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基于結構洞理論的社群網絡信息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1社群網絡信息資源配置現狀由于網絡傳輸設備的完善、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智能移動終端的普及,整個基于互聯網的信息流動呈現出移動化、自主化的特點,導致了信息用戶與信息量的突增,同時信息本身呈現出碎片化的特點。然而,這樣的改變并不能滿足用戶的信息需求,一方面,雖然有海量的信息,但信息內容的質量得不到有效控制,反而陷入了“信息過載”的局面;另一方面,信息資源的分布結構不合理,信息挖掘深度不夠,大多為原始性信息或二次信息,且主要集中在新聞、電子郵件、聊天、信息查詢等[4]。雖然,近年來隨著信息增值服務的增加,即增加科技、網上教育、證券交易等專業數據庫服務,但由于普及程度低、下載訪問受限等問題,并不能滿足用戶的信息需求。所有信息資源配置必須以社會信息需求為依據[5]。對于網絡信息資源來講,網絡用戶是網絡市場的需求方,網絡信息資源的配置應以這些用戶的需求為導向。隨著信息社會化程度的深入,網絡用戶呈直線上升,并顯示出一定的群體性。用戶對信息需求的最大目的是用于決策,而社會化群體聚合使得用戶在進行決策時更容易受群體的影響,同時由于“信息過載”和信息資源分配不均,用戶沒法第一時間獲得有用的信息,決策就更加困難,因此用戶期望在決策時總有某領域的“專家”給予幫助。用戶期望信息資源來源具有權威性、信息資源真實有效,這對網絡信息資源的配置提出了新的要求。
1.2社群網絡中的結構洞社群網絡信息資源配置中的要素分析信息資源配置由信息主體資源、信息本體資源和信息表體資源三部分組成[6],其中信息主體資源(簡稱主體)包括信息產品與服務的生產者、中介者和利用者。每一個主體由于信息資源配置活動中所進行的信息行為,包括信息傳播、信息交流、信息服務等,構成了社群交互網絡。無論是廣義的信息資源配置還是狹義的信息資源配置,在配置過程中所形成的社群網絡都普遍存在結構洞。當社群網絡中的某一結點占據結構洞時,該結點便能同時擁有來自結構洞兩邊的“異質信息”,利用信息差,將所獲信息進行提煉、再加工,再通過合適的信息行為使信息進行分配、流動和重組。在網絡環境下,信息資源的配置沒有了計劃與市場的嚴格區分,所以社群網絡中結構洞的占據者也更加靈活。例如,有關政府信息資源中,政府是該網絡的結構洞的占據者,作為“橋梁”連接公眾與真實信息數據;在數字圖書館中,館員是該網絡的結構洞占據者,結構洞兩邊的是圖書館資源和用戶;在公司公眾咨詢平臺中,咨詢平臺是結構洞的占據者,成為該網絡唯一的中心,連接著網絡中其它信息交互結點。在社會化群體交互網絡中,每一個結點都是潛在的網絡信息資源配置者,其必要條件是:結點所連的兩端或多端存在信息差,即成為結構洞占據者;結點擁有的信息資源在數量和質量上能滿足其他結點的需求。而處于社群交互網絡邊緣的結點則成為了信息資源配置的接收方。由于網絡交互行為的進行,信息資源隨配置活動的進行在網絡中流動,整個社群交互網絡的結構也在不斷改變,隨之而來信息資源配置主體及結構洞占據者也可能處在不斷變化的過程中。
1.3結構洞對社群網絡信息資源配置的影響根據Burt的觀點,結構洞能為其占據者獲取“信息優勢”和“控制優勢”提供機會,從而比網絡中其他位置上的成員更具有競爭優勢[7]。信息優勢是指占據結構洞的行動者能比別人更早、更多地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和更及時地把握信息帶來的機會;而控制優勢是指結構洞能使其占據者居間協調時由于所處位置的特殊性而具有的優勢。在進行信息資源配置時,占據結構洞的結點有機會接觸到兩類異質的知識來源,跨越結構洞所獲取的知識冗余度很低,從而形成信息優勢,也正是這種信息優勢才讓該結點不斷地累積信息資源的數量與質量,為配置做好相關資源的準備。同時該結點還可以通過配置的不同方式控制有價值的信息在網絡中的流動而獲利,即獲得控制優勢。結構洞所處的交互網絡自身特點也會影響網絡中信息資源的配置。對于群體內部交互網絡來說,結構洞占據者進行著信息資源的配置,但配置效果和用戶需求并不能及時、直接的反饋給結構洞占據者,對其下一次信息配置活動起不到有效促進,這類網絡如企業內部網絡、數字圖書館等。對于服務性質的交互網絡,由于結構洞占據者能夠及時收到信息資源配置接收者的反饋信息,從中了解用戶的信息需求,及時改進信息資源配置的內容、方式,從而形成良性循環,這類網絡如政府服務網絡、信息咨詢服務企業等。總的來說,社會化群體交互網絡中嵌入結構洞對信息資源的配置利弊共存。一方面,在有主導配置結點存在的網絡中,結構洞的存在能提高信息資源的配置效率;另一方面,在信息資源自動調節的網絡中,結構洞的存在有時會阻礙信息資源的配置。
2社群網絡信息資源配置的流程
信息資源配置是按照一定的原則和模式,以用戶需求為導向、以本體資源為紐帶、以表體資源為基礎[8],沿著一定的配置流程進行資源配置。雖然每個社群網絡結構和所交互的信息內容特點不同,但每個有結構洞嵌入的社交群體其信息資源配置流程大體相同,概括提煉出其大致的流程圖如下圖1所示。社群網絡中的結構洞占據者由于擁有信息優勢和控制優勢,在整個社群交互網絡中處于主導地位,負責信息資源的配置。若網絡中的其余結點能在信息資源配置之前提出自己的需求,結構洞占據者就可以根據其信息需求進行資源的精準配置,提高配置效率。但并不是社群網絡中的所有結點都能在配置前提出需求,也不能保證所提需求的準確性和全面性,所以結構洞占據者只能根據其已經表現出來的其他信息行為或者已有的信息資源配置后的反饋進行資源配置。對于結構洞占據者來講,為了更好的進行信息資源配置也為了穩固自身結構洞占據者的地位,結構洞占據者需要應用到各種信息處理模塊,其功能如下:
2.1信息資源搜集結構洞占據者根據信息資源來源的不同進行收集:將網絡中海量信息資源進行收集、整合,同時也從社群成員的信息交流中獲取可用于配置的潛在信息資源。這里的信息資源收集同樣也包括自身創造出的,還未在社群網絡上、網絡上進行傳播的未加工的初次信息資源。
2.2信息資源存儲將所有收集到的信息資源進行加工整理,通過顯性信息的序化,完成信息資源轉化中組合化的過程,即對外化獲得的信息資源進行排序、增減、分類、綜合等,從而產生新的、更加系統化的信息資源[9],這是結構洞信息資源提供的基礎。
2.3用戶反饋通過對反饋信息自動或人工的整理,提煉出新的信息,既可以補充成為信息資源收集中,也可以從中挖掘出更多的信息資源價值和用戶需求,為下一次的信息資源的準確配置提供依據,也是信息更新的重要途徑。對于結構洞占據者一直處于動態變動的社群網絡來講,其信息資源的處理功能模塊間并沒有明顯的界限,更多的體現為一種隱性信息資源顯性化后的信息資源配置;同時由于社群網絡信息資源的配置沒有法律、道德方面的配置義務約束,結構洞占據者通常情況優先考慮自身利益,從利于自身的角度出發進行一定量的資源配置。
3實例驗證
在社群網絡信息資源配置的過程中,很多時候都容易形成結構洞,本文從當下網絡社交平臺使用量最多的“微信”平臺入手,選取其中的一種應用平臺及其產生的社群網絡來對社群網絡信息資源配置中的結構洞現象進行近一步闡釋。微信是騰訊公司為手機終端用戶打造的一款免費即時網絡通訊產品,于2011年1月推出發展至今,其用戶數量已突破6億,在累計經過40余個版本升級后[10],形成了集多種應用于一體的平臺,其中以服務號、訂閱號為代表的公眾平臺社群網絡易形成結構洞。微信針對企業和擁有一定量粉絲的個人開通了公眾平臺,在此平臺里有兩個側重點不同應用:服務號與訂閱號。服務號針對政府或企業,如利用航空公司的服務號進行航班查詢;訂閱號則是針對媒體和個人,開通此服務后便可以定時向其粉絲推送相關信息。圍繞每一個公眾平臺而聚集起來的用戶群體構成了社群網絡,公眾平臺是這個社群網絡的結構洞占據者。信息資源由結構洞占據者發出,借助RSS技術推送給其余各結點,以放射狀的形式向外傳播,其信息資源配流程如圖2所示。用戶根據自身的興趣與需求選擇所需的公眾平臺進行訂閱,建立交互關系。處于中心位置的結構洞占據者,是所有信息資源唯一的者,也是其余用戶信息的唯一接收者,占據著“信息優勢”與“控制優勢”,從而進行信息資源的配置。由于公眾平臺是政府和企業進行信息資源配置的有效平臺,為了更及時、準確的進行各種信息行為活動達到信息資源配置的目的,處于中心結點的結構洞占據者還應具備“信息收集、信息存儲管理、用戶需求管理與反饋信息管理”等功能模塊,并借助RSS信息資源精準推送手段,確保信息資源配置的精準、高效。
4結束語
在一定的法律、道德約束下,結構洞的占據者能在社群網絡中借助自身的“信息優勢、控制優勢”提高信息資源配置的效率,也是目前社群網絡信息資源配置中已經存在的一種現象。但是,一旦在這種社群網絡中結構洞的占據者僅從自身利益出發,不愿從整個社群網絡的資源合理、高效配置出發,則適得其反,不能達到良好的信息資源配置成果。
作者:方婧單位:華中師范大學信息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