多具有以上特點,如:“HomeAlone”(《小鬼當家》)、“LionKing”(《獅子王》)、“SnowWhite”(《白雪公主》)、“ChickenRun”(《小雞快跑》)等,都是深受學生歡迎的首選之作。此外,不少文學名著已經改編成電影,如:“Tess”(《苔絲》)、“TaleofTwoCities”(《雙城記》)、“LittleWomen”(《小婦人》)等。
二、帶領或組織學生做好觀前準備
英語聽力專家指出,在現實生活中的聽力活動中,絕大多數情況下人們都對環境、背景、話題有所了解,聽說雙方并且會不時利用到共有信息(sharedknowledge),使局外人一頭霧水,因此在聽力教學中也應當做好聽前準備活動。英文電影雖然面向國際市場,但仍有不少母語人士的文化背景、價值觀念、風俗民情等不為中國學生所了解,從而額外增加了聽力理解障礙。觀賞前補充背景知識,縮小與英美觀眾的信息差,顯然是必要的。通常影碟(影帶)的封套上都會有簡短的電影介紹,報紙上會有近期播出電影的影評,網絡上更可以查到幾乎所有影片的相關信息。建議學生觀賞前了解一下影片的主題,激活大腦中的相關知識,如果缺乏有關信息,不妨先做一些調研。例如,觀看電影“BornontheFourthofJuly”(《生于七月四日》)前,不妨問自己幾個問題:“七月四日是什么日子?生于七月四日有什么特殊意義?美國為什么會深陷越南戰爭?當局如何鼓動人民參戰?越戰何以成為反戰文化的高潮?越戰題材的電影還有哪些?它們的主題是什么?當代美國人怎樣反思越戰?”后面幾個問題,其實也可以在觀看影片后深入思考,但預先要有所了解,對欣賞電影,尤其是主人公從戰場傷殘歸來后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命運很有幫助。當然,觀前的思考和查找的資料應當是以英文為媒介的,這樣可以掌握不少相關詞匯,從語言上做好準備。
三、科學地組織觀看過程
觀賞電影是利用語言、視覺媒介獲取電影信息的過程,對語言專業學生來說,注重的是運用語言獲取意義。因此,至少在第一次觀看一部影片時,學生的目標應當是整體理解,即理解電影的主要情節及其發展、高潮、結局,而不是不切實際的追求理解一切。教師應當向學生強調,聽力任務的完成,往往并不依賴聽懂所有細節,母語如此,外語更不例外。應當鼓勵學生為聽懂的信息感到自豪,而不是為遺漏的信息失望沮喪。有些學生(尤其是比較優秀的學生)因為怕丟面子,通常會在相互比較時夸大聽力理解,吹噓一般電影能聽懂百分之八九十甚至百分之百,從而給其他同學造成壓力,帶來自卑。教師不妨實事求是地談談自己觀看電影時遇到的困難以及采取的對策,用自身的例子戒除浮夸風,培養學生的信心。
看片時,切記一放到底,要照顧大多數學生的水平與進度。一般以十五分鐘為宜。播放之前,要注意對要出現的語法、重點詞組進行提示,讓學生注意其在影片中的應用,體會它的應用場合,加深記憶和理解,并有意設置1—2個懸念,讓學生在欣賞中解答。每一個片斷放完后,要引導學生回憶影片內容,找出演員運用語言表達感情的例子。全片放完之后,可根據學生的理解程度,對重點片斷進行重放,讓學生在重復中理解好電影的主題。
四、結合電影,進行拓展練習
看電影本身并不是目的,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啟發學生組織適當的觀后活動,把語言的輸入和輸出結和起來,使他們學有所用,感受到實實在在的進步,是培養電影觀賞習慣的關鍵所在。
觀賞電影是學習英語的極好途徑,它既能提高聽力理解,學到活生生多姿多彩的語言,又能了解英語世界的風俗民情、價值觀念、人生百態,還能提高藝術欣賞水平,提高自身素質。電影教學手段的適時應用,滿足了以培養交際能力為目的的語言文化學習目標,是很好的教學途徑。
參考文獻:
[1]《英語專業高年級影視課教學》.趙英玲.
[2]《視聽說課的多媒體化初》.周渡生.
新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