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學生信息素養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深刻理解教學內容,全面落實培養目標
教材在每一章節都設有“體驗活動”、“后續活動”、“綜合活動”,這些不同程度的活動設計,老師可以根據學生不同程度和不同需要進行選擇,學生可以在提出問題、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的過程中歸納知識,并將這些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力求做到用實踐引導,促進知識的學習,真正遵循“技術”學習的認識規律——做中學,培養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全面落實培養目標。
二、轉變傳統教學方法,培養教學對象主體地位
傳統的教學方法是由老師通過講課、板書以及教學媒體的輔助,把教學內容灌輸給學生。這種類似“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在整個教學過程老師是主宰,學生則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是外部刺激的接受者,教與學的形式單一,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缺乏,很難引起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習的興趣,尤其是面對一些相對枯燥的、文字性的內容時,學生的厭學表現尤為明顯。作為一名信息技術老師,要在圍繞教材的基礎上,采用最有效的途徑和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信息素養。在教學中,應堅持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參與,圍繞章節內容,根據教學目標,以學生掌握知識為基礎,開展多樣化的學習活動,同時可以根據《教師用書》設計出合理的評價方法和具體的評價內容,讓學生在學習中掌握知識,提高興趣,感受快樂。開展活動的過程中,要符合學生的特點,根據學生的總體水平,又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出有“賣點”的學習活動,讓學生樂于參與,積極參與,充分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例如,在必修模塊《信息技術基礎》教材中,各章節的學習從學生的現實生活出發,引用現實生活中唾手可得的例子,將信息無處不在,我們也在無時無刻地獲取、處理信息的觀念傳授給學生,將學生的學習與現實生活緊密相聯,能更好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提升教學活動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處理好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的關系,促進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的學習。同時在教學過程中,作為老師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三、合理運用教學方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標準》要求信息技術的教學要從“教”向“學”轉變。現在,江西省從小學就開設信息技術課程,經過小學和初中的學習,學生對于計算機基礎知識和一些應用軟件已經有所掌握,對計算機能夠進行簡單的操作。進入高中階段,教材為學生創設了較多具有開放性、探索性的機會,雖然說理論知識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作為信息技術老師我們要時刻記住信息技術屬于應用課程,不要單純地讓學生去記或背一些生澀的概念,而應在實踐應用的過程中掌握知識要點,同時也要力求避免“Followme”式的操作指導,多給學生一些空間,讓他們能在適當提示下自己摸索操作。信息技術課還應以上機課為主,計算機是一種工具,只有通過大量的操作練習才能讓學生熟練運用,因此對于操作性的知識,必須安排學生進機房練習。信息社會已經邁著輕盈的步伐走到每個人的面前,作為一名高中信息技術老師,我們要在實踐的基礎創造性地培養學生在獲取信息、利用信息時如何選擇、如何決策的能力,幫助他們在逐步學習和掌握信息科學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能的基礎上培養信息素養,在實踐中成長。
作者:李志堅單位:江西省玉山縣第一中學