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電影中對死亡認識的升華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fā)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入殮師》這部影片圍繞生死而展開,并無特別之處,包括故事內(nèi)容也是極其平淡,然而作者的視角卻是獨一無二的,即以死亡來映襯人生。作者以與正常思維相反的視角,將生與死的本質(zhì)意義剖析得明了清晰,用死亡這面鏡子,把人們的生死觀念、事業(yè)觀念、感情觀念等演繹得淋漓盡致,并映照出了人生的各個方面。以此為基礎(chǔ),文幸對《入殮師》中菹含的獨特的生死觀,尤其是對死亡認識的超越與升華進行深入的探討。
關(guān)鍵詞:《入殮師》;電影;死亡;人生
這是一部講述死亡的電影,陰郁的両面,低緩的配樂,黑白相間的著裝,靜穆安靜的禮堂,無處不在的冰冷的氣息,纏繞著一個一個反復出現(xiàn)的遺體,壓抑,肅穆,緊張,傷感,讓死亡那么直面袒露出來,你看見死亡,死亡也看向你,我們都在這部電影里看見了未來的自己。這也是一部講述新生的電影,不斷出現(xiàn)的雪山、河流、天鵝、盆景、情侶,偶爾綻放出來的鮮艷色彩,是那么濃烈地燃燒在銀幕上,時刻都在提醒觀眾,生機隨處可見,生命不斷延續(xù),我們都活著,而且宛若新生。這同時還是一部講述成長的電影,見證死亡,重獲新生,游歷各種生活的瑣碎,大起大落,坎坷波折,有絕望,有夢想,有愛戀,有親情,有永別的傷感,有重逢的感恩,我們的生命,是從出生到死亡的過程,在這里,我們不斷追尋成長的真諳,在目睹了死亡之后,慢慢懂得如何生存。這部電影,叫《人檢師》。
一、生的本質(zhì)
小林大悟有一個夢想,從小至大,一直為之努力。城市,交響樂團,大提琴手,這些符號疊加在一起,組成一個華美的光環(huán)籠罩著這位年輕的夢想家。他可以忍受枯燥重復的練習,他可以沒有歡樂嬉鬧的童年,他可以面對困苦貧瘠的生活,他可以承擔昂貴奢侈的樂器費用,是的,因為他有夢想。只是我們都太過平凡和渺小了,在夢想面前,顯得那么脆弱和不堪一擊。命運一直在不合時宜地捉弄每一個人,大悟在夢想即將起航的那一剎那便被殘忍的現(xiàn)實給制止了——他所在的交響樂團解散了。嚴格來說,他并不只是單單失業(yè)了那么簡單,他失去的,是自己為之奮斗多年的夢想。大悟佇立在來往的人流中,面對單薄的日子和疾苦的生活,他忽然發(fā)現(xiàn),與其說自己在圓夢,不如講自己一直在被困在一個嚴密的牢籠里,一直被束縛在狹溢的巷道里匍匐摸索,而那個可笑的一直在追逐的夢想,或許從來就不存在。破碎的夢想,殘酷的現(xiàn)實,讓大悟失去了前行的方向,原本以為生來就要做提琴手的,生來就要依靠這門手藝養(yǎng)家糊口,甚至帶著愛人遍游世界,富貴終身??涩F(xiàn)在,大悟不知道自己是為何而生的了。而后,迫于生計,起于誤會,本想在一個旅游相關(guān)行業(yè)謀得生路的大悟,誤打誤撞做了一名人殮師。事實證明,正是因為選擇了這個行業(yè),他才會漸次發(fā)現(xiàn)許多人生的真諦,經(jīng)歷了各種成長和歷練。這個行業(yè),也為他帶來了很多生活上的巨變。大悟的生活終于擺脫了困境,與妻子的愛情更甜蜜、更融洽了,同時更重要的是,解開了這么多年一直困擾著自己的那份與父親的恩怨情結(jié)。而那個曾經(jīng)為之掙扎半生的夢想,也得以放下,成了一個愛好,當作一個習慣。于荒野中獨奏大提琴的小林大悟,或者才真正的生命歌者。社長是個久經(jīng)風霜的智者,是他指引著大悟收開始了這段全新的歷程,在每一次大悟感受到挫敗和壓力的時候,社長都以長輩的口吻鼓勵他、幫助他、成就他。當社長逐漸占有整個影片的話語權(quán)威的時候,便玩笑似地為大悟斷言:你生來就是做這個的。一部《人殮師》開啟了一扇了解日本人生死觀的窗戶,讓我們對這個民族的悲情文化的生死情結(jié)產(chǎn)生了更為深刻的理解影片中的社長不單單是大悟的指引者,更是作者思想的解說者,從某種程度上講,社長富含哲理的話語以及一針見血的見解都是對影片所要闡述內(nèi)容的代言。而大悟就是蕓蕓眾生的化身,面對生,其實很多人都是迷茫的,大悟從迷茫逐步過渡到大徹大悟的階段,正是作者指引眾生的本意所在。
二、死的意蘊
正式開始做入殮師的小林大悟,在忐忑不安中度過了艱難的實習期。像片中開頭的濃霧一樣,摸不到方向,看不見出路,卻不能回頭,你處在一個別無選擇的絕路,只能前行,就算前路遍布泥濘,你也要咬著牙撐過去。大悟做入殮師是從一個去世兩周的老人的房間里開始的,這對他本人來說,算是極其糟糕的一個開始,可也正因為這個第一次太過于突出,才會使得之后的路走得那么順暢。所以,不得不說,這個戲劇性的開端,殘忍得太過完美。這間屋子,匯集了大悟?qū)λ劳龅乃锌謶帧8癄€,腥臭,凌亂,絕望,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重重的山一樣壓向他的胸口,不由分說,無處逃脫,讓他那從未接觸過死亡和遺體的脆弱的認知,翻江倒海般惡心,歇斯底里的排斥。大悟像個平常人一樣做出了他應有的反應,這屬于正常的反應,我們每一個人,估計都是這樣。人們真是可笑,總喜歡聽自己樂意聽的話,看自己想要看的事物。明明我們走到最后都是死亡,卻生來就在排斥和厭惡死亡?;蛟S,就是因為這個結(jié)局太過于真實和殘酷地存在著,讓我們不得不掩耳盜鈴般地在逃避和忌諱。那么,究竟死為何物?大悟的人殮師職業(yè)就這樣開始了,這也就意味著他將要始終與遺體相伴,目睹死亡,送別生命。他先后見證了諸多死亡:腐爛氣味包裹下的老人,涂上口紅有了畢生最美容顏的母親,向往異性生活的留男,叛逆期的青春女孩,壽終正寢的渴望穿上泡泡襪的奶奶,帶著幸福唇印安詳離世的爺爺,以及為了鄰里的方便操勞一生的澡堂老板娘,和那三十多年未曾謀面的親身父親,等等。像個稚嫩的孩子一樣,大悟重新開始接觸世界,每一次的經(jīng)歷都是一次成長和蛻變。死亡,是人生必然的結(jié)局,大悟開始正視死亡,不再膽怯,不再恐慌,像對待鮮活的生命一樣認真對侍每一'具遺體,賦予它美好和生機,并使之永恒。入殮師,即納棺者。窨智的社長將其稱為“協(xié)助旅程的人”或“送往旅程的人”,這兩個解釋,正是大悟?qū)λ劳鲋饾u認識的過程。合上棺木,陰陽兩隔,一個人的生命走完了最后一程,到了終點,人殮儀式便成了結(jié)束儀式,協(xié)助人們完整走完一生的旅程,讓死亡成為最后一站。而送往旅程,則完全跳出了這個固有的對死亡的認知,由此開啟了一段全新的未知的與我們生存的世界全然不同的另外一段旅程,于是死者不再是冰冷的死者,而是溫暖的往生者。當大悟徹底地被入殮儀式的莊嚴所震撼,被社長的技藝所折服,被往生者的容光煥發(fā)所感動的時候,才真正懂得了社長對招聘廣告做細微改動的偉大意圖。人殮儀式,在大悟心里,真正成了啟程儀式。^樣見證了太多死亡的殯儀館的老職員,也已經(jīng)參透了死亡的真諦。死亡在他的眼里,成了一扇普普通通的門,一個推開即是另一片天地的門,而這位老職員,自詡為看門人,為死者推開,為往生者送別?!皼]有任何一個民族,能夠像日本人一樣,不但平靜地接受死亡,而且能夠以豁達的態(tài)度面對并且以尊重的敬意審美著死亡。這種與眾不同的生死觀,也突出地表現(xiàn)在日本的影視藝術(shù)作品中?!保?]
三、活的意義
大悟進人公司后的第一單生意,社長輕描淡寫地對他說:“來活了?!贝笪蝮@詫萬分地呢喃了一遍:“來活?”有了死亡,也有了生活。而小林大悟在這段旅程中,帶領(lǐng)著我們經(jīng)歷了“先知死,而后生”的相反過程。從一開始的排斥,到接受,再到尊重,直到最后獲得救贖,大悟?qū)Υ劳龅恼J識從升華到超越,這種認知上的改變也時刻在影響著他的生活。第一次接觸死亡的大悟回到家里,對妻子表露出的極度渴望,像是一個剛從墳墓里爬出來的幽靈,貪婪地吸食著新鮮的空氣。盡管他恐懼,卻別無選擇,為了活著,為了生存,為了薪水,他默默承擔起外界壓力和流言蜚語。朋友開始排斥他,覺得他不再是正常的人,就連一向逆來順受恩愛有加的妻子,也突然變得苛刻和不近人情,并且離開了他。人活著,本身就是要背負很多條條框框的規(guī)矩,行走在擬定的認知范圍,要負擔起很多責任,活在自己腳下,也活在別人眼里。反而是死后,成了一種全新的解脫。像是留男的女裝,奶奶的泡泡襪,老板娘的黃絲巾,這些都成為一些象征,深深地烙印在大悟的眼里。大悟并沒有放棄人殮師的職業(yè),他明白,與其死后讓別人為自己挑選棺木,不如自己在活著時選擇好腳下的路。終于,由于大悟的出色表現(xiàn)和入殮師職業(yè)本身的神圣,以及眾人對死亡的逐步認識,大悟贏回了朋友的尊重,獲得了妻子的支持,開啟了全新意義的生活。入殮師不僅僅送死者去遠方旅行,也為生者帶來對生命的珍惜、眷戀和尊重活著,會有很多顧忌和不舍。大悟的心病,是記憶里模糊的父親。他印象中拋妻棄子的混蛋父親,每次提起來都是無以復加的仇恨,于是父親的容顏也在仇恨中逐漸被時間風化。在得知父親去世之后,大悟所表現(xiàn)出的焦躁和反感,面對所有人的祈求,他都顯得無動于衷的冷酷,正是這種風化的結(jié)果。在大悟奪門而出后的那短短十幾米的路上,他所見證過的死亡一幕幕浮現(xiàn)出來:留男父親流著眼淚跪在地上呼喊著自己的兒子;女孩的父親絕望地指責女孩的男友;安詳?shù)睦先四樕蠂蓤A圈的唇??;看見妻子美麗離開后的丈夫贈予他們的柿餅;朋友看著母親被火化時的痛哭流涕;粗糙的石頭,陳舊的唱片,稚嫩的琴聲。是啊,逝者為大,無論他之前怎樣活著,他已經(jīng)死了,活著的兒子不應該讓遺憾終生如影隨形。如果說大悟厭煩了眾人的勸說后奪門而出,是出于憤怒的疾步行走的話,那他在決定返回后的奔跑,就是一種迫不及待的解脫。父親出走后的故事逐漸清晰,而父親的容貌完全展露出來,則是在父親手心緊握的石頭掉落的那一剎那。那一個瞬間,所有冰凍的往事都在親情的溫暖里開始融化,所有不堪的回首都在彼此的眼淚里變得那么柔和。雖然故事并未揭示父親為何要選擇一個人離幵親人獨(V活著,但大悟?qū)⑦@個含有溫度的石頭捧放在妻子壯子上的時候,已經(jīng)決定了要把這份愛與希望,長長久久地傳遞下去。要活著,要不負眾望在這個溫暖的世界里,為愛活著。
電影中出現(xiàn)的動物給人印象最深的有三種。第一個是妻子買回家準備食用的章魚,拿到廚房發(fā)現(xiàn)還活著,而后夫妻兩人將章魚放生到河里,章魚卻死了。這冥冥中也預示著大悟即將走上一個送往生者離去的職業(yè),送走生命,開始自己新的生活。第二個是沿著溪水逆流而上的鮭魚,拼命上游,抵抗著淙淙的流水,路過了同伴的尸體,依舊毫不動搖地奮力拼搏。路過的老人告訴大悟,它們這么辛苦并不是去為了死,而是想在死之前到達向往的家。選擇目標,而后畢生為之奮斗不止,生生不息,世代傳遞。第三個是成群起落的天鵝,每一次出現(xiàn),都帶著盎然的生機和蓬勃的希望,成群結(jié)隊,潔白無瑕,無拘無束,展翅高飛。這似乎就是一種超然于世的存在,涵蓋著人類所有悲歡離合與生老病死,一次次落下,一次次盤旋,一次次高飛,永遠都靜謐安穩(wěn)存在著,美好,且充滿希望。將這三個細節(jié)串聯(lián)起來,其實也是這部電影要對我們揭示的主題所在:放生章魚,送別故去的人;鮭魚洄游,堅持奮斗的活;天鵝高飛,飛往下一個往生的彼岸。識得生,參透死,努力活,此乃大徹大悟。
作者:高亮 單位:韶關(guān)學院外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