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論政府強化輿論引導的必要性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據2012年網絡網民報告顯示,我國網民已然高達5.13億人次,其中年齡在18~25歲之間的人數占總比例超過50%,80%左右人群收入在2000元左右,其中受教育程度多為高中及以下。該數據表明,由于網絡使用者素質和年齡偏低,若不進行信息引導,必然在將來對社會造成嚴重的傷害。
目前的網絡極為“自由”,參與者可以在相關平臺任何類型信息,并不顧版權在網絡中提供免費下載,由于信息大多為即時發送,中途缺乏審核,信息的真實性難以確認,這也是導致我國網絡信息真假難辨,虛假、負面信息肆意傳播的主要原因。而網民在獲取信息后,并不思考其真實性,僅依從信息“轟動效果”的程度進行轉載,缺乏基本的辨識,使輿論逐漸偏離原有軌道,威脅社會穩定。
我國改革開放至今,經歷了三十余年的高速發展時期,在不斷鼓勵科技強國的同時,也衍生出綜合管理與發展的矛盾。公民在快速更新換代的產品和思想下,較為容易忘乎所以,對社會以及網絡虛擬信息缺少基本認知,進而盲目地認同、采用以及傳播任何信息。社會的管理,不僅是政府的職責,也是每一位公民的責任。只有不斷地喚醒公民的責任意識,才能夠在現實以及網絡中進行有效的規范,進而逐漸形成規范的輿論環境,徹底隔絕因虛假信息而為社會帶來的不穩定因素。
1加大政策引導,強化網絡傳播引導功能
作為網絡道德規范治理的執行主體,政府應當加強對網絡的管理和監督,通過政策引導等方式以促進推動互聯網的良性發展。此外,政府還應當將建設和諧文化的要求貫穿于政府網絡治理的全過程中去,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促進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認真切合互聯網的發展要求,制定并實施網絡治理政策,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作為指導,將目標鎖定在建設和諧文化上,積極促進生成和發展和諧、健康有序的社會主義新型網絡道德規范。目前,我國已經在政府治理的層面上制定了一系列的針對不同層級、相互配套的治理政策體系。當然,對于網絡政策的制定和完善不是采用一成不變的方式的,對于未來網絡道德規范治理,政府應始終堅持政策與教育相結合的手段,加強政策引導。
2規范行業發展,提高網絡媒體傳播自律
網絡行業除傳統企業所衍生的O2O互動社交網站外,還有B2C、B2B等新型的電子商務以及網絡門戶等,這些網站的影響力之大、涉及面之廣,讓傳統傳播媒介望塵莫及。但其也存在很大的法律問題,如在法律暫時無法觸及之時,有些網絡媒體不能夠很好地嚴以律己,這就需要運用法律的手段來進行管理和引導。此外,還需要不斷提升網民素質,我們知道網民是網絡的消費者,同時也是信息的生產者,其數目過于龐大,綜合素質參差不齊是導致網絡目前狀況的主要因素,所以說,逐步提升網民素質,能夠在源頭上徹底杜絕不良信息的傳播。
3強化社會監督,完善網絡信息傳播機制
政府在與網絡不良輿論的斗爭上,通常處于弱勢,主要原因在于政府的信息公開量不足,在某些虛假信息出現后,政府只能徒做解釋,使其公信力逐漸下滑,也讓虛假信息的者“嘗到甜頭”,進而更加肆意妄為。只有政府更為透明化地在網絡中公開信息,特別處于危機公關之時,信息的第一時間發送,能夠有效地遏制虛假信息的生產。此外我們還要注意到,網絡中之所以任何信息都能夠得到傳播,原因在于缺乏監管和審核。在全面增強網絡信息管理的同時,應規范化地設立“把關人”或稱審核者,對信息進行過濾和篩選。在源頭上對信息進行控制,有助于綜合管理更好地執行。
總之,在政府以及相關組織機構作為信息的審核者的同時,網民更應積極參與其中,為有效地健全健康網絡做出貢獻。(本文作者:邵高俊祎單位:浙江傳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