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傳統詩詞的網絡傳播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網絡傳統詩詞不單單指在網絡平臺上展示、賞評的各個時期的優秀作品,也包括那些時人在網絡上的原創和通過網絡傳播的傳統詩詞。本文將通過觀察傳統詩詞網絡傳播的主體、受眾以及網絡傳播形式的變化,具體分析網絡傳播的特點和發展形式,找出傳統詩詞網絡傳播中存在哪些問題,提出相對的解決方案,以此讓傳統詩詞借力著網絡時代,獲得長久的生命力。
【關鍵詞】
傳統詩詞;網絡;傳播
傳統的詩詞因為邏輯命題的限制條件嚴,普及面小,偏見過大等諸多原因,導致現在擅長的人寥寥無幾。那么如何讓傳統詩詞借力于時代、使當前這衰落的局面回轉振興起來呢,這是目前急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傳統詩詞從有網絡之時起就嘗試進入。有觀點指出通過網絡傳播詩詞只是一種形式變化,但網絡改變了傳播場所、傳播途徑,因此傳播的效果和影響與原來必定會有差異。網絡消除了原創、傳播者和接受者之間的界限,使他們隨時可以圍繞詩詞直接交流。因此,利用傳播的角度來看待新的傳播在主體、受眾和傳播內容中的變化,可以了解它的特點和發展走向,及時總結經驗教訓,有助于傳統詩詞發揚得更長久。
一、網民的結構變化與傳統詩詞的網絡傳播分析
在現代化的發展下,我國已經有5.47億的網民。267萬多個網站,1228億個網頁這么龐大的網絡規模,20年來,網絡里一直有著傳統詩詞,它在網絡中幾乎普及了所有的領域,那么,作為網絡傳播的主體,傳播者的性別、學歷、年齡、職業、收入、地域等差別都是分析網絡應用和傳播效果之間關系的重要條件。
(一)性別結構的變化據統計,從1997年至今,我國的網民男女比例已經由原來的7∶1縮小至目前的1.1∶1,網絡給女性帶來更多的學習機會,并且影響和改變了她們的知識結構和觀念。在以前,傳統社會時期,文學生活相當的排斥女性,只有少數的女性依靠在家里自己學習才能了解一些關于詩詞的情況,網絡讓女性可以接觸詩歌,打破了原來只有男性才可以代言詩詞創作和傳播的舊觀念,為女性可以進行詩詞創作評論提供了一個寬廣的平臺。
(二)年齡結構變化的分析一直以來,網絡的傳播者和受眾都是以年輕人為主,40歲以下的網民占總數的80%之多。但是在最近幾年,40歲以上的各個年齡段的人群占比有不同程度的增漲,這其中,60歲以上的網民增漲量最多,超過了網民總體增漲的速度。由于傳統詩詞傳播主體和受眾主體一直就以中老年人群為主,這一增漲變化在一定的程度上緩解了其他網民和與傳統詩詞相關的網民在網絡規模上所占的比例,這成為了優化、規范傳統詩詞在網絡進程上的有利條件。
(三)學歷結構變化分析從前,網絡在高中大專以上學歷人群中普及率較高,大專以上學歷的網絡普及率相當于飽和狀態。因此,網絡詩詞的傳播一直在有一定文化程度和藝術修養的人群中傳播,覺得只有在這樣的人群中傳播才能保持傳統詩詞的文化底蘊。但是近幾年,低學歷的網民人群增漲幅度較大,這樣一衡量,單靠行政力把傳統詩詞帶進校園,讓學生在書本上了解傳統詩詞,不如通過網絡來讓中低學歷的人群以及中小學生來親近它,這樣對傳統詩詞的發揚和流傳更為有利。
(四)職業結構變化分析在網絡詩詞傳播受眾中,學生群體的網絡普及率占大一部分。而個體戶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等占,網民總數的44.2%,這些非專業化的群體,是傳統詩詞網絡普及中待開發的潛在人群,也是以后網絡詩詞營銷時需要重點開發的目標。
(五)收入結構變化分析從收入結構上來看,最近兩年網民中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人群越來越多,網民的收入提高了在很大程度上等于追求文化生活這方面也隨之提高,因為網絡的普及和軟硬件設施費、網絡服務費有著直接的關系,生活水平提高了,才有經濟條件去使用網絡,所以收入結構的改變也是影響著傳統詩詞在網絡上的傳播的。
(六)傳播的區域變化分析從傳播的區域上來看,農村一直都是處在最落后的位置,但是最近幾年,農村的網絡輻射面越來越大,已經小幅度的超越城鎮,這一好的趨勢,意味著會有更多的民間的詩詞愛好者通過網絡來研究傳統詩詞。
二、傳統詩詞網絡傳播的形式
(一)專業化、半開放式的詩詞互動傳播經專門的研究團隊、專門的研究人員、專門的詩詞作家組織的,專門追求詩詞藝術的專業化的傳播,分為大型門戶網站傳播和期刊電子傳播。目前,在網絡上影響力最大、普及面最廣、最具有權威性的大型的詩詞綜合門戶網站和大型的詩詞論壇應當數中華詩詞網和中國詩詞網等這些專業網絡傳播平臺。它們大多時候會為各級的詩詞學會籌備設立服務,有著公益性質。一般情況,這些網站會通過發表歷代的傳統詩詞,通過這來讓網站有更多的優秀作品、以此來提高網站的品位,讓接受者看到后提高他的審美層次,利用作品的推廣欄目來發掘出好的作品,新的詩詞作者,利用交流的論壇和帖子,使受眾體互相探討,廣集思路。近年來,一些影響力較大的紙刊也進行了期刊電子化的嘗試,這樣不但方便了網絡詩社組織、民間詩人和詩詞愛好者推送作品,也通過網絡版可以采納好的作品。電子期刊以它的自由、靈活和無付費性這些優勢縮短了紙刊的審查、編輯的周期,這樣減少了許多刊播的難處,這使推動民間愛好者專業化、提升各詩詞期刊的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時,電子期刊也能避免因服務器不穩定而丟失數據的風險。這兩種傳播形式表面看起來好像沒有專業化的要求及標準,不設有進入的要求,其實卻有著信息者對生產者以及接受者的權威。
(二)個性化、自由化的詩詞信息傳播現在網絡上幾乎一些新建的網站都有詩詞相關的論壇、板塊或者貼吧,再有網絡文學、博客、電子郵件、社交網站、網絡音頻視頻等一些形式,巨大的民間創作隊伍、隨意的創作態度、想要加入到藝術中的讀者,參與者以特定ID來分享資源,發觀點、創改互動等。網絡消除了時空真實性。網絡中可以放心地匿名地發表批評的意見,不用去礙于面子、人情的因素,而去客觀地評論,這對凈化網絡詩詞的學術風氣等都有很大的幫助。
三、傳統詩詞網絡傳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一)作品較為隨意,傳播效率低首先,詩詞愛好者可以隨意的在網絡上發表詩詞,這使網絡詩詞失去了原有的神圣感和使命感,詩詞數千年的文化,沒有完整地出現在網絡中,而取代這些文化的是一些感情發泄、沒有意境的堆積,甚至還有現代韻的白話詞語的詩句,也當成原創傳統詩詞在網上傳播,這樣的傳播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藝術的本質。再有,傳播的自由性和開放性都大,這使信息絕對數量級超出了范圍,余下的內容使受眾獲取信息增加了很多難度,造成了傳播效率低的局面,這與網絡的快速性形成悖論。但是奇怪的是,網絡詩詞卻存在很貧瘠的局面,網壇上都是一些零散不成體系的詩詞,這使初學詩詞的和一些詩詞愛好者只能不停的穿梭進行比較、分析、收集,本來輕松的網上休閑時光變的枯燥起來。對此,可以學習那些專業的大型門戶網站,在網站開始形成時設置有效的篩查和初步的監督,用ID積分來區分實行準入制,需要達到所要求水平的社區成員才可以在不同級別的傳播形式中登錄、查閱,這樣不但對雜亂信息和用戶做了初步的篩選,也讓有認證的成員的成績水平得到了肯定。傳播者的素質和水平提高了,也會提高網站的質量和聲望。
(二)創作目的功力化、創作群體派系化網絡上的詩詞創作大多是沒有報酬、不圖名利的,但商業化以后,網絡詩詞傳播也開始商業化,網絡的詩詞愛好者、甚至專家都開始有目的的去進行創作,他們把在網下出版的書籍搬到網絡上來,以此證明他們的資格,這使網絡文學的性質發生了改變。再有資深的詩詞和評論者,他們在網絡里相互吹捧、互相打擊,把網絡詩壇弄得烏煙瘴氣。這個時候,及應該體現輿論監管的價值,論壇可以適時的加強網絡在線采訪,邀請詩詞專家現身說法。
(三)應該擴大潛在的用戶群傳統的詩詞存在老齡化問題。現在,網絡使用量大都是中青年,而現實生活中喜愛詩詞的多為老年人,但是一大部分的老年人因為不會操作電腦的原因而走不進網絡詩詞的圈子,同時,還有一些民間的鄉野的詩詞愛好者,因為經濟或者其他原因也接觸不上網絡。這就讓他們放棄了參與的機會,在網絡上也不會看到來自這些群體對詩詞的討論。這些限制他們參與的因素是可以通過外部壞境來消除的,政府和網絡界的努力、技術的發展以及網絡的基礎建設這些改變都可以使這些潛在的用戶群加入到網絡家庭里來,使他們成為網絡詩詞傳播的主要力量。
四、結束語
因此,在網絡詩詞的體式上應當遵循傳統詩詞格律上的要求,內容表現現代的生活和感情,語言運用可以新潮,既有古代詩詞的韻味,又有現代的新意。古典形式和現代的新創如果能完美地結合,只需點點鼠標,就可以在網絡的世界里互相批評答復,不論我們身在世界的哪一個角落,都可以把酒言詩,那真的做到了詩詞無國界了,這種理想中的傳統網絡傳播時代即將到來!
參考文獻:
[1]張蔚.傳統詩詞的網絡傳播研究[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4(9):93-97.
[2]王強.中國新詩的視覺傳播研究[D].蘇州大學,2012.
[3]趙穎.新加坡華文舊體詩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
作者:李昊 單位:西安非凡文化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