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移動通信網絡與固定網絡融合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電信市場的不斷發展,固定網絡與移動通信網絡相互融合已經成為一個必然的趨勢。固定網絡與移動通信網絡兩者各具特色,固定網絡的通話質量高、話費便宜,而移動網絡的移動性更好,使用起來更加便捷。本文主要針對移動通信網絡與固定網絡融合的必要性和策略進行綜合分析。
【關鍵詞】移動通信;固定網絡;相互融合
近年來,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新技術逐漸涌現,市場競爭壓力在不斷的增加,不管是移動通信網絡還是固定網絡都發展較慢。然而,為了兩者的共同進步和發展,移動通信網絡與固定網絡都應該攜手共創未來,實現兩者的相互融合,通信、語音、有線與無線網絡連接,創造一個更好的通信網絡時代。
一、移動通信網絡與固定網絡相互融合的必要性
根據移動通信網絡與固定網絡的優劣勢進行分析,兩者相互融合的必要性主要有以下幾點依據支持。
1、提高業務的靈活性。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大數據、移動通信的發展,而使用傳統網絡提供業務的運營商遭受了很大程度的損害,通過數據分析,主要包括移動網絡對固定網絡業務的影響、固定業務的盈利率降低、網絡信息通信的沖擊、用戶對視頻通話的需求等等,都是造成固定網絡業務下降的原因,因此,運營商要通過更加便捷、靈活的方式為用戶提供復合型通信業務,才能使得固定網絡不被淘汰,網絡融合是一種更好地選擇。
2、運營商對運營成本的需求。
傳統網絡是業務與網絡相互連接的垂直型結構網絡,運營商想要為提供多個業務服務,就必須進行多個網絡維護,隨著業務種類的不斷增加,傳統網絡模式的運營成本越來越高,運營商的盈利減弱,所以無法再滿足運營商的需求,而融合網絡能夠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一定程度上降低網絡運營成本。
3、網絡融合是運營商保護個人市場需求的手段。
隨著移動通信業務對傳統通信業務的沖擊,以及固定網絡運營商之間的市場競爭,對于運營商而言,已經走進了增量不盈利的困難境地,固定網絡運營商不能利用單獨的語言通信及因特網服務實現盈利,因此,尋找一個新業務和接入服務才是他們更應該做的事情,能夠增加用戶的使用率。利用融合網絡,運營商通過捆綁業務等更好的辦法來增加用戶量。
4、網絡融合是電信技術進步的要求。
通信技術的創新和進步為網絡融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創造了更多有利地條件,網絡智能化、IP多媒體系統(IMS)等嶄新的業務形式為網絡融合增添了羽翼,尤其是IP多媒體系統,它與接入服務沒有關系,具備了會話控制及開放應用等平臺的特點,是通信行業中移動通信網絡與固定網絡融合的根本。通過IP多媒體系統能夠從根本上實現設備、業務及網絡的真正融合。
5、滿足運營商爭奪市場的需求。
目前,世界上多數地區的網絡運營商都陷入了市場的競爭壓力之中,競爭對手不但在傳統的網絡通信服務業務中形成競爭勢力,還不斷地參與進融合網絡新業務的市場中。因此,融合網絡能夠更加有效地提升市場競爭力,同時也面臨著一些難以預測的挑戰。
二、移動通信網絡與固定網絡相互融合的策略分析
雖然融合網絡的前景一片大好,但是從傳統網絡向融合網絡發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根據相關調查顯示,運營商對網絡融合還有所考慮,其中關鍵性的問題就是網絡融合升級后的成本與業務的盈利模式能夠超過傳統網絡運營服務,以及利用哪些策略來實現網絡的融合可以更大程度上提高投資收益。移動通信網絡與固定網絡融合是一個發展的過程,主要分為以下階段:
1、基于現有網絡業務的融合。
該階段不改變現有的移動網絡和固定網絡的結構框架,用戶能夠使用部分的融合業務和相關應用。在現有網絡的基礎上增加綜合性業務發展平臺,用戶能夠享受智能化融合業務,利用業務發展平臺實現網絡融合及統一。首先在實現“一號碼一終端”的想法,最終利用技術實現“一號通、雙模手機”的等更高目標。
2、IP多媒體系統準備階段。
IP多媒體系統初期是利用窄帶軟交換完成融合匯接,逐漸實現寬帶軟交換的演進,利用IP核心網絡實現接入業務的傳輸共享。隨著業務的不斷增加,可以利用物理或者邏輯網絡來承擔電信業務,為固定網絡提供智能業務觸發,實現數據集中化的目的,進一步提高固定移動融合業務能力。
3、全融合IP多媒體系統。
該階段利用SIP對終端進行控制,將與接入服務技術不相關的IP多媒體系統核心引入,實現現有移動、固定網絡及IMS網絡共存的模式,而IMS是網絡融合的最終目標。靈活地應用網絡架構,從根本上實現通信服務的不同形式。利用IMS交換接入網關為應用程序提供便捷的網絡資源和業務服務。結語:通信市場競爭壓力不斷增加,網絡融合是發展的必然,不論是面向用戶、運營商,創新的通信網絡服務模式都應該以技術為基礎,并加強資源的整合和管理,才能獲得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周穎志,李銀立.智能網在通信網中的應用和發展[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1(09)
[2]蔣博,曾連蓀.基于開源路由技術的低功耗無線路由器研究[J].單片機與嵌入式系統應用.2012(07)
[3]徐功文,許麗娜,廖明海,張志軍.基于OPNET仿真的QoS路由協議的研究與改進[J].信息技術與信息化.2011(05)
作者:李志強 單位:中國聯通重慶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