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石油企業網絡信息安全及防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在信息網絡技術不斷推廣的情況下,石油企業想要提高核心競爭力,就必須有效提高信息化水平,才能避免各種不良因素給石油企業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造成威脅。本文就石油企業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及防范措施進行全面探討,以全面保障石油企業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
【關鍵詞】
石油企業;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防范措施
對石油企業計算機網絡的信息安全情況進行全面分析發現,其安全威脅主要來自與人為因素、內部技術、網絡運行等多個方面,需要制定可行、可靠的防范措施,才能真正提高石油企業計算機網絡系統的運行穩定性和安全性。
1人為因素方面的防范措施
通常情況下,石油企業的信息系統需要比較復雜的安全防御體系,不但要注重技術要素,還要加強人為因素防范,才能更有效的降低整個系統的安全威脅。目前,人為因素指的是安全配置不完善、操作人員失誤、黑客攻擊等,會給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造成嚴重威脅。針對上述多種情況,是由企業在加強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管理時,需要采取的防范措施主要有:①構建全面性的石油信息安全領導機構,提高各個部門的重視程度,發揮負責人的帶頭作用,才能真正提高企業員工的安全防范能力。②明確各部門的負責區域和職責范圍,加強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防范知識的學習,全面提高他們的綜合技能,才能真正實現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全面貫徹。③制定科學的信息安全制度,完善現代化信息安全保護體系,嚴格執行所有保護措施,才能及時消除各種安全隱患,最終達到保障石油企業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的目的。
2內部技術方面的防范措施
從石油企業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的內部情況來看,在技術方面應采取的防范措施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1)信息設備和運行環境方面。在火災、地震、暴雨等自然災害發生的時候,石油企業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會受到極大威脅,并且,盜竊、電力故障等也能造成極大安全隱患。因此,石油企業必須有效提升自身信息化水平,構建完善的容災備份體系,加大信息化建設力度,才能真正消除各種安全因素帶來的影響。(2)信息系統運行方面。如果石油企業的信息化水平較高,則網絡信息系統的運行效率也會相應提高。因此,通過制定雙機熱備解決方案,在發生斷電、電力故障等情況時,石油企業的信息數據也不會丟失,企業的正常工作秩序也不會受到影響,對于保證計算機網絡信息系統的持續性有著極大作用。(3)數據庫方面。將石油企業的各種數據統一放在一起,并采用集中管理方式,不但能提高數據庫的安全性,還能方便企業員工利用。同時,加強數據庫軟件的維護和管理,及時備份各種數據,對于提高石油企業計算機網絡信息的安全性有著重要影響。例如:選擇性能較好的數據庫軟件,采用最合適的硬件備份系統,通過設置多層防御的方式,限制訪問人員的權限,不斷能實現數據信息的最有效利用,還能避免數據丟失、黑客攻擊等造極大影響。
3網絡運行方面的防范措施
在信息網絡技術快速應用與各個領域的情況下,石油企業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的防范,需要高度重視網絡運行這個方面,以全新的角度來分析各種網絡安全問題,才能真正提高石油企業計算機網絡信息的安全性。目前,網絡運行中存在的安全問題主要來自于服務器、操作系統、病毒、局域網、網絡邊界等多個方面,在實踐過程中應采取的防范措施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①防火墻的合理運用。在石油企業的局域網上安裝防火墻,可以使其和外部網絡之間形成一層有效的保護屏障,從而防止病毒、黑客攻擊等造成的影響。如果企業內部的人員想要進入計算機網絡系統,則需要解密和認證等,才能隨意使用各種數據。②系統掃描和科學的風險評估。在計算機網絡信息系統正常運行的情況下,采用系統掃描、風險評估等方式,可以有效檢測系統存在的漏洞,以及時發展漏洞,從而保證服務器、操作系統、局域網等多方面的安全。③殺毒軟件的合理運用。在計算機網絡不斷升級的情況下,各種病毒的感染能力在不斷提高,因此,石油企業計算機網絡信息的安全防范,必須注重殺毒軟件的合理運用,才能避免整個系統受到影響。目前,使用較多的殺毒軟件有:騰訊電腦管家、瑞星、金山毒霸、卡巴斯基、江民和小紅散大蜘蛛等,在結合系統各種優化結構、先進技術的基礎上,能夠確保石油企業計算機網絡信息的安全。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多媒體不斷泛濫的新形勢下,石油企業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與石油企業的長遠發展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需要及時消除各種安全隱患,提高石油企業計算機網絡系統的運行穩定性,才能真正實現石油企業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的有效防范。
參考文獻
[1]黃永強.企業計算機信息網絡系統的安全風險與控制[J].商場現代化,2015,06:60~61.
[2]王堂全.淺析企業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防護工作[J].現代經濟信息,2015,19:103.
[3]王赫.計算機加密技術在石油行業的應用探討[J].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2014,08:78.
作者:李鐵 單位: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遼河油田分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