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媒體環境下的視覺傳達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新媒體實現了數字化、網絡通信和移動物聯技術的融合,是廣播電視技術、計算機技術與現代通信技術融合的結晶,具有信息量大、實時交互、資源共享、個性化服務等優于傳統媒體的特點。在新媒體技術的推動下,視覺傳達從二維平面轉向三維立體,更具時代特征和豐富內涵。新媒體技術與多樣的視覺符號沖擊受眾視覺的同時,也改變了視覺傳達的方式與理念。新媒體的基礎技術、信源編碼技術、基礎網絡技術、網絡播放及管理技術與智能終端技術為信息的處理、傳播、播放及形成設計符號提供了技術支持,也為視覺傳達設計和技術拓寬了外延。視覺傳達的形式和內涵是不斷更迭和發展的。新媒體環境下,現代技術會將視覺傳達推向一個多元化、個性化的時代。
關鍵詞:新媒體技術;視覺傳達設計;視覺傳達技術
生活節奏愈來愈快,人們接收信息的時間變得零散且短暫。然而,在大數據時代,人們對于資料獲取的需求卻愈來愈大。科技進步改變人類行為和生活方式的同時,新媒體也應運而生。新媒體技術打破了傳統媒體的時間和空間限制,也給視覺傳達帶來了沖擊。視覺傳達在新媒體席卷的浪潮中需做出相應的改變。在新媒體環境下,結合現代化技術,加快視覺傳達設計理念的轉變和視覺傳達技術的發展。
1信息時代的新媒體概念
1.1新媒體的產生與發展
在大數據時代,信息量爆炸,人們需要接收大量資訊。然而,在快節奏的生活中人們想要接收大量信息就需要打破時間和地域的限制。隨著數字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與移動通信技術的出現,新媒體應運而生。由于強大的技術支撐和廣泛的市場需求,新媒體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網絡通信的浪潮和智能終端的普及改變了人們以往的生活方式。具有廣泛市場需求和良好社會基礎的新媒體從邊緣化走向大眾化,必將逐漸成為主流媒體。而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融合則是另一個發展趨勢。新媒體的出現雖然打破了原有的市場格局,但是不能在短時間內完全取代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因此,兩者相互融合、共同演化的過程會長期存在。新媒體的產生是技術和時代的產物,以驚人的發展速度在市場中占據了重要一席。
1.2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區別
在新媒體出現之前,印刷媒體和電子媒體已經在競爭中各自占據了相對穩定的市場份額。兩者在不同方面具有不同的優勢。印刷媒體主要傳播文字,電子媒體主要傳播圖像和聲音。受眾對印刷媒體有很強的操控性,能從電子媒體上獲取視覺和聽覺上的享受。而新媒體不僅具有傳統媒體的優點,還突破許多傳統媒體的局限性。新媒體基礎技術、信源編碼技術、基礎網絡技術、網絡通信及管理技術和智能終端技術使新媒體不僅更加多元化、個性化,還具有實時交互、共享資源等跨越時空障礙的新特性。數字化等先進技術支撐起來的新媒體不僅改變了人們接收信息的方式,還沖擊了視覺傳達的文化層面、傳播環境和符號語義等方面。在新媒體環境下,視覺傳達設計和技術也必須為適應市場需求和新興技術而做出改變。
2新媒體技術與視覺傳達
2.1新媒體技術對視覺傳達的影響
科學技術的發展改變了人類的生存方式,新媒體技術的出現也改變了視覺傳達的固有模式。在新媒體環境中,視覺傳達不再局限于二維平面,而是由靜態文本轉變為動態資料,進而趨向三維立體空間。然而,新媒體技術還影響著視覺傳達的文化層面、傳播環境和符號語義等方面。應用現代化數字技術,視覺傳達可以傳遞給受眾的信息更多元化。視覺傳達可以給受眾傳遞更多或虛擬或現實的信息。這使得視覺傳達更具有豐富內涵和時代特性。移動智能終端的普及改變了視覺傳達的傳播方式。更多樣的播放媒介和更精彩的傳達形式對視覺傳達的設計和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符號語義是視覺傳達中重要的一個環節。新媒體技術拓寬了視覺符號的外延,豐富了符號語義的內涵。一方面視覺需要新的刺激,這就要求視覺符號不斷更新形態。另一方面,新媒體技術打破了地域限制,因此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符號語義則會發生交互。所以視覺傳達的符號語義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發生改變或融合。新媒體技術對視覺傳達產生長足的影響,推向更多元的層面。
2.2新媒體時代視覺傳達設計的改變與創新
科技進步使大眾的行為方式和思維模式不斷發生著轉變。在新媒體環境下,視覺傳達設計也在發生著變化。新技術沖擊下的視覺傳達需要設計理念的改變與創新。視覺傳達設計理念需向綜合化、動態化、空間立體化靠攏。受眾的視覺需要新鮮感受的刺激[1]。新媒體時代的技術水平使其成為可能。動態信息更加流暢連貫,而空間立體的視覺效果更能增加受眾的帶入感和體驗感。新舊結合則是設計理念的又一方面改變。受眾的固有認知不能夠在短時間內完全轉變。因而新媒體時代的視覺設計不能完全拋棄原有的設計思想。新技術新理念與舊認知的結合有助于新媒體迅速開拓市場,讓受眾更容易理解并接受。新技術的產生為視覺傳達設計注入了新的動力。技術上有突破,設計理念上就應有創新。視覺與虛擬的觸覺、聽覺和真實的味覺、嗅覺相結合是設計上的創新[2]。這種感官融合的方式有利于視覺傳達的信息更加完整。另外,新媒介與資料的有機結合會提升視覺傳達信息的整體性和綜合性。視覺傳達設計理念在新媒體環境中產生適應性改變既符合自身需求,又順應時代特性。
2.3新媒體技術推動視覺傳達技術發展
信息時代人類文明不斷進步,科學技術不斷發展。廣大受眾對可視化資料的要求和先進的新媒體技術也不斷催促著視覺傳達技術的發展。新媒體基礎技術實現了信息處理、數據傳輸的數字化;信源編碼技術讓圖像壓縮、視頻編碼成為可能;基礎網絡技術為信息傳播、資源共享構筑傳輸網絡;網絡播放及管理技術為播放視頻、閱讀資料提供了技術支持;智能終端技術則可以讓視覺傳達的受眾隨時隨地接收信息[3]。新技術帶來的變革對視覺傳達技術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新媒體基礎技術和信源編碼技術使得視覺傳達技術不能只局限于單一、線性的平面設計。視覺傳達的設計理念需要與時俱進,技術也要多元化。大數據時代的傳播媒介已經不再單一,因此視覺傳達技術要趨向媒介融合再設計。媒體融合的再設計可以使視覺傳達傳播范圍更加廣泛。基礎網絡技術和網絡播放及管理技術為視覺傳達增添了許多互動性和趣味性。視覺傳達技術則需增加互動交流和其易接受度,既包括視覺傳達的方式,還包括內容。快節奏的生活讓廣大受眾接觸視覺傳達的時間既零散又短暫。因此,在視覺傳達技術上,要結合先進的新媒體技術,既要將所表達的信息在一瞬間抓住受眾的眼球,又要在短時間內實現受眾視覺、意識與思維之間的轉化。移動智能終端技術讓視覺傳達的受眾變得廣泛。受眾可以是任何國家、任何階層的人群。考慮到受眾的文化背景和層次多樣,視覺傳達技術需融入獨特的民族文化和人文特色。另外,根據不同的傳達目的或市場需求,視覺傳達還應該注重在技術層面上的個性化或全球化。沒有任何技術是一成不變的。視覺傳達技術在新媒體技術的推動下也需要不斷更新進步,這樣才能順應時展、滿足市場需求。
3結語
科學技術的進步將視覺傳達帶入了新媒體時代。大數據和新興技術給傳統的視覺傳達帶來強烈沖擊。因此,視覺傳達在設計理念上需要發生改變和創新,在技術上要向前發展。新媒體環境下,設計理念趨向動態化、空間立體化、綜合化。新媒體技術使視覺傳達技術多元化、個性化,還要注重在互動性和適應性方面的發展。新媒體環境加緊了視覺傳達、技術、媒介與受眾之間的聯系。
參考文獻
[1]洪凌超.移動互聯網下的視覺傳達設計特點研究[J].科技傳播,2013(4):217-223.
[2]曹文琦.視覺傳達設計中視覺思維模式的創新[J].江西社會科學,2012(8):125-130.
[3]董年初.視聽新媒體相關技術[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0(4):92-94.
作者:毛志釗 單位:廣東省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