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析生物識別式電子鎖專利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在電子鎖領域,能夠利用的人體生物識別特征信息大致分為兩類,即生理特征和行為特征,生理特征包括指紋、手掌、面部、虹膜、視網膜和基因等;行為特征包括聲音、簽名和在鍵盤上的擊鍵節律。此類生物識別具備獨特、難以仿冒、不易丟失、安全性高等特點。本文根據生物識別式電子鎖領域的技術主題和技術分類,重點分析全球及中國范圍內關于生物識別式電子鎖的申請量、技術來源國等信息,以期為生物識別式電子鎖的發展提供一定參考。
生物識別式電子鎖專利狀況
本文使用CNABS中文檢索數據庫以及DWPI檢索數據庫,通過對檢索所獲得的該領域的專利申請進行統計與分析研究,經過檢索與簡單人工篩選,最終確定生物識別式電子鎖的全球專利走勢。申請量年度分布圖1顯示了生物識別式電子鎖全球和中國的專利申請量隨年代的變化趨勢。從圖1中可以看出,在全球范圍內,生物識別式電子鎖專利申請量總體呈上升趨勢。主要包括五個階段:第一階段為1995年以前,雖然早在1971就出現了第一項關于生物識別式電子鎖的專利申請,但直到1995年,全球關于生物識別式電子鎖的專利申請都很少,這個階段屬于生物識別式電子鎖領域的萌芽期;第二階段是1996~2005年,這個階行業曲線linkindustryDOI:10.3969/j.issn.1001-8972.2019.14.009可替代度影響力真實度段的專利申請量相對于1995年以前具有一定幅度的增長,但變化量存在較大的波動,整體而言該階段屬于生物識別式電子鎖領域專利申請的第一個發展期;第三階段是2006-2010年,這個階段專利申請量出現了快速增長,從2006年的47項專利申請增長到2010年的115項專利申請,該階段是生物識別式電子鎖領域的第一個快速增長階段,呈現蓬勃發展的趨勢;第四階段是2011~2013年,該階段全球申請量先是急劇下滑然后趨于穩定,說明生物識別式電子鎖隨著生物識別技術的成熟,其發展逐步趨于平穩;第五個階段是2014年至今,全球專利申請量進入第二個快速增長時期。
而關于中國國內的專利申請,由于國內相關研究起步較晚,直到1985年才出現第一項關于生物識別式電子鎖的專利,然后一直到2000年,該領域的專利申請量都較少,維持在個位數水平,但2000年后中國國內申請數量逐步增長,這主要是由于2000年以后國內企業加大了對該領域的研究,另外國內對知識產權的保護的重視也促使國內申請呈現較快增長的趨勢。受全球經濟環境的影響,在2010~2014年。國內申請量急劇下滑,但隨著經濟的復蘇,2014年后,國內申請量又出現快速增長。此外,從生物識別式電子鎖全球專利申請與中國專利申請量隨年代的變化趨勢的比較可以看出,在全球專利申請量第一個快速增長的階段,中國的專利申請量增長緩慢,這是由于國外生物識別技術出現較早,在該領域的技術發展起步較早,而在該階段國內生物識別技術幾乎還沒有發展起來,但在國外申請進入穩定發展的階段,國內專利申請卻呈現了快速增長的趨勢,這是由于在該階段國內生物識別技術開始快速發展,對生物識別式電子鎖領域的研究投入也逐漸增加,國內申請人更加重視該領域的專利布局所導致的,總體來看,我國在生物識別式電子鎖領域的研究雖然起步較晚,但此后基本呈現增長的趨勢,該領域發展勢頭良好。申請來源國分布專利申請的技術來源國分布可以反映出各國企業、研究團體、個人在生物識別式電子鎖領域的研發水平以及研發能力。生物識別式電子鎖領域全球專利申請的來源國分布如圖2所示。從圖2可以看出,生物識別式電子鎖的專利技術主要來自中國、日本、韓國以及美國等科技發展水平較高的國家,這說明上述幾個國家在生物識別式電子鎖占據了前沿的領先位置。
其中,中國以占比61%排在首位,這說明我國的生物識別技術雖然起步較晚,但后來發展迅速,國內公司、科研院所以及個人越來越重視專利保護。同時,日本、韓國以及美國由于在生物識別技術領域的研究起步較早,因此也占據了相當一部分的專利申請。重點申請人生物識別式電子鎖領域全球申請量排名前十的申請人分布情況如圖3所示。從圖3可以看出,全球申請量排名前十的申請人中,除了日本的東芝、松下以及三菱電機外,其余的全都是國內申請人,這與近幾年來,生物識別式電子鎖在國內取得的長足發展密切相關。其中專注于指紋識別研究和應用的成都方程式電子有限公司排名第一,這與指紋鎖在整個生物識別式電子鎖中占比較大存在一定關系,同時也說明該公司比較注重在生物識別式電子鎖領域的專利布局。而重點研究簽名識別技術的漢王科技也一定程度反映了簽名識別在生物識別式電子鎖領域的發展狀況。在國外的申請人中,東芝、松下以及三菱電機均為日本企業,其申請量在全球生物識別式電子鎖領域占據一定份額,這也與日本在指紋鎖領域所具有的技術優勢息息相關。此外,由于電子鎖的基本結構組成已經發展成熟,生物識別式電子鎖的發展主要還是依賴于各種生物識別技術的基礎研究,因此在著重于生物識別式電子鎖這個具體應用領域的申請量沒有太高。
結語
本文對生物識別式電子鎖專利技術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整理,重點關注了生物識別式電子鎖領域的專利申請量隨年度的變化、技術來源國等。總體而言,國外對生物識別式電子鎖的研究要明顯早于國內,同時其研究重點逐漸向圖像增強、識別點的提取以及識別算法轉變。未來生物識別技術的競爭趨于激烈,我國的電子鎖企業和科研單位應強化產學研一體以及全球專利布局意識,以期在未來的競爭中獲得更多話語權。
作者:庹鑫 劉帥 單位:四川德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